9月11日,湖北省物價(jia) 局公布了對一汽大眾(zhong) 經銷商價(jia) 格壟斷行為(wei) 的處罰決(jue) 定。由於(yu) 價(jia) 格壟斷違反了反壟斷法,一汽大眾(zhong) 銷售有限責任公司被罰2.48億(yi) 元。
對於(yu) 目前接連發生的外資企業(ye) 反壟斷執法活動,[注冊(ce) 香港公司]引起輿論廣泛關(guan) 注與(yu) 爭(zheng) 議的“選擇性執法”質疑,在今天下午由國務院新聞辦舉(ju) 行的吹風會(hui) 上,我國反壟斷三大執法機構——國家發改委、國家工商總局和商務部一致對此進行了回應,中國反壟斷調查外資涉案企業(ye) 的占比並不高,不存在所謂“選擇性執法”。中國政府將通過放寬外商投資市場準入等手段,繼續吸引外資來華投資。
國家發改委價(jia) 格監督檢查與(yu) 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強調,反壟斷執法沒有針對任何市場主體(ti) ,也沒有針對外資企業(ye) ,執法始終是從(cong) 壟斷行為(wei) 出發,並不存在所謂“選擇性執法”。反壟斷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市場公平競爭(zheng) ,而不是保護民族企業(ye) ,被調查的企業(ye) 的法律權利是充分得到保障的。
按照我國反壟斷法的相關(guan) 規定,我國禁止和規範約束的壟斷行為(wei) 涉及四類,即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經營者集中和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製競爭(zheng) 。在今天的發布會(hui) 上,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hui) 辦公室主任、商務部反壟斷局局長尚明披露,我國目前所有反壟斷執法案件類型全都是由國內(nei) 企業(ye) 開始查處,這說明針對外資企業(ye) 搞反壟斷執法沒有任何事實根據。
據官方的最新數據,截至2014年8月底,國家發改委共查處企業(ye) 及行業(ye) 協會(hui) 組織335家,其中外資企業(ye) 33家,約占其查處企業(ye) 總數的10%;內(nei) 資企業(ye) 及相關(guan) 行業(ye) 協會(hui) 302家,約占90%。
工商部門立案查處涉及外資企業(ye) 的案件2件,分別為(wei) 微軟公司涉嫌壟斷案和利樂(le) 公司涉嫌壟斷案,占其案件總數的5%;其他案件37件,案件當事人為(wei) 中國國有企業(ye) 、民營企業(ye) 等,占其案件總數的95%。
在12家日本零部件和軸承企業(ye) 收到12.35億(yi) 元罰單後,麵對反壟斷調查執法壓力,奔馳、保時捷等豪車品牌卻繼續逆勢加價(jia) 。[香港公司注冊(ce) ]對於(yu) 這種現象,許昆林認為(wei) ,定價(jia) 權是屬於(yu) 企業(ye) 自身的合法權利,而非反壟斷執法監管重點,反壟斷的最終目的是恢複正常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在市場良性的競爭(zheng) 環境下,企業(ye) 提高服務質量,商品價(jia) 格下降是必然趨勢,消費者應對相關(guan) 的反壟斷執法效果抱有耐心。
北京大學經濟法研究所所長盛傑民教授稱,在國家價(jia) 格反壟斷部門即將對幾家整車企業(ye) 開出大額罰單之際,豪車品牌依然“頂風作案”,一方麵暴露部分車企與(yu) 經銷商依然心存僥(jiao) 幸;另一方麵則顯示出反壟斷不可以罰代管,消費者維權仍需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