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印度稅改新風:莫迪欲首次一統稅製

      為(wei) 贏回投資者的信心及推動經濟,印度新任總理莫迪領導下的政府近日宣布,可能會(hui) 實施一項穩定、簡單的稅製。

      印度雖然已經獨立60餘(yu) 年,[注冊(ce) 公司]但是國內(nei) 稅製複雜,各邦稅種並不統一,稅負壓力大,嚴(yan) 重打擊了投資者的熱情。雖然曆屆政府試圖在印度全境範圍內(nei) 推行商品服務稅(GST),取代現行的十幾個(ge) 稅種,不過均以失敗告終。

      然而這一次,曾在古吉拉特邦執政12年、一直堅決(jue) 反對GST的莫迪迫於(yu) 財政壓力,態度來了驚天逆轉,有可能在未來幾個(ge) 月對該國稅收體(ti) 係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莫迪此前曾誓言,今年印度財政赤字在GDP中占比將控製在4.1%以下,這使得他增加聯邦財政收入的壓力劇增。分析人士認為(wei) ,推行GST有助於(yu) 吸引投資,增強經濟活力,促進GDP增長。

      由於(yu) 經濟持續低迷,財政赤字巨大,莫迪前任政府為(wei) 避免主權信用評級被一些國際評級機構下調至“垃圾級”,竭力增加稅收,大幅度地對企業(ye) 進行征稅。

      然而,該舉(ju) 措並未對提高稅收收入起到多大的效果,反而引發了大量的與(yu) 稅收有關(guan) 的糾紛和訴訟,削弱了企業(ye) 的投資熱情。

      印度財政部長賈特裏(Arun Jaitley)稱,將為(wei) 投資者提供有利的稅收環境,減少稅收種類,促進工業(ye) 活動的增長。此外,印度政府可能會(hui) 於(yu) 本財年出售一些印度國營鋼鐵企業(ye) 的股份,以增加財政收入。

      目前,印度五花八門的稅種令企業(ye) 眼花繚亂(luan) ,頭疼不已。不同邦或商品征收不同的稅,如邊境稅、當地銷售稅、中央服務稅、消費稅、增值稅等。

      分析人士認為(wei) ,GST的實施有望緩解企業(ye) 稅收壓力,降低成本,提高盈利,這又反過來吸引更多外資,促進GDP增長。成本的降低也將提高該國製造業(ye) 的價(jia) 格競爭(zheng) 力,從(cong) 而推動出口的增長。

      印度正在經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為(wei) 緩慢的經濟增長,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經濟前景不再像之前那樣喜人。民眾(zhong) 對莫迪寄予厚望,企盼他執掌下的政府能整頓財政,打擊通脹。

      印度國家應用經濟研究理事會(hui) [注冊(ce) 離岸公司](NCAER)的一項研究表明,GST若能全麵推行,印度GDP增幅有望提升0.9~1.7個(ge) 百分點。

      作為(wei) 印度綜合性最強的經濟改革之一,GST的意義(yi) 在於(yu) 通過融合各邦和聯邦稅法,在全國建立一個(ge) 統一的稅收結構。然而,這一稅收體(ti) 製改革的設想早在十多年前便已提出,直至今日仍未能得以實施。

      2000年,印度時任總理瓦傑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領導下的聯邦政府就開始討論這項改革,並設立了一個(ge) 特別委員會(hui) 。瓦傑帕伊的繼任者們(men) 也強調將稅收改革進行到底,並設定了最後期限,不過均無疾而終。

      在2007~2008財年的預算案中,時任印度財政部部長奇丹巴拉姆(P. Chidambaram)宣稱,將於(yu) 2010年4月1日前正式實施GST。隨後,印度政府也設置了其他的時間節點,但國大黨(dang) 領導的聯合政府始終未能在這一問題上取得一致意見。

      由於(yu) 立法提案必須獲得議會(hui) 兩(liang) 院中2/3席位及邦議會(hui) 一半以上人數的同意才能通過,GST若要順利實施,印度主要黨(dang) 派和各邦政府的表態至關(guan) 重要。

      2011年,時任總理辛格稱,[注冊(ce) 香港公司]莫迪所在的古吉拉特邦對此一直抱有敵意。莫迪則迅速反駁道,印度的計算機網絡並不完善,GST很難在全國範圍內(nei) 執行。

      直到今天,這一問題仍未得到解決(jue) 。據彭博社報道,自2010年以來,印度政府就致力於(yu) 發展GST網絡係統。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Infosys Technologies Ltd)的創始人之一尼勒卡尼 (Nandan Nilekani)受辛格委托,帶頭建立一個(ge) 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委員會(hui) 。4年過去了,尼勒卡尼已經離開,但網絡仍在建設中。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