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上半年貿易救濟調查激增 美國涉案金額最高

      在進出口呈現“雙降”的局麵下,上半年的外貿形勢並不樂(le) 觀。與(yu) 此同時,中國遭遇貿易救濟調查的數量卻在增加。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注冊(ce) 公司]今年上半年,中國共遭受18個(ge) 國家和地區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53起,涉案金額52.9億(yi) 美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20.4%和136%。

      其中,6月份單月案件就有17起,環比激增128%,創下上半年單月案件數量和環比增幅兩(liang) 項新高。

      “貿易救濟措施濫用的背後其實是貿易保護主義(yi) ,貿易保護主義(yi) 近年來有所抬頭,此外,在歐美製造業(ye) 回流和東(dong) 南亞(ya) 地區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這種雙向疊加的形勢下,貿易摩擦在所難免。”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上半年,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呈現單起案件金額增大,且發起方趨於(yu) 集中等特點。其中,美國是對中國發起“雙反”調查最多和涉案金額最大的國家,立案數量和涉案金額分別為(wei) 去年同期的4倍和13.6倍。

      此外,印度以11起的立案數量成為(wei) 上半年對華發起貿易救濟調查最多的國家,俄羅斯涉華案件金額5.77億(yi) 美元,僅(jin) 次於(yu) 美國。

      針對貿易救濟調查激增的原因,白明認為(wei) ,作為(wei) 貿易大國,中國遭遇貿易救濟調查的機會(hui) 也較以往增多,加上各國麵臨(lin) 就業(ye) 等因素的影響,貿易保護主義(yi) 近年有所抬頭。加上中國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本來就是粗放型的,與(yu) 其他國家重合度較高,尤其是市場飽和度高的行業(ye) ,摩擦很厲害。

      此外,反傾(qing) 銷調查仍是國外對中國貿易救濟調查的主要措施。保障措施案件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1.3%升至今年的24.5%。反補貼調查案件比重與(yu) 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立案國別呈向發展中國家蔓延的趨勢。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馮(feng) 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貿易大國,外貿規模的擴大必然對他國市場進行更多擠占,貿易摩擦次數隨之會(hui) 增加,未來與(yu) 發達國家的貿易摩擦數量會(hui) 上升,但是比重會(hui) 下降,發展中國家的比重會(hui) 上升。

      白明稱,從(cong) 目前的形勢來看,[注冊(ce) 離岸公司]貿易摩擦在未來將由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近年來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更多了。此外,貿易救濟調查還具有從(cong) 顯性轉向隱形,準入轉向準出的特點。

      數據顯示,國外對華發起的66起貿易救濟調查共涉及冶金、化工、建材、紡織、機械等9個(ge) 行業(ye) ,其中,化工、冶金和金屬製品是國外對華反傾(qing) 銷調查的重點產(chan) 品領域,金屬產(chan) 品則是補貼調查的重點。高新技術領域摩擦增多。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預計,下半年美歐等發達國家對中國產(chan) 品發起若幹調查的可能性依然很大,部分發展中國家有可能追隨發達國家對我國競爭(zheng) 優(you) 勢產(chan) 品發起反補貼調查,中國貿易摩擦形勢依然嚴(yan) 峻,須妥善應對。

      上海海關(guan) 學院副教授查貴勇撰文指出,隨著中國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和第一大出口國,與(yu) 各國的貿易往來增多,加之從(cong) 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中國麵對的貿易摩擦增多局麵難以在短期內(nei) 根本扭轉。

      日益加劇的貿易摩擦也對中國的外貿形勢產(chan) 生影響,對此,馮(feng) 雷判斷稱,貿易摩擦對於(yu) 外貿發展肯定造成影響,但是影響力度不能夠放大。

      “貿易摩擦是企業(ye) 的問題,而外貿目標是國家的問題,不能混淆。總體(ti) 來說,情況不樂(le) 觀,產(chan) 生了比較負麵的因素,但這絕對不是根本原因,不可以將目標是否可以達成歸結到摩擦上。”他建議,如果中國適當增加進口,進出口平衡一些,貿易救濟調查將會(hui) 適當減少。

      白明則認為(wei) ,在選擇發展產(chan) 業(ye) 時,應當注意在國際上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如果國際市場飽和度較高,則要慎重選擇,不能重疊太多。在麵對貿易救濟調查時要積極應對,既要以談判等方式被動應對,也要學會(hui) 博弈,主動出擊。

      此外,一個(ge) 可行的辦法是直接在國外辦廠,與(yu) 當地合作,可以減少摩擦產(chan) 生的機會(hui) ,並以合作創造更多發展。

      馮(feng) 雷稱,如果他國貿易救濟措施不合理,[注冊(ce) 香港公司]那麽(me) 政府就要站出來,通過訴訟等方式據理力爭(zheng) 。如果在合理範圍內(nei) ,就是企業(ye) 發展策略問題,企業(ye) 受到擠壓後,外在約束力上升,成本上升,企業(ye) 就會(hui) 尋找新市場,這從(cong) 長遠來看,是互利共贏的。

      今年五月,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guan) 於(yu) 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幹意見》,其中涉及優(you) 化貿易結構、改善貿易環境、增強外貿企業(ye) 競爭(zheng) 力等多項政策,將對貿易摩擦的減小起到規避作用。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