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共有178名基金經理從(cong) 原崗位離職,涉及60家基金公司旗下274隻基金產(chan) 品,而去年全年發生基金經理離職的基金也不過342隻。
投資基金,[香港公司注冊(ce) ]到底是選基金公司還是選基金經理還是選基金產(chan) 品?在這個(ge) 終極命題還無法在數據分析中得到一錘定音回答的背景下,麵對基金經理的掛靴而去,基民又該如何自處?
6月5日,海富通基金發布公告,宣布陳洪因內(nei) 部工作調整不再擔任海富通精選基金經理,該基金由公司投資副總監丁俊一人管理。
“我投這隻基金6年多,看重的就是這個(ge) 基金經理,他管這隻基金超過10年了。”基民尚先生表示:“他這一走,我是該繼續持有還是贖回?”
有如此疑惑的並非尚先生一人。數據統計顯示,截至6月17日,今年以來共有178名基金經理從(cong) 原崗位離職,涉及60家基金公司旗下274隻基金產(chan) 品,而去年全年發生基金經理離職的基金也不過342隻。
基金經理離職,基民是持有,還是贖回?這並不是一個(ge) 哈姆雷特式的問題。
分析人士表示,投資基金到底是選基金公司還是選基金經理還是選基金產(chan) 品,這個(ge) 問題無法一概而論,因此麵對基金經理的離職,基民需具體(ti) 問題具體(ti) 分析,“一慢二看三通過”。
好買(mai) 基金(微博)曾令華表示,“一慢”是指不要著急贖回;“二看”是指多角度考察;“三通過”是指做出正確的決(jue) 定。
在其看來,雖然基金經理對一隻基金的運作至關(guan) 重要,但即便是明星基金經理,其離職也不會(hui) 立刻引起基金淨值下降;基民盲目贖回基金去申購新產(chan) 品或落袋為(wei) 安,也會(hui) 增加交易成本或踏空行情,同樣麵臨(lin) 不確定風險。因此需要經過多維度的考察做出正確的決(jue) 定。
那麽(me) 如何考察呢?
首先,需要看基金的類型。[香港注冊(ce) 公司]曾令華表示,不同類型的基金受基金經理的影響是不同的。“對被動型基金來說,基金經理離職影響相對較小。例如,ETF基金嚴(yan) 格跟蹤目標指數,基金經理對基金運作影響甚微,基金經理離職負麵影響很有限”。
公告顯示,今年3月11日,嘉實原基金經理楊陽離任,其所管理的3隻指數基金——嘉實基本麵50、嘉實深證基本麵120ETF及其聯接基金由楊宇接管,統計顯示,上述3隻基金自後者接管後分別上漲8.74%、4.77%和4.44%。
其次,看離職原因。如果是公司內(nei) 部崗位調整,一般對基金投資影響最小。如年內(nei) 新華基金王衛東(dong) 、何瀟離任新華優(you) 選成長,崔建波離任新華資源,桂躍強離任新華市值等,均為(wei) 公司內(nei) 部工作調動,對基金投資影響不大。
如果是因為(wei) 前任基金經理業(ye) 績較差而“被下課”,那不妨再多觀察1-3個(ge) 月,看繼任者和團隊是否能夠提升業(ye) 績。例如中歐中小盤今年1月10日更迭基金經理,由魏博接力王海(微博)。統計顯示,去年該基金下跌22.59%,而換將後淨值上漲1.88%。
如果是因為(wei) 基金經理個(ge) 人職業(ye) 發展需要主動離職、或是遭遇重大變故被動變更,則需要引起警惕。如農(nong) 銀匯理原投資總監曹劍飛4月離職跳槽中歐基金,其所掌管的農(nong) 銀高增長換將後淨值下跌2.62%;而因涉嫌老鼠倉(cang) 而離職,不僅(jin) 公司內(nei) 部交接較難平穩,且暴露出內(nei) 控缺口,投資風險較大。
最後看基金經理的“份量”。[注冊(ce) 美國公司]“一方麵看離開的人,如果是一些優(you) 秀的投資人才出走,可能會(hui) 對產(chan) 品業(ye) 績帶來一定影響。”分析人士表示。如信誠原投資總監黃小堅今年3月18日離任,其此前執掌的信誠優(you) 勝精選換將後目前淨值下跌3.41%。
“另一方麵看繼任者,如果有同樣優(you) 秀的人接管,那麽(me) 對基金業(ye) 績的影響不會(hui) 很大。”例如去年10月28日,董承非接替王曉明執掌興(xing) 全趨勢基金,至今該基金淨值上漲3.84%,業(ye) 績相對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