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跳出75%看銀行存貸比

      中國銀監會(hui) 副主席王兆星6月6日表示,為(wei) 了更好地盤活存量,增加資金的有效供給,銀監會(hui) 將會(hui) 根據情況相應調整存貸比的內(nei) 容。

      所謂存貸比,就是存款與(yu) 貸款的比例。按照《商業(ye) 銀行法》的相關(guan) 規定,銀行存貸比的上限是75%。

      據了解,目前銀行係統的存貸比約在65%左右,[注冊(ce) 公司]離規定的上限還有大約10個(ge) 百分點的空間。但從(cong) 實際情況來看,似乎並不像存貸比所反映的那麽(me) 美好。去年連續多次出現的“錢荒”,預示著在存貸比安全的情況下流動性風險猶存。

      顯然,問題不出在存貸比上,而出在信貸資金結構和銀行資金的流動效率上。

      眾(zhong) 所周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中國實現了比較寬鬆的貨幣政策,短短的幾年時間,就投放了數十億(yi) 的信貸資金。而從(cong) 資金投放來看,絕大部分都進入到了政府融資平台、開發企業(ye) 及部分大型企業(ye) 的腰包。特別是開發企業(ye) 和政府融資平台,基本是流動性很差的行業(ye) 。如果說實體(ti) 企業(ye) 一元可以當幾元花的話,這些企業(ye) 則隻能幾元當一元花。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資金的流動性很差,特別是實體(ti) 經濟普遍麵臨(lin) 資金困境。但是,就銀行而言,存貸比卻一直保持得很好。這就是75%的尷尬,也是實體(ti) 經濟的悲哀。

      對監管部門來說,[注冊(ce) 離岸公司]嚴(yan) 格控製銀行有沒有突破75%的上限,本身並沒有錯。問題在於(yu) ,中國的銀行,已經無法用存貸比來衡量是否存在流動性風險以及投資過熱的問題了。更多情況下,需要看信貸資金的結構和分布。

      現在,監管部門希望通過調整存貸比內(nei) 容來控製存貸比,到底是想在結構上下功夫呢,還是為(wei) 了控製流動性風險而人為(wei) 地將存貸比降下來?如果是後者,風險不僅(jin) 不能化解,反而會(hui) 越積越多。真正有效的辦法,就是按照中央提出的盤活存量資金要求,做好信貸資金的結構調整工作,盡可能地擴大實體(ti) 經濟的貸款比重,以此來改變流動效率低、流動性差的局麵,使存貸比的內(nei) 涵有質的提升。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