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法國經濟學家托馬·皮克提的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在歐美學界引發了對貧富差距擴大的廣泛討論。[香港公司注冊(ce)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經濟學家阿蒂夫·米安和阿米爾·蘇菲剛剛出版的新著《債(zhai) 務屋》也為(wei) 這一話題持續升溫提供了新的研究成果,該書(shu) 證實,收入和財富不平等對居民消費行為(wei) 和經濟增長具有重要影響。
在這本新書(shu) 中,兩(liang) 位學者揭示了收入和財富分配不平等也是造成本輪美國經濟複蘇緩慢的重要原因。他們(men) 將本輪房地產(chan) 市場泡沫破滅與(yu) 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對比發現,雖然兩(liang) 次泡沫破裂均導致美國家庭財富損失約6萬(wan) 億(yi) 美元,但對美國經濟的衝(chong) 擊程度卻不相同:樓市泡沫破滅導致美國陷入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為(wei) 嚴(yan) 重的經濟衰退,而互聯網泡沫破滅隻造成美國經濟陷入溫和衰退。
他們(men) 發現,美國消費支出在這兩(liang) 輪經濟衰退期間也有很大差異。樓市崩盤造成2007年至2009年美國零售支出下降8%;而在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的2000年至2002年,美國零售支出反而增加了5%。究其原因,財富分配差異導致不同收入群體(ti) 受到的衝(chong) 擊不同,對消費支出的影響也不同。
2000年時,[香港注冊(ce) 公司]由於(yu) 股票主要由富人持有,互聯網泡沫破滅造成的財富損失也主要集中在富人,而他們(men) 當時幾乎都不負債(zhai) ,因此富人並未縮減消費支出。2007年時,房產(chan) 是中低收入群體(ti) 最主要的財產(chan) ,占其家庭財富的比例高達約80%,而且大部分又是依靠抵押貸款買(mai) 房,杠杆率較高,因此樓市崩盤對中低收入群體(ti) 的衝(chong) 擊最大。一些房主的房產(chan) 價(jia) 值甚至跌至未嚐清抵押貸款總額之下,成為(wei) “負資產(chan) ”,不得不大幅縮減開支來還債(zhai) 。而對富人來說,家庭財產(chan) 主要集中在股票等金融資產(chan) ,房產(chan) 占其家庭財富的比例不到20%,因此樓市崩盤對富人支出影響不大。
宏觀經濟學家傳(chuan) 統上習(xi) 慣忽略收入分配問題,將家庭作為(wei) 一個(ge) 代表性群體(ti) 來研究其消費行為(wei) ,但米安和蘇菲的最新著作說明,這種研究有其局限性,當家庭財富受到衝(chong) 擊時,窮人比富人縮減消費支出的力度更大,對經濟複蘇的影響也更大。
過去幾年,美國股市大幅上漲屢創新高推動美國家庭總資產(chan) 淨值已回到金融危機前水平,但家庭收入中位數卻持續下滑,普通民眾(zhong) 並未享受到股市飆升帶來的財富效應。當民眾(zhong) 沒有感覺腰包鼓鼓時,自然也不會(hui) 持續大手筆消費,這也是一些經濟學家擔心美國經濟短期難以強勁複蘇的重要原因,畢竟居民消費占美國經濟總量七成。
美國總統奧巴馬從(cong) 今年年初開始也將收入不平等列為(wei) 其重要政策議程,為(wei) 民主黨(dang) 備戰國會(hui) 中期選舉(ju) 爭(zheng) 取支持。他在過去幾個(ge) 月多次強調,收入不平等已成為(wei) 美國經濟麵臨(lin) 的重大挑戰,貧富差距擴大和社會(hui) 階層向上流動性減弱給美國夢帶來了根本性的威脅。
美國知名調查公司蓋洛普今年初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4%最富有階層的全部家庭收入占全國家庭總收入的20%,[注冊(ce) 美國公司]相當於(yu) 54%最貧窮階層的家庭收入之和。
一些商界領袖和政策精英也認識到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對於(yu) 維護世界經濟持續複蘇的重要性。他們(men) 擔心,貧富差距擴大一方麵會(hui) 減少普通工薪階層消費和降低需求,另一方麵會(hui) 增加政府采取民粹主義(yi) 措施的壓力,威脅企業(ye) 的商業(ye) 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