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的舊衣物在日韓地區經回收公司回收後,像垃圾一樣低價(jia) 賣出,湊夠一貨櫃就啟運。一年四季都有,一貨櫃一貨櫃地運過來。”廣東(dong) 省陸豐(feng) 市石碣鎮從(cong) 事服裝生意的陳先生向記者描繪起他紅火的生意。“舊衣服一件最低兩(liang) 三塊錢,一般不用經過消毒,你要的話可以幫你加工,去毛球、燙直每件每項各加5毛錢。”
如果不是耳聞目見,消費者幾乎無法想象,自己從(cong) 街邊商店或網絡平台上淘來的“外貿貨”,竟有可能是遠赴重洋而來卻未經消毒處理的“二手貨”。
近年來,不法分子走私“洋垃圾”的行徑可謂猖獗。[英國注冊(ce) 公司]從(cong) 日韓、歐美等海外地區低價(jia) 接手而來的廢棄舊衣,打著“外貿原單”、“專(zhuan) 櫃正品”、“孤品服裝”的名號,搖身一變,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流入市麵,銷往各地。由於(yu) 款式新穎,價(jia) 格便宜,而且多為(wei) 孤品,不容易“撞衫”,這些戴著假麵具的“洋垃圾”甚至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然而,走私到國內(nei) 再進行翻新銷售的“舊洋貨”,來源複雜,當中不乏有童裝等貨物。由於(yu) 逃過海關(guan) 的疫病檢查,又沒有經過專(zhuan) 業(ye) 的消毒處理,極有可能存在細菌、病毒等物質,對消費者,尤其是老幼婦孺的健康安全將是一個(ge) 巨大的隱患。
近年來,打著外貿服裝旗號的商品似乎特別符合年輕人的胃口。在廣東(dong) 省陸豐(feng) 市石碣鎮經營服裝的陳先生向記者表示,隨著韓劇韓星等文化的流行,時下的年輕人特別喜歡款式新穎獨特的“日韓風”,而歐美風因為(wei) 本身型號比較大件,在廣東(dong) 本地賣得並不是很好。
去年開始,為(wei) 了衝(chong) 擊銷量,陳先生於(yu) 是也在網上開起網店,並總結出經驗:“隻要在網上打出‘日韓貨源’、‘僅(jin) 此一件’等字眼,銷量一般都會(hui) 很高。”
不過,陳先生似乎並不願意提及“舊衣服”、“洋垃圾”、“走私”等字眼,最多隻提到“庫存翻新”。因為(wei) 近年來,走私入境的舊服裝,在未經過處理的情況下,源源不斷地被當做新衣服銷往全國各地。“洋垃圾”成為(wei) 國家海關(guan) 部門嚴(yan) 厲打擊的對象,一經發現,則將被立即銷毀查處。
陳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在碣石地區經營服裝生意多年,有自己的檔口和倉(cang) 庫。“我們(men) 的產(chan) 品多是日韓貨,主要是秋冬類的服裝,以毛衣、羽絨、皮衣等為(wei) 主,當然了,還有巴寶莉、LV等大品牌”。
據陳先生介紹,自己的倉(cang) 庫非常大,[注冊(ce) BVI公司]各種衣服都分門別類擺放好。“但基本上所有款式跟碼數都是隻有一件的。”這是因為(wei) ,這些服裝是來自海外的二手貨,因此,服裝的型號、碼數自然不可能齊全。
“貨裏麵也分好壞,好一點的是庫存貨,每件是五、六塊到十多塊不等,如果是舊貨就更便宜了,最低的是兩(liang) 三塊,多的也就十二、三塊。如果是羽絨,一件也就五十塊錢左右。”
陳先生向記者興(xing) 奮地告訴記者:“我的貨一般是銷往廣州、深圳、汕頭等地,這些服裝在市麵上都非常好賣,隨便一件能賣幾十塊甚至兩(liang) 三百塊錢,那些老板來批發,轉手至少能賺好幾倍!”
根據陳先生的介紹,其倒手翻新舊衣一年的銷量就能達到幾百萬(wan) 元。而據知情人士透露,僅(jin) 在碣石當地,從(cong) 事翻新二手服裝生意的商戶就有一萬(wan) 家,每年總銷量至少在一億(yi) 件以上。 那這麽(me) 多的舊衣服又是從(cong) 何而來的呢?
談及貨源的問題,陳先生向記者表示:“淘汰的舊衣物在日韓地區經回收公司回收後,像垃圾一樣低價(jia) 賣出,湊夠一貨櫃就啟運。一年四季都有,一貨櫃一貨櫃地運過來。”
據媒體(ti) 報道,去年4月份,廣州海關(guan) 下屬南海海關(guan) 曾連查2批無合法來源的舊服裝,共計230噸。海關(guan) 以此為(wei) 線索,發現了一條“越南-廣西-廣東(dong) ”偷運走私舊服裝的產(chan) 業(ye) 鏈。
經查,不法商販通過廣州市某進出口貿易公司向韓國訂購舊衣服,然後通過越南某外貿公司運輸到越南芒街,並由偷運團夥(huo) 將舊衣服從(cong) 中越邊境非設關(guan) 地闖關(guan) 走私偷運進入廣西境內(nei) ,再組織大貨車經陸路運輸到廣東(dong) 南海等地,最後運輸到廣東(dong) 碣石等地。
這些舊服裝被運到碣石鎮後,經過家庭式小作坊分揀、洗燙、包裝後,相對整潔的舊衣服經不法商販之手流入國內(nei) 市場,直接賣給消費者,一些殘破的衣服則被分揀出棉布賣給一些不法廠家,紐扣和拉鏈等輔料則賣給廢品回收企業(ye) 。
廣州海關(guan) 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道,“洋垃圾”是明令禁止進口的,但是不發分子為(wei) 了牟取暴利,鑽空子的手段非常多。
“首先是繞過海關(guan) ,通過不設海關(guan) 關(guan) 卡的海域上岸,偷偷運進來。其次,是通過偽(wei) 報商品名稱,還有就是通過夾藏偷運,將非法貨品藏在其他貨物裏,[注冊(ce) 開曼公司]而海關(guan) 抽檢貨櫃的驗櫃率一般是7%,不法分子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魚目混珠、鋌而走險的。”
登錄網上搜尋,翻新再售二手服裝的供應商信息並不少見。翻新的二手童裝,款式時尚,顏色鮮豔,但每件售價(jia) 甚至不到十元錢。
陳先生告訴記者,穿過的舊衣服一件最低兩(liang) 三塊錢,一般都不用經過消毒處理。“這些都是成捆打包進來的,數量太大,如果還要消毒殺菌那就太麻煩了,根本沒必要。但如果客人有需要,我們(men) 也有專(zhuan) 門的加工工人,去毛球、燙直這兩(liang) 項簡單的處理,每件每項各加5毛錢,加工完衣服看起來就很新了。另外如果客人不是按批拿走,需要自己挑選貨品的,每件要加兩(liang) 到三塊錢。”
專(zhuan) 家指出,這些從(cong) 國外走私入境,有可能攜帶大量病菌的“垃圾衣”,被當做新衣服銷往全國各地的現象,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經出現了。這些被使用過的服裝上麵,含有各種各樣的人體(ti) 代謝物,尤其是大腸杆菌、汗水、血跡、糞便、嘔吐物、分泌物等。
按照陳先生的介紹,這些舊衣物是經回收站、廢品處回收的,實際上相當於(yu) 國外的“廢品”,衛生條件自然較為(wei) 惡劣。此外,這些舊衣物在運輸過程中,由於(yu) 沒有相關(guan) 的保障措施,還很容易沾染鳥類的糞便等物質,而且因為(wei) 是走私入境的,躲避了海關(guan) 的疫病檢查,還有可能存在不明確的病毒以及疫情,安全隱患不可想象。
東(dong) 莞紡織服裝協會(hui) 秘書(shu) 長潘日輝向記者表示,因為(wei) 來源複雜,“洋垃圾”的危害非常大。如果原主人患有疾病,則很有可能將病菌進行傳(chuan) 染,對於(yu) 老人和小孩等這些抵抗力較弱的人,則更加危險。
網上很多服裝店都喜歡以外貿原單為(wei) 噱頭,當中不乏Nike、Only等知名品牌,價(jia) 格極為(wei) 便宜,多為(wei) 正品的一到三折,但這些貨源的庫存動輒卻有成百上千件。
實際上,國外大品牌通常是提供麵料、版型,再在國內(nei) 尋找代工廠家生產(chan) 的。如果產(chan) 品質量合格,自然而然就成為(wei) 專(zhuan) 賣店裏的正品正貨。而“外貿原單”,是指生產(chan) 廠家從(cong) 計劃報廢物資中偷偷加工的成衣,它與(yu) “真貨”的區別就在於(yu) 它不在原訂單計劃之內(nei) 。
在汕頭經營服裝生意的王小姐告訴記者,以前,在市場上的確有不少外貿原單或者尾單流出,這是因為(wei) 國外品牌提供的原材料較多,同時對代加廠商的加工流程把關(guan) 不嚴(yan) 。但是近年來,無論原單還是尾單,都非常少見了,因為(wei) 外國品牌對產(chan) 品的控製和把關(guan) 越來越嚴(yan) ,樣板和原料幾乎是精準提供的,加工、運輸過程也受到嚴(yan) 格的控製。這樣一來,大量原單貨,甚至有瑕疵的尾單貨流入市場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了。
東(dong) 莞市某鞋類代工廠的跟單員告訴記者,該廠為(wei) 美國品牌Calvin klein代工製造鞋子,而產(chan) 品代工有一定的耗損率,一批貨,最多隻有兩(liang) 三雙是多出來的原單。而根據協議的規定,這類國際大品牌的原單貨必須壓兩(liang) 三年才能出售,絕不能隨便流入市場。
“因此,對於(yu) 正規品牌來說,市麵上熱銷的大批量、低折扣的所謂外貿原單、尾單,大多都是仿冒品。也可能是代工廠的高仿貨,甚至可能是小工廠的山寨貨。消費者須明眼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