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近日撰文稱,中國已經收緊了本國銀行向海外市場提供信貸的相關(guan) 要求,從(cong) 而導致全球信貸狀況都變得緊縮起來。文章指出,中國各大銀行的國際貸款量已經大幅下降,令急需資本以發展本國經濟的新興(xing) 市場國家陷入了困境;不管是從(cong) 宏觀經濟層麵還是從(cong) 金融層麵來看,中國為(wei) 全球市場提供的支持都在減弱。
直到最近為(wei) 止,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以及中國進出口銀行一直都是新興(xing) 市場的最好朋友,這兩(liang) 家銀行向資本可用性水平較低、貸款期限較短以及貸款成本較高的新興(xing) 市場國家中的公司和政府提供貸款。從(cong) 來自於(yu) 巴西的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注冊(ce) 日本公司服務]到來自於(yu) 印度的和孟加拉國的電信公司,乃至非洲和拉美地區的國家政府,都曾經從(cong) 這兩(liang) 家銀行那裏獲得過融資。
此外,當借款人遭遇還款困難的情況時,這兩(liang) 家來自中國的銀行還是最有耐心的。與(yu) 來自西方國家的銀行相比,它們(men) 不太願意沒收貸款抵押品,而是更願意對貸款進行展期。
但在今天,這兩(liang) 家中國銀行則已經開始後退。由於(yu) 中國政府已向本國銀行整體(ti) 施壓的緣故,內(nei) 地和海外信貸狀況都已經變得緊縮起來。有關(guan) 信貸緊縮的猜測仍在美國市場上繼續,而在中國此事也正在發生。對於(yu) 世界其他國家來說,這種形勢將是令人感到痛苦的。
在過去,一名外部顧問幾乎每周都會(hui) 到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一次,對六七個(ge) 國際項目進行審查。然後,這名外部顧問會(hui) 陪同這家銀行的前行長陳元(已在去年離職)出訪海外,所到之處總是能獲得踏上紅地毯的待遇。但在今天,這種景象已經不複存在。“國際貸款量已經下滑了最多50%。”這名外部顧問說道。
寬容度下降
從(cong) 一定程度上來說,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以及中國進出口銀行國際貸款量的下滑所反映出的是更加審慎的態度,而這種態度則是改良後的項目評估所帶來的結果。此外,這兩(liang) 家銀行還已經變得不那麽(me) 寬容,它們(men) 已經開始更加傾(qing) 向於(yu) 商業(ye) 化的運作,會(hui) 宣布那些無力償(chang) 還貸款的貸方發生了違約,沒收以資產(chan) 為(wei) 支持的貸款,並在國際市場上出售這些資產(chan) ,這能使其獲得在中國本土市場上出售資產(chan) 更高的收益。
除此以外,其他緊縮的跡象也已經浮出水麵。[德拉瓦公司注冊(ce) 服務]舉(ju) 例來說,法國一家銀行駐香港的一名銀行家表示,中國各大銀行正在要求外國銀行在為(wei) 中國出口提供融資的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原因是其自身缺少這樣做的能力;不過,中國各大銀行將針對這種交易為(wei) 外國銀行提供擔保。但是,許多外國銀行並不熱衷於(yu) 此事,原因是它們(men) 擔心這樣做會(hui) 令其麵向中國金融機構的交易對手風險增強,尤其是並非國有大型銀行的交易對手。
對於(yu) 中國各大銀行自己來說,這可能是件好事;但對於(yu) 新興(xing) 市場上的借款人來說,則這種情況就不那麽(me) 理想了——尤其是,如果與(yu) 中國以外的其他趨勢結合來看就更是如此。
與(yu) 此同時,發達國家中的監管機構也在收緊針對大型國際性銀行的監管標準,這使得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和匯豐(feng) 銀行等巨頭的活躍度降低,令其向信貸市場較為(wei) 弱小的新興(xing) 市場國家注入資金的難度變大。
舉(ju) 例來說,匯豐(feng) 銀行已經終止了大約500項代理銀行關(guan) 係,而這些被終止的關(guan) 係都身處那些最需要資本的國家中。匯豐(feng) 銀行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wei) 監管機構要求該行不僅(jin) 需要了解自己的客戶,同時還要了解其客戶的客戶。
嚴(yan) 重的後果
監管機構的這種要求明顯是難以遵循的,因此對於(yu) 大型國際化銀行來說,更簡單的作法是幹脆終止相關(guan) 業(ye) 務。
不僅(jin) 隻有匯豐(feng) 銀行麵臨(lin) 上述情況,[注冊(ce) 德國公司服務]摩根大通和標準渣打等大型銀行也同樣如此。這些銀行本身不願討論此事,原因是擔心會(hui) 吸引進一步的監管審查以及來自於(yu) 被撤資國家的壓力。
對於(yu) 這些國際化大銀行來說,有關(guan) 洗錢和恐怖分子資金流動的擔憂情緒令其麵臨(lin) 著更多的壓力。但其結果則是,來自於(yu) 外部的資金流入世界其他國家的數量減少,而這些國家急需資金來走出貧困局麵。而令情況變得更加糟糕的是,即使是在貧窮國家中,那些富人也總是能獲得金融服務,而不那麽(me) 富裕的人們(men) 則將成為(wei) 這種原本是好心的政策的犧牲品。
不管是從(cong) 宏觀經濟層麵還是從(cong) 金融層麵來看,中國為(wei) 全球市場提供的支持都在減弱。據上周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的中國GDP增長速度下降至1.4%,同期進口也僅(jin) 同比增長1.6%。在3月份中,中國的進口則同比下降11.3%。
所有這些都意味著,中國作為(wei) 全球經濟(尤其是新興(xing) 市場經濟)增長“發動機”的地位在未來很可能將會(hui) 有所下降。而中國的信貸緊縮和增長減速程度越高,那麽(me) 全球其他國家也就將麵臨(lin) 越糟糕的形勢。更糟糕的是,有可能取代中國成為(wei) 新“發動機”的國家還沒有出現,甚至或許根本就不會(hui) 有這樣的替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