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網站昨日公布的2014年中央財政預算顯示,今年央企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將在現有基礎上再提高5個(ge) 百分點。
根據其中的2014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說明,2014年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的央企稅後利潤(淨利潤扣除年初未彌補虧(kui) 損和法定公積金)的收取比例分為(wei) 五類執行。
第一類為(wei) 煙草企業(ye) ,收取比例25%;[怎麽(me) 注冊(ce) 香港公司]第二類為(wei) 石油石化、電力、電信、煤炭等資源型企業(ye) ,收取比例20%;第三類為(wei) 鋼鐵、運輸、電子、貿易、施工等一般競爭(zheng) 型企業(ye) ,收取比例15%;第四類為(wei) 軍(jun) 工企業(ye) 、轉製科研院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2011年和2012年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的企業(ye) ,收取比例10%;第五類為(wei) 政策性企業(ye) ,包括中國儲(chu) 備糧總公司、中國儲(chu) 備棉總公司,免交當年應交利潤。其中,前四類企業(ye) 上繳比例均較去年上調了5個(ge) 百分點。
另外,符合小型微型企業(ye) 規定標準的國有獨資企業(ye) ,應交利潤不足10萬(wan) 元的,比照第五類政策性企業(ye) ,免交當年應交利潤。
央企從(cong) 2007年開始向財政上繳國有資本收益的試點工作。按照當時的規定,石油石化、電力、電信、煤炭等資源型企業(ye) 按淨利潤的10%上繳;鋼鐵、運輸、電子、貿易、施工等一般競爭(zheng) 類企業(ye) 按淨利潤的5%上繳;軍(jun) 工企業(ye) 、轉製科研院所,暫緩三年上繳。
但在2009年,僅(jin) 國務院國資委所監管的央企的營業(ye) 收入就達到126271.6億(yi) 元,利潤總額8151.2億(yi) 元,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3989.6億(yi) 元,央企上繳的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相對較低,所以外界對於(yu) 提升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比例的呼聲一直不斷。
此後的2011年起,央企被分為(wei) 四檔實施征收,前三類企業(ye) 應分別上繳企業(ye) 稅後利潤的15%、10%和5%,第四類企業(ye) 則免交國有資本收益。[香港商標注冊(ce) ]雖然比起2007年,看起來隻有5個(ge) 百分點的增長,但考慮到第一檔企業(ye) 從(cong) 10%提高到15%,實際絕對額增長幅度在50%左右。
同時,從(cong) 2011年起,財政部將5個(ge) 中央部門(單位)和2個(ge) 企業(ye) 集團所屬共1631戶企業(ye) 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擴大到了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的範圍。
到了2012年,由於(yu) 提高央企紅利上繳比例的呼聲日益高漲,經國務院批準,從(cong) 2012年起中國煙草總公司稅後利潤征繳比例首先從(cong) 15%上升至20%,單獨成一檔。這也開啟了央企紅利上繳比例繼續提高的先例。
去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則提出,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製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到30%。
征繳比例提高後,財政部預計,2014年收取央企稅後利潤(淨利潤扣除年初未彌補虧(kui) 損和法定公積金,下同)1414.9億(yi) 元,比上年執行數增加375.43億(yi) 元,增長36.1%。其中,第二類企業(ye) 增加的上繳利潤最多,較去年增加163.73億(yi) 元。
如果按照征繳比例推算,大致可得出2014年這四類企業(ye) 納入征繳範圍的稅後利潤計算基數。其中,第一類煙草企業(ye) 2014年預計被征繳400億(yi) 元,對應稅後利潤基數為(wei) 1600億(yi) 元;第二類企業(ye) 被征繳746.44億(yi) 元,對應稅後淨利潤基數約為(wei) 3732.2億(yi) 元;第三類企業(ye) 被征繳216.11億(yi) 元,對應稅後利潤基數約為(wei) 1440.73億(yi) 元;[注冊(ce) 香港公司的專(zhuan) 業(ye) 顧問]第四類被征繳52.35億(yi) 元,對應稅後利潤基數約為(wei) 523.5億(yi) 元。
按照財政部提供的四類企業(ye) 今年比去年多征稅後利潤數據和這兩(liang) 年的征收比例,可以大致推出這四類企業(ye) 今年稅後利潤的增幅分別為(wei) 8.28%、-3.93%、6.41%、1.26%,四類企業(ye) 總的稅後利潤同比增幅約為(wei) 0.87%。這或許顯示財政部謹慎看待今年國企利潤增長,其中第二類企業(ye) 有稅後淨利潤下滑的風險。
此外,今年國有資本收益預算支出安排還加大了對民生的投入。
財政部表示,2014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安排1578.03億(yi) 元。其中企業(ye) 困難職工補助支出5億(yi) 元,用於(yu) 央企困難離休幹部醫藥費補助;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用於(yu) 社保等民生支出184億(yi) 元;國有股減持收入補充社保基金支出10.42億(yi) 元。
財政部還單列了一個(ge) 其他支出70億(yi) 元,用於(yu) 設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
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建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外界猜測,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可以通過央企中已成體(ti) 係的大型企業(ye) 實施改造,如中航工業(ye) 、華潤等,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可能對現有的國有資產(chan) 經營平台加以新設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