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近日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健全城鎮住房製度”,建立以土地為(wei) 基礎的不動產(chan) 統一登記製度,實現全國住房信息聯網,推進部門信息共享。
推進廉租房公租房並軌運行
根據《規劃》,[杭州注冊(ce) 香港公司,義(yi) 烏(wu) 商會(hui) 協會(hui) 注服務]要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製度,推動形成總量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房價(jia) 與(yu) 消費能力基本適應的住房供需格局,有效保障城鎮常住人口的合理住房需求。
其中,健全住房供應體(ti) 係。加快構建以政府為(wei) 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wei) 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ti) 係。對城鎮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租售並舉(ju) 、以租為(wei) 主,提供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滿足基本住房需求。穩定增加商品住房供應,大力發展二手房市場和住房租賃市場,推進住房供應主體(ti) 多元化,滿足市場多樣化住房需求。
在保障性住房方麵,要建立各級財政保障性住房穩定投入機製,擴大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給。完善租賃補貼製度,推進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並軌運行。製定公平合理、公開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監管程序,嚴(yan) 格準入和退出製度。
保障性住房用地應保盡保
《規劃》還提出健全房地產(chan) 市場調控長效機製。調整完善住房、土地、財稅、金融等方麵政策,共同構建房地產(chan) 市場調控長效機製。各城市要編製城市住房發展規劃,確定住房建設總量、結構和布局。確保住房用地穩定供應,完善住房用地供應機製,保障性住房用地應保盡保,優(you) 先安排政策性商品住房用地,合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嚴(yan) 格控製大戶型高檔商品住房用地。實行差別化的住房稅收、信貸政策,支持合理自住需求,抑製投機投資需求。依法規範市場秩序,健全法律法規體(ti) 係,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建立以土地為(wei) 基礎的不動產(chan) 統一登記製度,實現全國住房信息聯網,推進部門信息共享。
■ 觀察
住房信息聯網為(wei) 何“難產(chan) ”?
據報道,國務院已要求國土部在2014年6月底前出台《不動產(chan) 登記條例》。值得一提的是,不動產(chan) 登記中最為(wei) 核心的全國個(ge) 人住房信息係統聯網工作2010年就已經啟動,但進展並不順利。
500城市住房信息聯網“難產(chan) ”
個(ge) 人住房信息聯網工作的第一步,即40個(ge) 重點城市的個(ge) 人住房信息係統聯網曆時便長達兩(liang) 年之多。2010年下半年,住建部便提出要對40個(ge) 重點城市的房地產(chan) 交易、個(ge) 人住房產(chan) 權信息變更等進行實時監控。但由於(yu) 進展緩慢,住建部不得不將時間延至2012年6月底。
截至2012年5月17日,全國僅(jin) 有廣州、福州、廈門、南京、無錫和蘇州6個(ge) 城市宣布信息係統與(yu) 住建部聯網。2013年2月,住建部相關(guan) 負責人公開表示,40個(ge) 城市的住房信息聯網完成。逾期8個(ge) 月。
按照住建部原本的預想,[上海注冊(ce) 香港公司,上海香港公司注冊(ce) ]去年6月底住房信息聯網工程將擴展到500個(ge) 城市。不過“大限”已過,這一目標依然“難產(chan) ”。
“住房信息聯網比預想要難得多”
有報道援引自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稱,聯網的城市已經超過60個(ge) ,但遠未達到500個(ge) 。聯網進度的延期存在多方原因。
中國房地產(chan) 及住宅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顧雲(yun) 昌此前表示,利益集團的阻力是一大原因。
住建部部長薑偉(wei) 新曾經在一次內(nei) 部會(hui) 議上坦承,住房信息聯網比預想中要難得多。
多位專(zhuan) 家表示,技術層麵已不是全國住房信息聯網難以落實的掣肘,如何理清頭緒打破地方政府阻礙,才是“破題”的關(guan) 鍵所在。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微博)也曾公開表示,房產(chan) 信息聯網技術不是主要問題,而是有些部門和地方顧及相關(guan) 利益,存在故意控製的舉(ju) 動。
業(ye) 內(nei) 普遍呼籲,應盡快明確全國住房信息聯網公布時間。在中原集團首席運營官李文傑看來,通過全國性的住房信息聯網係統,有關(guan) 部門不僅(jin) 能有效監控房地產(chan) 投資的資金流向和樓市銷售等運行情況,同時還能通過監測實時的數據,進行準確的統計分析,進而製定相關(guan) 的引導措施。例如針對房產(chan) 稅的實施、空置房的稅收以及限購等問題,住房信息聯網都將有助於(yu) 樓市的精確調控。本報綜合報道
■ 焦點
特大城市可設置階梯式落戶
《規劃》提出,逐步使符合條件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落戶城鎮,不僅(jin) 要放開小城鎮落戶限製,也要放寬大中城市落戶條件。[廣州注冊(ce) 香港公司,廣州香港公司注冊(ce) ]以合法穩定就業(ye) 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等為(wei) 前置條件,全麵放開建製鎮和小城市落戶限製,有序放開城區人口50萬(wan) -100萬(wan) 的城市落戶限製,合理放開城區人口100萬(wan) -300萬(wan) 的大城市落戶限製,合理確定城區人口300萬(wan) -500萬(wan) 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嚴(yan) 格控製城區人口500萬(wan) 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大中城市可設置參加城鎮社會(hui) 保險年限的要求,但最高年限不得超過5年。特大城市可采取積分製等方式設置階梯式落戶通道調控落戶規模和節奏。
身份號碼可查收入房產(chan) 信息
《規劃》提出,在加快改革戶籍製度的同時,創新和完善人口服務和管理製度。全麵推行流動人口居住證製度,以居住證為(wei) 載體(ti) ,建立健全與(yu) 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製,並作為(wei) 申請登記居住地常住戶口的重要依據。城鎮流動人口暫住證持有年限累計進居住證。
健全人口信息管理製度。加快推進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分類完善勞動就業(ye) 、教育、收入、社保、房產(chan) 、信用、計生、稅務等信息係統,逐步實現跨部門、跨地區信息整合和共享,在此基礎上建設覆蓋全國、安全可靠的國家人口綜合信息庫和信息交換平台,到2020年在全國實行以公民身份號碼為(wei) 唯一標識,依法記錄、查詢和評估人口相關(guan) 信息製度,為(wei) 人口服務和管理提供支撐。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增農(nong) 民工
《規劃》提出,完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社會(hui) 參與(yu) 機製,推進農(nong) 民工融入企業(ye) 、子女融入學校、家庭融入社區、群體(ti) 融入社會(hui) ,建設包容性城市。提高各級黨(dang) 代會(hui) 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農(nong) 民工的比例,積極引導農(nong) 民工參加黨(dang) 組織、工會(hui) 和社團組織,引導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有序參政議政和參加社會(hui) 管理。
有條件縣鎮可升格中小城市
《規劃》提出,把加快發展中小城市作為(wei) 優(you) 化城鎮規模結構的主攻方向。鼓勵引導產(chan) 業(ye) 項目在資源環境承載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中小城市和縣城布局,依托優(you) 勢資源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配置要向中小城市和縣城傾(qing) 斜,引導高等學校和職業(ye) 院校在中小城市布局、優(you) 質教育和醫療機構在中小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增強集聚要素的吸引力。完善設市標準,嚴(yan) 格審批程序,[深圳注冊(ce) 香港公司,深圳香港公司注冊(ce) ]對具備行政區劃調整條件的縣可有序改市,把有條件的縣城和重點鎮發展成為(wei) 中小城市。
■ 解讀
最大亮點:以人為(wei) 核心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看來,這部規劃最大的亮點是強調以人為(wei) 本,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城鎮化。
他說,這部規劃提出保障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完善公共就業(ye) 創業(ye) 服務體(ti) 係、擴大社會(hui) 保障覆蓋麵、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條件、拓寬住房保障渠道等一係列舉(ju) 措,推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並要求創新體(ti) 製機製,建立健全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機製。
“文件圍繞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市民化著墨很多,這體(ti) 現了以人為(wei) 本的精神,有利於(yu) 解決(jue) 城鄉(xiang) 二元分割、‘土地城鎮化’等一係列問題。”他說。
談到規劃強調城鎮化必須和信息化、工業(ye) 化和農(nong) 業(ye) 現代化同步推進時,他說:城鎮化不能孤軍(jun) 深入,沒有產(chan) 業(ye) 支撐,城鎮發展就難以持續健康發展,就會(hui) 出現“睡城”、“鬼城”和底特律現象;農(nong) 業(ye) 是基礎,農(nong) 業(ye) 現代化事關(guan) 糧食安全。信息化則關(guan) 係到城鎮化能否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