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ang) 老,一直是民生領域的熱點話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也說,在財政收支矛盾較大的情況下,竭誠盡力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wei) 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14年重點工作中,包括“改革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養(yang) 老保險製度”。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yi) 表示,關(guan) 於(yu) 養(yang) 老金並軌,“總理其實已給出了時間表”。[注冊(ce) 美國公司常見問題]專(zhuan) 家認為(wei) ,應建立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的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製度,努力保證同一代人相對公平,繳費義(yi) 務平等,製度結構相同,待遇差距縮小。
專(zhuan) 訪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
養(yang) 老基金結餘(yu) 將繼續增長 最擔心保值增值問題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長期從(cong) 事社會(hui) 保障等民生相關(guan) 領域的研究,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 (以下簡稱NBD)專(zhuan) 訪時說,社會(hui) 保障製度應該努力保證同一代人相對公平。
鄭功成表示,他對養(yang) 老保險基金收支向來持樂(le) 觀態度,擔心的是不斷擴大的養(yang) 老保險基金由於(yu) 不能集中管理與(yu) 有效投資而不斷貶值。
多數老年人養(yang) 老金水平偏低
NBD:我國老年人目前主要依靠什麽(me) 來養(yang) 老?
鄭功成: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我國老齡人口的資產(chan) 結構中,依賴國家轉移支付的養(yang) 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占29.3%,而48.4%的老年人需要家庭成員供養(yang) 。近幾年來,上述狀況有了改變,但絕大多數老年人的養(yang) 老金收益依然較低,特別是占主體(ti) 的農(nong) 村老年人。因此,我國老年人目前仍然主要依靠自己與(yu) 家庭成員供養(yang) 。
NBD: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退休人員的養(yang) 老金大多由財政負擔,您對此怎麽(me) 看?
鄭功成:我國公務員與(yu) 事業(ye) 單位職工仍然實行傳(chuan) 統的退休製度,即領取的是退休金而非養(yang) 老保險金,個(ge) 人不需繳費,退休金待遇參照在崗者工資增長情況調整。這種財政負擔實際包括了三種不同的責任:一是政府作為(wei) 雇主應承擔的責任份額,等同於(yu) 用人單位為(wei) 職工參保繳費;二是政府應履行的公共財政責任,等同於(yu) 對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的財政補貼;三是承擔了個(ge) 人應承擔的繳費份額。前兩(liang) 部分是政府財政應當承擔的責任,第三部分,財政資金不應替代個(ge) 人為(wei) 自己養(yang) 老承擔的義(yi) 務。
NBD:您認為(wei) “雙軌製”的解決(jue) 措施是什麽(me) ?
鄭功成:解決(jue) 辦法當然隻有一個(ge) ,就是建立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的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製度,讓這一群體(ti) 也承擔為(wei) 自己養(yang) 老保險繳費的義(yi) 務,並將單一層次的退休金製度調整為(wei) 多層次的養(yang) 老保險製度,采取同樣的待遇調整方式。繳費義(yi) 務平等,製度結構相同,待遇差距縮小。
曆史欠賬應由政府承擔
NBD:對於(yu) 養(yang) 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中央財政每年都會(hui) 給予補貼。按照您的說法,政府是不是還需要再加大對養(yang) 老金的投入?
鄭功成:養(yang) 老金所謂收不抵支有三種狀況:一種是當期出現的收支缺口;二是曆史留下的收支缺口,即所謂曆史欠賬;三是未來收支缺口,即預測可能在若幹年後出現的收不抵支現象。
事實上人們(men) 說的養(yang) 老金缺口問題,是將曆史的、當期的、未來的狀況混淆在了一起。目前全國的基本養(yang) 老保險基金每年都有結餘(yu) ,[注冊(ce) 紐約州公司]2013年的年度結餘(yu) 達4000多億(yi) 元,累計結餘(yu) 超過2.5萬(wan) 億(yi) 元,這種結餘(yu) 增長的局麵在未來還會(hui) 持續下去,這是客觀事實。因此,局部地區存在的收支缺口,隻是這一全國性製度安排因地區分割統籌而未能夠上升到全國統籌的異化結果。如果無視這2.5萬(wan) 多億(yi) 元累計結餘(yu) 的事實,顯然是不合常理的。
不過,曆史留下的缺口確實存在,這是從(cong) 現收現付製向統賬結合製轉化的必然結果,它並非新製度帶來的缺口。對於(yu) 一些人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缺口,它確實需要認真應對,但也隻是一種預測而已,因為(wei) 決(jue) 定未來收支缺口的因素有很多,因素發生變化,結果自然會(hui) 發生變化。
對於(yu) 加大對養(yang) 老金的財政投入問題,是讓老年人合理分享國家發展成果的正常方式與(yu) 途徑,也是絕大多數國家采取的共同作法。
NBD:所謂的 “養(yang) 老金曆史欠賬”該由誰來“埋單”?
鄭功成:我國對養(yang) 老保險的財政補貼,事實上應當是對計劃經濟時代國有單位中老年職工退休金或養(yang) 老金的曆史欠賬的一種補償(chang) 。現在製度轉型了,當然要由作為(wei) 雇主的政府來承擔了。
需要指出的是,養(yang) 老保險製度轉型需要解決(jue) 的曆史欠賬問題,是改革前數十年間逐漸形成的,它需要多屆政府共同承擔責任,而不僅(jin) 僅(jin) 是當屆政府和這一代參保人承擔壓力。
不斷擴大的基金管理不善會(hui) 貶值
NBD:對待養(yang) 老金問題,您還是持比較樂(le) 觀的態度?
鄭功成:我對養(yang) 老保險基金收支向來持樂(le) 觀態度。不要說我國的養(yang) 老保險基金每年都以很高的結餘(yu) 率在累計積累,即使是現代養(yang) 老保險製度的創始國——德國采取現收現付的財務模式,也未見為(wei) 支付養(yang) 老金擔憂。
從(cong) 現實出發,我國現在養(yang) 老保險基金的累計結餘(yu) ,再加上全國社會(hui) 保障基金(約1萬(wan) 億(yi) 元),估計到2014年底總額可能達到4萬(wan) 億(yi) 元以上。我擔心的是不斷擴大的養(yang) 老保險基金由於(yu) 不能集中管理與(yu) 有效投資而不斷貶值。如果解決(jue) 不好保值增值問題,積累越多損失越大。
NBD:“老有所養(yang) ”是重要的民生目標,但現實中大家似乎隻關(guan) 注養(yang) 老保險,誰應該承擔發展養(yang) 老服務業(ye) 的主要責任?
鄭功成:你說得很對,“老有所養(yang) ”需要的是一套製度體(ti) 係,其中養(yang) 老保險與(yu) 養(yang) 老服務是兩(liang) 大支柱。如果沒有養(yang) 老服務的配合,養(yang) 老保險是不可能保證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的。
從(cong) 理論上講,[注冊(ce) 德拉瓦州公司]養(yang) 老服務是整個(ge) 社會(hui) 福利事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無疑應在其中承擔主要責任,但因服務需要滿足老年人的個(ge) 性化需要,因此它是一個(ge) 需要政府、市場、社會(hui) 和個(ge) 人共同努力並協同做好的事情。
NBD:目前社會(hui) 組織參與(yu) 養(yang) 老服務業(ye) 的情況如何?
鄭功成:目前我國的社會(hui) 組織不僅(jin) 數量規模小,而且專(zhuan) 業(ye) 化水平不高,要真正擔當起養(yang) 老服務業(ye) 生力軍(jun) 的角色,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
一方麵,應努力提升硬實力,包括資金籌集能力、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等。另一方麵,應努力提升軟實力,包括完善內(nei) 部治理機製、建設專(zhuan) 業(ye) 化隊伍、營造良好社會(hui) 氛圍等。
專(zhuan) 訪中國社會(hui) 保險學會(hui) 農(nong) 村社會(hui) 保險委員會(hui) 副主任杜道文:
農(nong) 村老人缺乏照料關(guan) 懷合作養(yang) 老或成出路
中國社會(hui) 保險學會(hui) 農(nong) 村社會(hui) 保險委員會(hui) 副主任杜道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zhuan) 訪時說,越來越多的年輕群體(ti) 離開農(nong) 村,進入城市工作和生活,而家中老人受故土情結影響,不願意跟隨子女進入城市。獨居農(nong) 村的老人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方麵難以得到保障,從(cong) 這個(ge) 層麵上看,農(nong) 村養(yang) 老問題比城市更突出。
最大問題是照料和精神贍養(yang)
NBD:農(nong) 村養(yang) 老麵臨(lin) 的最大問題是什麽(me) ?
杜道文:最大問題是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撫慰。現代社會(hui) 的發展,再加上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使得農(nong) 村傳(chuan) 統的家庭養(yang) 老模式正在日益瓦解。越來越多的年輕群體(ti) 進入城市工作和生活,而家中老人受傳(chuan) 統的故土情結影響,不願意跟隨子女進入城市。獨居農(nong) 村的老人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方麵難以得到保障。
農(nong) 村社會(hui) 曆來是養(yang) 兒(er) 防老,但是現在,即便子女在經濟方麵不存在壓力,也難以保證對老人的悉心照料和精神關(guan) 懷。所以我認為(wei) ,與(yu) 城鎮相比,農(nong) 村社會(hui) 的養(yang) 老問題更嚴(yan) 重。
NBD:應該怎樣加大對農(nong) 村老人的人文關(guan) 懷?
杜道文:加大公共財政對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業(ye) 的投入,特別是應該加大對農(nong) 村高齡、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保障投入。目前農(nong) 村社會(hui) 的養(yang) 老服務業(ye) 發展很不均衡,很多地方服務機構和服務設施不健全,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各地應因地製宜地、針對性地製定特殊政策。
NBD:對於(yu) 相對低齡、健康的老人,應該采取怎樣的政策?
杜道文:可以將村裏身體(ti) 尚健康、又能熱心助人的低齡老人以義(yi) 工的方式與(yu) 高齡失能的老人 “結對”。以後這些相對低齡的老年人進入高齡後,再由新一代的低齡老人來照顧他們(men) 。
養(yang) 老合作社推動農(nong) 村養(yang) 老
NBD:您所說的這種形式是否就是現在新興(xing) 的“養(yang) 老合作社”模式?
杜道文:合作社在農(nong) 村社會(hui) 養(yang) 老方麵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一部分農(nong) 村老年人受傳(chuan) 統思想的影響,不願意入住敬老院、福利院,[注冊(ce) 英國公司]再加上又不願意跟隨子女進城,所以自發組織起來,成立養(yang) 老合作社。合作社內(nei) 的低齡老人幫扶高齡老人,彼此互相照料,這樣,老人不離家或離家不離村,就能解決(jue) 吃飯、生活照料等問題,還能豐(feng) 富精神文化生活,消除孤獨感和寂寞感。
NBD:“養(yang) 老合作社”模式能在全國推廣嗎?
杜道文:一個(ge) 行政村或幾個(ge) 行政村可以實行合作養(yang) 老,這種模式可以在部分地區推廣,但不見得全國所有農(nong) 村均適用。比如說人口居住較分散的牧區,就不適宜。
NBD:這種“養(yang) 老合作社”模式是否有法律保障?
杜道文:“養(yang) 老合作社”的法製建設還比較滯後,但它是一種非常好的農(nong) 村養(yang) 老保障模式,可以讓農(nong) 村老人在故土上度過幸福的晚年生活。不過,解決(jue) 農(nong) 村養(yang) 老問題,還需要政府加大對農(nong) 村老齡事業(ye) 的投入,實現社會(hui) 公共服務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為(wei) 農(nong) 村老年人提供切實幫助,改善農(nong) 村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
記者微論
老有所養(yang) 不能隻是心願
2013年末,一條關(guan) 於(yu) 桃江縣桃花江鎮“老人連續自殺,隻為(wei) 不拖累子女”的微博,讓人們(men) 深感震驚。
《三湘都市報》報道顯示,用自殺的方式尋求解脫,已經成為(wei) 當地老人心中比較好的生命終結方式。報道顯示,有關(guan) 機構對200例自殺未遂老人的分析結果顯示,自殺老人的家庭人均收入普遍偏低,貧困是導致老人自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心靈孤獨,無人關(guan) 愛,也是許多老人自殺的原因。
如果能有良好的養(yang) 老保障和醫療保障,如果不是對病痛、對生活保障、對精神孤獨的恐懼和無助,這些老人或許不會(hui) 做出如此極端的選擇。
細數一下,我國目前已經超過2億(yi) 人的老年人口,還在以年均800多萬(wan) 的速度快速增長著。誰來保障、怎樣保障這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發達國家在進入老齡社會(hui) 時,人均GDP約1萬(wan) 美元,而據新華網報道,我國去年人均GDP僅(jin) 為(wei) 6700美元。在這種“未富先老”現狀下,一方麵,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問題重重,超過2.6萬(wan) 億(yi) 元的個(ge) 人賬戶空賬怎麽(me) 解決(jue) ?另一方麵,養(yang) 老服務機構床位不足,社區養(yang) 老、居家養(yang) 老尚不完善,養(yang) 老服務業(ye) 發展如何“破冰”?
呼之欲出的養(yang) 老保險頂層設計如何真正解決(jue) 這些問題?飽受病痛、貧困、孤獨折磨的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希望“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ang) ”不隻是一個(ge) 心願。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說,應該整合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並盡快建立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