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hui) 議將於(yu) 今日召開,從(cong) 而為(wei) 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後的首次全國兩(liang) 會(hui) 拉開帷幕。在備受矚目的國企改革領域,發展混合所有製成為(wei) 代表和委員們(men) 關(guan) 注的話題。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獲悉,全國政協委員、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 即將遞交的提案,就會(hui) 涉及“以民企為(wei) 主導加快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郭廣昌建議應逐步形成以民企為(wei) 主導的混合所有製模式,同時引入優(you) 先股等創新機製,[杭州成立德國公司,義(yi) 烏(wu) 機械工業(ye) 品公司注冊(ce) 服務]完善國有資產(chan) 管理體(ti) 係;另一方麵,針對在執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建議設立獨立的混合所有製評估與(yu) 監管委員會(hui) 。
與(yu) 此同時,記者注意到在推進混合所有製的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許多不同的看法。在有政協委員認為(wei) 應避免“一味強調國企退出”的觀點的同時,不少民營企業(ye) 也對話語權問題顧慮重重。全國政協常委李毅中則提出,不應將國企和民企對立起來,“若幹年以後沒有所有製的標簽,都是社會(hui) 化的企業(ye) 。”
政協委員熱議混合所有製
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要完善產(chan) 權保護製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推動國有企業(ye) 完善現代企業(ye) 製度,支持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郭廣昌就此表示,三中全會(hui) 明確了未來中國國企改革的總體(ti) 方向,為(wei) 更快、更好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建議應逐步形成以民營企業(ye) 為(wei) 主導的混合所有製模式。
郭廣昌建議國家明確民營資本在競爭(zheng) 性領域的混合所有製企業(ye) 經營中占據主導地位,讓民資充分發揮市場化的管理手段,改變部分國企低效的經營決(jue) 策和人員管理方式。
在“引入優(you) 先股等創新手段,完善國有資產(chan) 管理體(ti) 係推進國企改革”方麵,郭廣昌建議混合所有製不應當是簡單的國有資本、集體(ti) 資本和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而應是通過更多元化的創新方式深入融合。
“我建議可以推廣杭州市的創新做法,即將國資以優(you) 先股的形式部分留存於(yu) 改製後的企業(ye) 中。”郭廣昌認為(wei) ,這樣既滿足了國有資產(chan) 保值增值的現實要求,又保證了民資擁有企業(ye) 經營的話語權,還可以發揮優(you) 先股要求穩定回報的特點,一舉(ju) 多得。
郭廣昌還建議設立包括第三方專(zhuan) 業(ye) 人員及職工代表等組成的國企改製評估委員會(hui) ,作為(wei) “裁判員”觀察、監督國企改製的全過程,同時賦予委員會(hui) “一票否決(jue) ”權,從(cong) 而避免利益輸送或國有資產(chan) 流失等問題。
事實上,混合所有製並非新鮮事物,[注冊(ce) 日本公司服務]在地方政府和企業(ye) 界已有不少探索。在上周末舉(ju) 辦的人民政協報社“財經智庫沙龍”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石軍(jun) 說,目前全國已有90%的國企進行了公司股份製改造;央企70%的淨資產(chan) 已屬上市公司;央企及其子公司引入非公資本的企業(ye) 戶數已占到總戶數的52%;到2013年10月,全國混合所有製上市公司已占全部境內(nei) 上市公司的80%以上,資產(chan) 已經達90%以上。
在國企實施混合所有製的大潮中,對於(yu) 民企如何同國企合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hui) 會(hui) 長莊聰生總結了現實中的三種方式。
一種是民企發展到一定規模,具備一定實力之後主動參與(yu) 國企改製重組;第二種是有些家族企業(ye) 為(wei) 了引進先進管理理念和開放的人才機製;第三種是有些民企在進入壟斷行業(ye) 時遭遇各種“玻璃門”的阻礙,為(wei) 了戴頂“紅帽子”。
對於(yu) 長期存在的民企難以進入壟斷領域的問題,李毅中建議,非公經濟進入負麵清單以外的行業(ye) 和領域,壟斷行業(ye) 的改革要有具體(ti) 安排,特別是特許經營領域要有大的進展。
“壟斷行業(ye) 像能源、電力、鐵路、電信,包括金融以及非工業(ye) 的其他方麵,要有具體(ti) 安排。”李毅中說。
如何看待國資控製力
談到混合所有製,就必然涉及國有企業(ye) 如何進退的問題。全國政協常委厲以寧在“財經智庫沙龍”中提到,認為(wei) 現在國有經濟、國有資本已經退到不能再退的地步,再退就要觸犯底線,這個(ge) 觀點還是存在的。
厲以寧認為(wei) ,首先要明確看到,國有資本的力量不在現在資本的多少,控製的多少,而是在能夠控製的究竟有多大。“比如100%國有的,1000億(yi) 就控製了1000億(yi) ,比如90%控股的,就控製1100億(yi) ,控股40%就能夠做的話,可以控製的是2500億(yi) 。”厲以寧稱。
對於(yu) 發展混合所有製的目標和任務,李毅中建議要明確到2020年,除了涉及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少數國有企業(ye) 外,都應當實行股份製。屬於(yu) 混合經濟的應該明確絕對控股、相對控股,或者不控股的股權結構。
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上月在《求是》雜誌撰文稱,進一步優(you) 化國有企業(ye) 股權結構,主要采取四種形式:其一,涉及國家安全的少數國有企業(ye) 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可以采用國有獨資形式;其二,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ye) 和關(guan) 鍵領域的國有企業(ye) ,可保持國有絕對控股;其三,涉及支柱產(chan) 業(ye) 和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等行業(ye) 的重要國有企業(ye) ,可保持國有相對控股;其四,國有資本不需要控製並可以由社會(hui) 資本控股的國有企業(ye) ,可采取國有參股形式或者全部退出。
對於(yu) 以往輿論在國企民企進退上爭(zheng) 論不休的局麵,一些政協委員都表示,發展混合所有製,不是要將國企和民企對立起來,[德拉瓦公司注冊(ce) 服務]一味強調國企退出,而是尋找二者融合的機會(hui) 。
作為(wei) 曾經管理過國資領域的官員,李毅中就表示,當前發展混合所有製還有一個(ge) 問題是對國有資本的進退把握不準,尤其是把“在市場公平競爭(zheng) 中優(you) 勝劣汰”誤讀為(wei) “退出一切競爭(zheng) 性領域”。如果誤讀的話,可能會(hui) 導致國有經濟的活力、影響力、控製力削弱。
“我多年來提倡不要再說‘國退民進’,‘國進民退’,應該是‘國民共進’,協調發展,無謂的爭(zheng) 論有些是不了解情況,有些人就跑去製造混亂(luan) ,應該是互相尊重、加深了解、包容共進。”李毅中說。
民企的擔憂
近期,央企巨艦中石化已經拿出了引入社會(hui) 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所有製的方案,對中石化油品銷售業(ye) 務板塊現有資產(chan) 最大可拿出30%的比例引入社會(hui) 和民營資本參股。這也被外界視作央企推動混合所有製的標誌性舉(ju) 措。
考慮到混合所有製是一個(ge) 雙向進入的過程,李毅中認為(wei) ,現在看來國有企業(ye) 的改革更主動。厲以寧則稱,說民營經濟不想走混合所有製道路,這也是誤讀。
厲以寧在2月28日全國工商聯舉(ju) 行的“中國民營經濟大家談”會(hui) 議上說,他最近在外地考察,碰到一些民營企業(ye) 家,他們(men) 對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的《決(jue) 定》都很擁護,但總是感到不踏實。
“他(指民營企業(ye) 家)講,如果國有企業(ye) 還是現在這個(ge) 樣子,那我們(men) 怎麽(me) 跟其合作?我們(men) 合作會(hui) 不會(hui) 把我們(men) 自己弄丟(diu) 了、賣了?”厲以寧說。
記者發現,厲以寧提出的這些憂慮,在民營企業(ye) 家裏確實普遍存在。今年,全國工商聯向全國政協提交了一份提案,顯示在現有股份製企業(ye) 中,存在國有資本一股獨大的現象,民間資本沒有控製權和發言權,難以發揮民間資本反應快、決(jue) 策靈活等優(you) 勢,民間資本參與(yu) 的積極性不高。
“浙江省政協目前正組織開展如何推進發展混合所有製的課題調研。”浙江省政協委員朱仁華表示,目前浙江民營企業(ye) 普遍有三個(ge) 擔心:一是“會(hui) 不會(hui) 被控製”的問題;二是“誰混合誰”的問題;三是“怎麽(me) 混合”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能說了算才投資,[香港公司稅務常見問題服務]投資國企至少要能夠派個(ge) 董事,這是多數民企對於(yu) 入股國企的基本態度。”莊聰生表示,“民營企業(ye) 參與(yu) 混合所有製,除了財務投資以外,一般要有一定的話語權,沒有話語權被動的參與(yu) ,會(hui) 讓很多民營企業(ye) 有後顧之憂。”
對於(yu) 當前國企拋出的是“骨頭”還是“肉”的爭(zheng) 議,也有觀點呼籲平衡看待。厲以寧認為(wei) ,民營經濟很多是從(cong) 原來的小企業(ye) 一步步發展起來的,還沒有建立現代企業(ye) 經營管理的觀念。當前有必要把為(wei) 什麽(me) 要建立混合所有製,對國有企業(ye) 有什麽(me) 好處,對民營企業(ye) 有什麽(me) 好處,要講透,要參照一些案例,培育一些混合所有製成功的案例。
從(cong) 合作方式上,也要探討如何讓民企“小個(ge) 子”和國企“大個(ge) 子”在一個(ge) 層級上合作。因為(wei) 國有企業(ye) 特別是央企的資產(chan) 動輒上萬(wan) 億(yi) ,少的也有幾百億(yi) ,而民營企業(ye) 多數規模小,用莊聰生的話說,這就好比讓姚明和一個(ge) 十多歲的小孩打籃球,是沒法玩起來的。
莊聰生建議,大型國企發展混合所有製要分層次、類型,通過子公司或分公司與(yu) 民企合作,尋找結合點和切入點,這樣才能“門當戶對”,實現真正融合,讓混合所有製經濟煥發出旺盛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