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長連續突破城市人口規劃預期,北京首次提出“人口規模控製”。
1月16日召開的北京市人代會(hui) 上,市長王安順向大會(hui) 做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深入研究控製人口規模的治本之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細化落實各項具體(ti) 措施,切實把常住人口增速降下來。”
統計數據顯示,北京2012年人口達到2069萬(wan) 人,從(cong) 2000至今,每年平均新增常住人口60萬(wan) 人,相當於(yu) 一個(ge) 中等縣級市。
三大調控辦法
常住人口指的是實際經常居住在某地區半年及半年以上的人口,等於(yu) 常住戶籍人口和常住流動人口的疊加。
每年從(cong) 外省遷移到北京的戶籍人口約十幾萬(wan) 人,另外大量外籍人口到北京工作生活,在過去的十年每年增長44萬(wan) 左右。據估算,2012年,北京每3個(ge) 人中就有1人來自外地。
但是北京市現有人口基礎信息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難以構建有效的人口預警機製。
目前北京市對人口總量和結構如何調整正在研究,[德拉瓦公司注冊(ce) 服務]雖然還沒有出台比較明確的意見,但總體(ti) 思路是:以政管人、以業(ye) 控人和以房管人。
王安順在工作報告中表示,人口規模調控,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對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進行人口評估和交通評價(jia) 、水資源評價(jia) ,研究建立與(yu) 人口調控掛鉤的政府投資、公共資源分配機製,明確區縣調控責任,實行重點督查考核。
二是抓好產(chan) 業(ye) 調控。修訂產(chan) 業(ye) 準入目錄,強化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安全等標準,完善稅收征管,推進服務業(ye) 優(you) 化升級,嚴(yan) 控低端產(chan) 業(ye) 無序發展,嚴(yan) 厲打擊違法建設和非法生產(chan) 經營。
三是強化以房管人。支持製定房屋租賃條例,推廣組織化管理模式,依法管理出租房屋,繼續治理群租房問題。
由於(yu) 經濟增速開始下降,提供的就業(ye) 機會(hui) 減少,房租等居留成本的提高,包括房、車限購,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速已經於(yu) 2011年開始下降。
據北京市委黨(dang) 校北京人口發展研究中心發布最新的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1年,本市人口增速出現了自2006年以來首次放緩的趨勢,2012年人口增量再降至50.7萬(wan) 人。為(wei) 近六年來常住人口增量最少的年份。
推行居住證製度
政府工作報告還明確提出,推行居住證製度。
據悉,早在兩(liang) 年前,[注冊(ce) 新西蘭(lan) 公司(New Zeal服務]北京就已經展開居住證政策製定的前期調研工作,調研內(nei) 容包括年齡結構,人口數量,從(cong) 事職業(ye) ,在京具體(ti) 有什麽(me) 困難,目前暫住的情況等。
北京市政協去年圍繞首都城市發展中的難題和瓶頸,也開展了係統的調研,其中就有關(guan) 於(yu) 北京實行居住證製度的相關(guan) 調研。
“北京當前的主要矛盾就是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要緩解這個(ge) 矛盾,需要我們(men) 在人口調控方麵有相關(guan) 的舉(ju) 措。”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社會(hui) 和法製委員會(hui) 主任吳玉華表示。
居住證的實施,意味著北京將打破戶籍、人群和地區的界限,逐步實現社會(hui) 保障的全麵覆蓋。
另外,目前北京實施的工作居住證不同於(yu) 未來實行的居住證,前者是針對人才,而後者是針對人口,前者針對的麵很窄,而後者是普遍的實施。
居住證製度實施後,其持有者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年限長短,與(yu) 其所享受到的公共服務的多少成正比,最終的發展目標是和戶口並軌,但會(hui) 是一個(ge) 長期的漸進過程。
吳玉華表示,北京居住證製度實施的前提是,在現有政策條件下,對醫療、教育、養(yang) 老等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進行準確測算,弄清楚北京能夠提供何種保障、保障到何種程度。
另據北京市委黨(dang) 校北京人口發展研究中心調查,北京市常住人口總量最多的是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人口的比例也有所增加,首都功能核心區和生態涵養(yang) 區人口比例有所下降。
增強城市副中心和新城承載能力,成為(wei) 北京疏散人口的另一舉(ju) 措。
王安順表示,要把副中心、新城作為(wei) 發展重點,提供更好的工作機會(hui) 和生活環境,盡快建設成為(wei) 優(you) 化城市布局的重要載體(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