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等12部門研究推進新型戶籍製度戶籍附著利益將逐步剝離
2020年“有家有業(ye) ”可就地落戶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hui) 議剛剛落幕。針對廣受關(guan) 注的戶籍製度改革問題,公安部副部長黃明昨天表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穩定住所和合法穩定職業(ye) 為(wei) 戶口遷移基本條件、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為(wei) 基本形式,城鄉(xiang) 統一、以人為(wei) 本、科學高效、規範有序的新型戶籍製度。
>>政策
戶籍改革意見稿正在完善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關(guan) 於(yu) “加快戶籍製度改革”的部署,受到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就戶籍製度改革問題,記者日前專(zhuan) 訪了公安部副部長黃明。
黃明表示,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明確提出:“加快戶籍製度改革,全麵放開建製鎮和小城市落戶限製,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製,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yan) 格控製特大城市人口規模”,這為(wei) 加快推進戶籍製度改革明確了路徑和要求。
黃明透露,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公安部會(hui) 同國家發改委等12個(ge) 部門組成工作班子,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和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研究提出了具體(ti) 的政策措施,形成了《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戶籍製度改革的意見》稿,並由6個(ge) 部門負責同誌帶隊組成工作組,分赴東(dong) 中西部部分省區市聽取意見。目前,正在根據中央城鎮化工作會(hui) 議精神和各地意見對《意見》稿作進一步修改完善。總的考慮是,[瑞豐(feng) 注冊(ce) 美國公司,注冊(ce) BVI公司服務]整個(ge) 戶籍製度改革工作要遵循規律、因勢利導、統籌配套、有序推進,確保取得好的效果。待報中央審批和部署後,將抓好組織實施,由各地因地製宜研究製定差別化的落戶政策和實施方案。
黃明強調,具體(ti) 到戶籍製度本身,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穩定住所和合法穩定職業(ye) 為(wei) 戶口遷移基本條件、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為(wei) 基本形式,城鄉(xiang) 統一、以人為(wei) 本、科學高效、規範有序的新型戶籍製度。
>>重點
解決(jue)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落戶問題
加快戶籍製度改革的重點在哪裏?黃明說,加快戶籍製度改革,是黨(dang) 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部署的一項重點改革,是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一項重大任務,是實現億(yi) 萬(wan)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夢”的一項重大舉(ju) 措。剛剛結束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hui) 議,明確提出要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城鎮化,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ye) 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wei) 首要任務。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的部署,這次戶籍製度改革與(yu) 有關(guan) 領域改革統籌配套、協同推進,涉及的麵之廣、人員之多、力度之大,都將是前所未有的。
加快戶籍製度改革,重點是要通過調整完善戶口遷移政策,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ye) 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主要任務是解決(jue) 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ye) 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落戶問題,穩步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原則
不讓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被落戶”
黃明提出,加快戶籍製度改革,必須把握一些重要原則:一要尊重意願。要堅持以人為(wei) 本,充分尊重群眾(zhong) 自主定居的意願,群眾(zhong) 要不要進城、進哪個(ge) 城、何時進城,都要讓群眾(zhong) 自主選擇,不能把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拉進城”、“被落戶”。要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切實保障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的合法權益。二要分類實施。[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香港商標注冊(ce) 服務]國家層麵作出政策安排、明確總體(ti) 要求,由各地根據不同地區資源環境綜合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因地製宜製定具體(ti) 辦法,並向全社會(hui) 公布,讓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了解不同城市的落戶條件,合理安排自己的未來,給大家穩定的預期和希望。三要有序推進。要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優(you) 先解決(jue) 存量,有序引導增量,不刮風、不冒進、不搞運動。
>>難點
附著在戶籍上的利益將剝離
黃明坦言,戶籍製度改革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解決(jue) ,集中體(ti) 現在三方麵。
一是戶籍上附著的利益較多,需要逐步剝離。戶籍管理製度本身的改革並不複雜,核心的問題在於(yu) 許多公共服務和社會(hui) 福利政策與(yu) 戶籍掛鉤,而且形成的時間久,涉及的領域多,協調的難度大,需要配套改革、協力攻堅。
二是城鄉(xiang) 之間、地區之間、城市之間的差別較大,需要合理引導。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hui) 市和東(dong) 部城市資源優(you) 勢明顯,吸引大量流動人口聚集。這些城市普遍人口增長與(yu) 資源、環境矛盾加劇,環境汙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問題比較嚴(yan) 重,承載壓力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很大,但產(chan) 業(ye) 支撐和公共服務功能還需要一個(ge) 發育的過程,吸引人口集聚的能力不足。這就需要加強政策引導、產(chan) 業(ye) 引導和觀念引導,加快產(chan) 業(ye) 布局調整,加快發展中小城市,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增強中小城市產(chan) 業(ye) 承接能力,以就業(ye) 帶動促進人口集聚,引導人口就地就近轉移就業(ye) 。
三是各類群體(ti) 的訴求不同,需要統籌兼顧。戶籍製度改革涉及千家萬(wan) 戶,事關(guan)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切身利益,各類群體(ti) 高度期待且訴求多元,需要充分尊重並統籌兼顧好不同群體(ti) 的利益訴求,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分類分步有序推進,最大限度地釋放改革紅利,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合法權益。
黃明表示,加快戶籍製度改革是一塊硬骨頭,但我們(men) 有信心在實幹中破解改革難題、實現改革目標。
>>管理
服務與(yu) 管理要跟隨人口流動
關(guan) 於(yu) 創新人口管理,黃明表示,這需要與(yu) 加快戶籍製度改革同步,抓緊建立和完善三項製度:
一是建立城鄉(xiang) 統一的戶口登記製度,取消城鄉(xiang) 居民的身份差別,為(wei) 消除城鄉(xiang) 壁壘、推進城鄉(xiang) 發展一體(ti) 化創造有利條件。
二是建立實施居住證
製度,以居住證為(wei) 載體(ti) ,建立健全與(yu) 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製,解決(jue) 好暫不具備落戶條件或者不願落戶城鎮人口的教育、就業(ye) 、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問題;建立完善與(yu) 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積分落戶製度;同時,為(wei) 城市編製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劃、安排基礎設施建設、製訂公共政策等提供依據。
三是健全實際居住人口登記製度,建設和完善覆蓋全國人口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為(wei) 跨地區人口流動服務和管理提供支撐,努力做到人口流動到哪裏,服務和管理就跟進到哪裏。
>>觀點
做強小城鎮符合現階段需要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wei) 民認為(wei) ,與(yu) 當前明確的建製鎮和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四級落戶政策相對應的,是兩(liang) 種不同的人口遷移趨向——
一方麵,中小城市戶口含金量不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不願意放棄原有農(nong) 村戶口。[香港公司注冊(ce) 查詢 服務]一些鄉(xiang) 鎮幹部細算了農(nong) 村戶口的優(you) 勢:農(nong) 民可在自家宅基地上建單家獨院的住房;即使自己不種地,國家糧食補貼、土地流轉租金等每畝(mu) 每年有五六百元收入;若遇征地,一些城郊農(nong) 民可能成為(wei) “百萬(wan) 富翁”。
另一方麵,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麵對大量湧入的外來人口,已經不堪重負,交通擁堵、環境汙染、教育醫療資源緊張等“病症”日益顯現。嚴(yan) 格控製這類城市落戶條件,是無奈而現實的選擇。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莘表示,做強小城鎮更符合現階段我國實際發展需要。隨著改革進程加快,小城鎮的公共資源將更加豐(feng) 富、人才外流的現象也會(hui) 有所改觀。在大城市普遍“超載”的情況下,中小城鎮的機遇反而會(hui) 更多。
>>現狀
大量農(nong) 業(ye) 人口屬“半市民化”
統計顯示,當前,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2.6%,這是以常住人口為(wei) 基數計算的,但按照戶籍人口計算,城鎮化率隻有35.3%。這說明有大量經常住在城鎮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還不是城鎮戶口,處於(yu) “半市民化”狀態,也說明許多地方落戶門檻仍然較高,一些城鎮吸引人口集聚的能力還不足。
3年“農(nong) 轉非”達2505萬(wan) 人
2010年至2012年,全國共辦理戶口“農(nong) 轉非”2505萬(wan) 人,為(wei) 前三年的2.2倍。
按照國家確定的“有合法穩定職業(ye) 並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這一落戶基本條件,各地不同程度地放寬了農(nong) 村人口落戶城鎮政策,其中小城鎮和中西部地區的中小城市普遍放開了落戶限製。其中,廣東(dong) 等地探索建立了積分落戶製度;重慶、四川成都、江蘇蘇州等地實行本地人戶口自由遷移政策;河北、山西、遼寧、黑龍江、上海等18個(ge) 省區市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探索建立了居住證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