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10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激增 資金饑渴仍難解

    央行最新公布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數據顯示,10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餘(yu) 額達258043億(yi) 元,較9月末的253548億(yi) 元增加4495億(yi) 元。這一增量較9月的2682億(yi) 元擴大近七成。

  而此前,央行公布的10月全口徑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數額為(wei) 4416億(yi) 元。

  多位金融方麵人士對[盧森堡注冊(ce) 公司]《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表示,10月外匯占款大增主要是緣於(yu) 中國整個(ge) 宏觀經濟逐步回暖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快了境外資本的流入。至於(yu) 市場資金麵同時顯得緊張,則是因為(wei) 仍有大量資金流入非實體(ti) 經濟,實體(ti) 經濟資金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再加上臨(lin) 近年底,銀行麵臨(lin) 著考核壓力,短期資金比較缺乏。

  值得注意的是,10月央行口徑與(yu) 全口徑外匯占款的差距僅(jin) 為(wei) 79億(yi) 元,二者基本持平。

  對此,專(zhuan) 家分析認為(wei) ,主要是受到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商業(ye) 銀行持有外匯的意願不是很強。

  10月央行外匯占款增加4495億(yi)

  “4495億(yi) 元的增量的確超乎我的預料。個(ge) 人認為(wei) 原因主要有三個(ge) :一是9月中旬美聯儲(chu) 推遲QE退出,美元指數開始走軟,人民幣上升;二是市場上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化;三是當前我國人民幣貸款、存款利率均比較高,內(nei) 外存在利差,為(wei) 了優(you) 化資產(chan) 和負債(zhai) 配置,便出現‘負債(zhai) 外幣化、資產(chan) 本幣化’的現象。”國際金融問題專(zhuan) 家、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也指出,10月外匯占款大增,一方麵是因為(wei) 中國整體(ti) 的宏觀經濟在逐步回暖、美國一直在考慮退出QE的時機加上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導致境外資本流入加快;另一方麵,中國出口也有所恢複。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微博)則指出,這和央行操作意識比較強也有一定關(guan) 係,以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

  11月29日,央行發布了2013年第一號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以下簡稱SLO)交易公告,首度披露了10月份的SLO操作。公告顯示,央行分別於(yu) 今年10月底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兩(liang) 期SLO,操作方向均為(wei) 向市場投放流動性,期限為(wei) 2天。其中,[注冊(ce) 伯利茲(zi) 公司]10月28日開展了410億(yi) ,中標利率為(wei) 4.50%。10月30日為(wei) 180億(yi) ,中標利率持平。

  “央行公布SLO的操作情況意在向外界表明央行操作的透明性,也表明央行會(hui) 對市場進行‘托底’,跟月初公布常備借貸便利(SLF)是一樣的道理。而央行在適當時機公布,也可以讓外界了解央行的操作,讓市場形成預期,有利於(yu) 預期管理,也讓央行可以進行更精確、更有針對性的調控。”東(dong) 莞銀行金融市場 分析師陳龍指出。

  陳龍進一步指出,此次SLO的中標利率在4.5%,其實也不算低,這可看出央行投放的資金僅(jin) 是應急需求,不希望銀行到月底要錢,也不是給大行用來賺錢。

  一些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SLO這種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有助於(yu) 減輕突發事件對流動性的衝(chong) 擊,促進銀行體(ti) 係流動性和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銀行持有外匯意願不強

  10月外匯占款的大幅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外匯占款在當月為(wei) 銀行間市場提供了大量的流動性,寬泛意義(yi) 上的流動性總量不算緊張,但出乎意料的是,市場資金麵仍顯饑渴。

  數據顯示,11月末,反映市場短期資金鬆緊程度的7天期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利率仍處5%左右,上海銀行間同業(ye) 隔夜拆借利率也在3.72%以上。

  趙慶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事實上,流動性總量並不算緊張。至於(yu) 為(wei) 何市場上資金仍顯得緊張,個(ge) 人認為(wei) 更多的是人為(wei) 原因,因為(wei) 月末、年末,各大銀行麵臨(lin) 監管考核的壓力,所以出現爭(zheng) 存款等現象,一些銀行從(cong) 11月就打起了存款保衛戰。除此之外,市場還多多少少受到6月流動性緊張的影響。”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新增貸款同比增7.7%,同期社會(hui) 融資規模達14.82萬(wan) 億(yi) 元,增長13.89%。同時,10月末,廣義(yi) 貨幣供應量M2累計同比增長14.3%,也快於(yu) 年初製定的13.0%的目標。

  “市場仍會(hui) 出現資金緊張的現象,一是因為(wei) 現在仍然有大量的資金未進入實體(ti) 經濟,而是流入到非實體(ti) 經濟;而實體(ti) 經濟本身的資金需求在上升,短期內(nei) 得不到滿足;二是實體(ti) 經濟負債(zhai) 過多,包括地方債(zhai) 在內(nei) ,此時需要大量資金來維持自身周轉的需求;三是銀行間數據表現短期資金比較缺,主要是前期投向過於(yu) 積極,而到期的一些項目也不能及時回收,再加上銀行“短存長貸”的特點,流動性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奚君羊指出。

  譚雅玲也指出,現在金融機構資金更多是投在收益更高的資產(chan) 上,用於(yu) 短期投機套利。此外,接近年底,各大銀行麵臨(lin) 考核的壓力,再加上今年銀行的總體(ti) 利潤也不如以前,銀行資金比較缺。同時,市場上對流動性的方向看不清楚,央行投放流動性到底是多是少,也是存在一定的矛盾。

  一些市場人士也認為(wei) ,[伯利茲(zi) 注冊(ce) 公司]盡管外匯占款仍是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的主要提供渠道,但由於(yu) 今年的財政存款投放速度一直低於(yu) 預期,令機構普遍有所顧忌,流動性也因此吃緊。

  對於(yu) 央行口徑與(yu) 全口徑外匯占款的差距問題,奚君羊認為(wei) ,央行口徑與(yu) 全口徑外匯占款的差距基本消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商業(ye) 銀行基本上自己沒有留存的外匯,而將大部分賣給央行。這主要是受到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商業(ye) 銀行持有外匯的意願不是很強。

  趙慶明也認為(wei) ,商業(ye) 銀行不願持有太多外匯[伯利茲(zi) 公司注冊(ce) ],以避免資金縮水風險。當然,商業(ye) 銀行持有外匯的數量也不能低於(yu) 外匯管理局規定的下限。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