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nei) 貶值現象引起廣泛關(guan) 注。生活中,不少人產(chan) 生這樣的疑問:人民幣不是一直在升值嗎?為(wei) 什麽(me) 現在買(mai) 東(dong) 西比以前要貴得多,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這不是貶值嗎?人民幣為(wei) 何境外值錢國內(nei) 不禁花?對此,記者采訪了有關(guan) 專(zhuan) 家。[薩摩亞(ya) 注冊(ce) 公司]
數據顯示,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改革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中間價(jia) 是8.2765。如今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jia) 已變為(wei) 6.1450。
“8年前8.28元人民幣兌(dui) 換1美元,當時1000元人民幣隻能購得120.77美元。8年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超過34%。今天,人們(men) 手中的人民幣可換更多的美元,就交換美元而言,匯率上升使人民幣越來越值錢了。”首都經貿大學經濟學教授蘭(lan) 紀平表示。
而人民幣匯率變動的根本原因在於(yu) 中國經濟形勢出現大變遷。深圳城市研究會(hui) 專(zhuan) 家顧問顏安生認為(wei) ,以前中國的生產(chan) 力落後,出口的產(chan) 品很少,大量的生產(chan) 和消費品需要進口,沒有人願意持有人民幣,而現在中國已成為(wei) 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也是世界出口強國,同時,由於(yu) 中國投資環境的改善和提升,大量國際資金湧向中國,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出口所形成的巨額外匯還是由外湧入的大量外資都需要通過人民幣進行轉換,這就形成了大量外資追逐人民幣的格局。
顏安生表示,按照市場規律,在國際交往中,隻要人民幣供不應求,那麽(me) ,就會(hui) 出現匯價(jia) 上升,也就是說,隻要中國的出口保持增長態勢,外匯和外資仍在持續增加,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市場動力就不會(hui) 改變。
對於(yu) 生活在國內(nei) 的人而言,[注冊(ce) 盧森堡公司]人民幣貶值的感覺越來越明顯。蘭(lan) 紀平舉(ju) 例說,“一種在2005年標價(jia) 為(wei) 1.90元/斤的大米,如今已經是3.30元/斤了,8年期間年平均上漲9.2%。就購買(mai) 大米的能力而言,與(yu) 2005年的1000元相比,2013年的1000元已縮水至576元,即人民幣對內(nei) 貶值了。”
“一國貨幣‘外升內(nei) 降’的現象在世界新興(xing) 市場國家中較為(wei) 普遍。”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微博對記者說,特別是一些經濟體(ti) 選擇了缺乏彈性的匯率製度,對美元實行軟盯住製度,這樣做的好處在於(yu) 短期內(nei) 可通過要素低估獲得貿易盈餘(yu) ,累積外匯儲(chu) 備,導致國外資本流入。但是,隨著國內(nei) 經濟逐漸升溫甚至過熱,相應的物價(jia) 上漲和通貨膨脹就會(hui) 產(chan) 生。
蘭(lan) 紀平表示,多年來,由於(yu) 國內(nei) 的經濟增長更多地依靠投資,依靠大量增加的信貸投放,致使我國的貨幣投放量有著較大數量的超發。到今年第一季度末,廣義(yi) 貨幣(M2)已經超過100萬(wan) 億(yi) 元,而2002年年初為(wei) 16萬(wan) 億(yi) 元,10多年中增長超過5倍。我國的貨幣總量與(yu) GDP之比已超過200%,我國的經濟總量為(wei) 世界第二,大約為(wei) 美國的1/3,而貨幣投放量比經濟總量第一的美國高出1.5倍,位居世界第一。
“如果資產(chan) 泡沫和物價(jia) 上漲進一步持續,相應的經濟成本隨之上升,對貿易將產(chan) 生負向的抑製作用,導致獲取外需的能力下降,經濟速度有向下的壓力。”劉煜輝表示,政府為(wei) 了保住某個(ge) 經濟增長目標,選擇最直接可控的方式就是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擴張國有經濟部門的產(chan) 能。“這種情況會(hui) 直接導致國內(nei) 儲(chu) 蓄與(yu) 投資之間的剩餘(yu) 減少。而在國民經濟賬戶中,對外貿易盈餘(yu) 和儲(chu) 蓄、投資之間的剩餘(yu) 是平衡關(guan) 係,也就是說,投資的擴張可能使得對外部分國際收支減少,損害經濟競爭(zheng) 力,使經濟增長麵臨(lin) 減速壓力。”
“如果要維持以前的高增長的話,恐怕又要進一步擴大投資。按照經濟規律,不斷追加投資必然導致投資回報率遞減,相應地資產(chan) 周轉速度在下降,貨幣的使用效率下降,流通速度減緩,大量信用資金的回轉將逐漸失效。”劉煜輝說,此時,政府恐怕隻能追加更多的貨幣增量,依靠更高水平的信用擴張,來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速。
“因此,近年來形成的過度依賴投資、[盧森堡公司注冊(ce) ]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模式必須改變。”劉煜輝認為(wei) ,“要能夠充分測度和認知當前中國經濟潛在增長水平和資本回報率,以此為(wei) 基礎,科學製定每年經濟增長目標和速度。正如習(xi) 總書(shu) 記所說,‘轉方式、調結構是我們(men) 發展曆程必須邁過的坎,要轉要調就要把速度控製在合理範圍內(nei) ,否則資源、資金、市場等各種關(guan) 係都繃得很緊,就轉不過來、調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