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債(zhai) 務的全麵審計工作已經進行了兩(liang) 月有餘(yu) ,國家審計署也料將在不久之後公布結果。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誌浩對《證券市場周刊(微博)》表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該行測算的中國地方政府債(zhai) 務估計在21.9萬(wan) 億(yi) 元,[香港注冊(ce) 公司]如果加上公司化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貸款,則債(zhai) 務總額最高或達24.4萬(wan) 億(yi) 元。
王誌浩指出,這其中銀行貸款約為(wei) 9.7萬(wan) 億(yi) 元,占全部債(zhai) 務的約44%,該數據來源於(yu) 銀監會(hui) 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直接銀行貸款的估計。規模居次的是信托貸款,債(zhai) 券和票據融資則達到3.2萬(wan) 億(yi) 元。除此之外,大約2.2萬(wan) 億(yi) 元委托貸款也在占到了一成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同時是信托和委托貸款的主要投向,占到二者總規模的三分之一左右。
部分地方融資平台貸款被打包成信托受益權,在經發行銀行擔保之後出售給其他銀行。這部分資產(chan) 由於(yu) 缺乏監管,且一旦違約會(hui) 引發同業(ye) 之間的連鎖反應,因此風險較高。渣打銀行估算這部分貸款在2500億(yi) 元左右。
銀行通過各種渠道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授信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guan) 注,地方債(zhai) 務和銀行理財產(chan) 品之間的風險傳(chuan) 導也已經被熟知。但是券商的資管產(chan) 品往往被忽視。王誌浩表示,投向地方政府債(zhai) 務的資管產(chan) 品估計在1.6萬(wan) 億(yi) 元,規模和信托、委托貸款相比並不遜色。在非銀行金融機構中,保險公司涉足地方債(zhai) 投資相對謹慎。
盡管21.9萬(wan) -24.4萬(wan) 億(yi) 元的地方政府債(zhai) 務估算規模已經比此前官方的估計增長了近一倍,但渣打認為(wei) 這還是較為(wei) 保守的預測區間,最終中央政府仍可能公布更高的結果。
對這些債(zhai) 務,王誌浩認為(wei) 缺乏透明性。“目前平台公司保守估計有10800家,但能夠公開獲取財報的隻有進行發債(zhai) 的約800-900家。而在這800家當中,多數隻能保證正的現金流,其所持有的資產(chan) 大多數缺乏流動性。”
王誌浩進一步稱,即便如此,這樣是在地方政府不斷通過財政補貼和諸如土地等資產(chan) 的基礎上才達到的。這意味著,一但失去地方政府的信用擔保,這些債(zhai) 務的質量將會(hui) 下降。
較高的地方債(zhai) 無水平在短期很可能引發市場恐慌,[注冊(ce) 美國公司]但隻要不觸發大麵積的違約風險,長期看或許有利於(yu) 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這或許成為(wei) 中央政府在2014年推進地方財政和地方融資平台改革工作的契機。”王誌浩表示。
他進一步稱,為(wei) 了確保債(zhai) 務的安全償(chang) 還,中央政府在完成地方政府債(zhai) 務的基礎上,應當繼續對地方政府的資產(chan) 進行盤查,同時建立新的債(zhai) 務管理機製以控製債(zhai) 務規模和融資成本。地方政府本身應當在按年編製預算之外,建立更長期的財務規劃。
“最重要的是,消除地方政府為(wei) 融資平台債(zhai) 務提供信用擔保的道德風險。[美國公司注冊(ce) ]後續一次違約不可避免。”王誌浩最後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