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告,上半年中行實現稅後利潤841.72億(yi) 元,同比增長12.40%,實現股東(dong) 應享稅後利潤807.21億(yi) ,同比增長12.92%。而工商銀行淨利潤1383.47億(yi) ,按年增長12.33%,超出市場預期的1358億(yi) 元,每股基本收益0.4元。
而根據此前的公告,建設銀行半年淨利潤為(wei) 1199.64億(yi) ,[新西蘭(lan) 公司注冊(ce) ]而農(nong) 業(ye) 銀行半年實現淨利924億(yi) 元。根據統計,四大行上半年總計實現淨利潤4348.23億(yi) ,將近占據16家上市銀行淨利潤總和七成,平均日賺24.15億(yi) 。
匯金半年增持四大行5.68億(yi) 股 投行逐步減持
中報顯示,中央匯金上半年合計增持四大國有銀行5.68億(yi) 股A股,按照上半年加權平均價(jia) 計算,耗資約20.86億(yi) 元。
上半年農(nong) 業(ye) 銀行獲得最多增持,共增持1.875億(yi) 股,二季度增持1.472億(yi) 股,持股比例上升至40.27%,當前持股數量為(wei) 1308億(yi) 股。工商銀行上半年獲匯金增持1.728億(yi) 股,二季度增持1.576億(yi) 股至1241.38億(yi) 股,持股比例為(wei) 35.5%。
匯金上半年累計增持建設銀行1.243億(yi) 股,二季度增持1.004億(yi) 股,當前持股比例為(wei) 57.26%(A+H),總共持有股數為(wei) 1431.59億(yi) 股。中國銀行上半年獲匯金增持8330.18萬(wan) 股,二季度增持6922.48萬(wan) 股至1891.35億(yi) 股,持股比例為(wei) 67.75%。
與(yu) 中央匯金相異,投行近期逐步在港交所減持中國銀行股。港交所公開數據顯示,摩根大通上周五減持民生銀行1032萬(wan) 股,套現8586萬(wan) 港元,每股價(jia) 格8.32港元,最新持股比例降至9.87%。
從(cong) 淨利潤上看 上市銀行仍為(wei) “高富帥”
從(cong) 淨利潤數額來看,[新西蘭(lan) 注冊(ce) 公司]上市銀行依舊是上市公司中的高富帥。
數據顯示,截至8月29日,在兩(liang) 市發布2013年中報的上市公司中,工商銀行以1383.47億(yi) 的淨利潤再次蟬聯最賺錢上市公司冠軍(jun) ,建設銀行以1199億(yi) 居於(yu) 第二、而農(nong) 業(ye) 銀行923億(yi) 元的高額淨利潤位居第三,中國銀行則以807.21億(yi) 居於(yu) 第四,超過了淨利潤為(wei) 725億(yi) 的中國石油。
同時,從(cong) 淨利潤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來看,除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及中國神華之外,其他均為(wei) 上市銀行。
不過與(yu) 淨利潤排名相背離的是,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銀行的股價(jia) 走勢並不明朗,騰訊證券(微博)統計發現,16家上市銀行中,僅(jin) 有民生銀行、工商銀行、平安銀行股價(jia) 上漲,而寧波銀行上半年跌20.54%(複權價(jia) ),跌幅居於(yu) 銀行板塊第一,交通銀行、北京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興(xing) 業(ye) 銀行、招商銀行等跌幅也超過10%。
高增長時代遠去 中期淨利增速創四年新低
根據16家上市公司年報,股份製銀行這方麵,今年興(xing) 業(ye) 銀行以增長率26.76%居於(yu) 榜首,北京銀行和民生銀行分居第二、第三,而中信銀行和平安銀行處於(yu) 墊底的位置,中期報告顯示,中信銀行2013年中期淨利206.43億(yi) ,同比增長僅(jin) 5.4%,而平安銀行中期淨利淨75.31億(yi) ,同比增長僅(jin) 9.62%,而在股份製銀行這塊,以業(ye) 績增長速度最快的興(xing) 業(ye) 銀行為(wei) 例,過去3年中報淨利潤平均增速約為(wei) 40%左右,而今年隻有26.52%;招商銀行相較去年同期25.68%的增速,今年出現攔腰斬。
光大銀行中期淨利增幅同比下降幅度最大,數據顯示,光大銀行今年中期淨利同比增15.48%,而去年同期淨利潤增幅為(wei) 40.28%。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國有銀行還是股份製銀行,其除中國銀行之外,中期淨利增長均創下了最近四年新低,如果與(yu) 2010年中報淨利潤增長率相比的話,其中降幅最大的分別為(wei) 寧波銀行和華夏銀行,2010年華夏銀行中期淨利增幅達80%,而寧波銀行中期淨利增幅為(wei) 78%,但今年起中期業(ye) 績增幅僅(jin) 為(wei) 20%左右。
不過與(yu) 股份製銀行相比,國有銀行的中報淨利增幅雖然有所下降,但是變化並未特別明顯,今年五大國有銀行的中期淨利增長則比較平衡,普遍在12%-14%之間浮動。其中農(nong) 業(ye) 銀行今年的中期淨利雖然同比增長最快,但是與(yu) 2010年的40%的增幅相比,仍然顯得黯淡無光。
不過雖然國內(nei) 銀行業(ye) 業(ye) 績高增長的強勁勢頭已然不再,券商卻普遍樂(le) 觀。分析師稱,A股16家上市銀行股的平均動態市盈率隻有4.6倍左右,而滬市主板公司平均市盈率為(wei) 10.8倍左右。目前銀行股估值處於(yu) 底部,因此,短期如果有利好刺激,有望超跌反彈。
不良貸款攀升為(wei) “硬傷(shang) ”
對銀行而言,市場最為(wei) 關(guan) 注的指標之一就是不良貸款,根據統計發現,不良貸款持續攀升已經成為(wei) 多數銀行的“硬傷(shang) ”。信貸不良資產(chan) 持續處於(yu) 高位,引起市場擔憂。銀監會(hui) 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商業(ye) 銀行不良貸款餘(yu) 額已經連續7個(ge) 季度出現反彈。
其中,股份製銀行的不良貸款較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現不同比例的上升,目前不良貸款率最低的為(wei) 興(xing) 業(ye) 銀行,其中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該公司不良貸款率上升至0.57%,在近四年的中期業(ye) 績中,已經刷新曆史新高。
同時,平安銀行不良貸款率較去年同期上升0.24%至0.97%,中信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0.38%,光大銀行上升0.16%,民生銀行上升0.09%,華夏銀行不良貸款率相比去年同期上升0.06個(ge) 百分點至0.91%,招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wei) 0.71%,較去年同期上漲0.15個(ge) 百分點。
而相較於(yu) 股份製銀行而言,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變動幅度並不太明顯,其中農(nong) 業(ye) 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反而出現下降態勢,中報顯示,農(nong) 業(ye) 銀行本期的不良貸款比率為(wei) 1.25%,較去年同期的1.39%略有下降,而建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基本與(yu) 去年同期保持持平。
此前有專(zhuan) 家分析指,銀行形成不良貸款原因在於(yu) :部分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大、部分製造業(ye) 產(chan) 能過剩、企業(ye) 經營困難加重、小微企業(ye) 信貸質量下降,及部分地區民間借貸風險持續向銀行體(ti) 係傳(chuan) 遞等。
股份製銀行資本充足率普遍下降 招行啟動再融資
而除了不良貸款率這一指標,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被投資者密切關(guan) 注。
今年正式實施《商業(ye) 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後,銀行均已按照要求重新計算資本,對住房抵押、國內(nei) 銀行債(zhai) 權等各類資產(chan) 的風險權重進行重新計提。新資本管理辦法對資本的定義(yi) 更為(wei) 嚴(yan) 格,在此影響下,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普遍下降。
其中,在股份製銀行方麵,中信銀行上半年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延續高位,億(yi) 8.92%居於(yu) 首位,興(xing) 業(ye) 銀行以8.78%隨後;而華夏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為(wei) 8.44%,較上年末的8.18%上漲0.26個(ge) 百分點,擺脫了在末位徘徊的情形。
不過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及光大銀行則麵臨(lin) 了較大壓力,中報顯示,截至2013年6月末,在新辦法(《商業(ye) 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下,招行資本充足率為(wei) 10.7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wei) 8%,分別比上年末下降0.69個(ge) 和0.34個(ge) 百分點。去年年報顯示,[注冊(ce) 塞舌爾公司]截至2012年12月31日,招行核心資本充足率為(wei) 8.49%,雖然較年初提高0.27個(ge) 百分點,但仍低於(yu) 監管層要求的8.5%標準。
同時,平安銀行中報顯示,上半年平安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為(wei) 7.29%,居於(yu) 最末。
不過國有大行對於(yu) 這點的擔心則比較少,資料顯示,交通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為(wei) 10.14%,較去年同期略有上漲,農(nong) 業(ye) 銀行和建設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雖然較去年同期略有下跌,但仍然在監管層要求的8.5%的標準之上。
而近日,伴隨著上市銀行半年報的密集披露,上市銀行資本補充計劃也一一浮出水麵。繼招商銀行宣布實施高達350億(yi) 元的“A+H”配股方案後,平安銀行也表示將進行包括定向增發在內(nei) 的資本補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