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2012年中國資產(chan) 托管行業(ye) 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末,國內(nei) 18家托管銀行托管資產(chan) 規模突破22萬(wan) 億(yi) ,達到22.39萬(wan) 億(yi) ,較上年增長58.25%。無論增量還是增幅,均創下三年新高。[新西蘭(lan) 注冊(ce) 公司]
與(yu) 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金融機構當前卻頻頻麵臨(lin) 存款流失的尷尬境地。整個(ge) 2012年,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yu) 額94.29萬(wan) 億(yi) 元,同比僅(jin) 增長14.1%,遠低於(yu) 托管資產(chan) 58.25%的增長水平。
此消彼長,國際上評判托管市場地位的一個(ge) 重要指標——存托比(資產(chan) 托管規模餘(yu) 額占金融機構存款總量的比例),在2012年迅速攀升:從(cong) 2011年末的17.12%上升至2012年末的23.75%,勁升6.63個(ge) 百分點。
存款疲弱,但托管資產(chan) 激增的現象,折射出當下中國金融結構正在發生的重大變異:貸款在社會(hui) 融資規模中的重要性正在下降,直接融資迅速侵占間接融資的地盤。
應對利率市場化抓手
“中國的資產(chan) 托管業(ye) 務始於(yu) 1998年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這幾年隨著資本監管的趨嚴(yan) ,利率市場化的來臨(lin) ,各家銀行無一例外都將資產(chan) 托管業(ye) 務視為(wei) 戰略重點。”一名國有大行托管部人士稱,托管業(ye) 務是一項不占用銀行資本、收入非常穩定的中間業(ye) 務。
7月19日,央行宣布放開貸款利率管製,利率市場化大踏步向前推進。這種背景之下,商業(ye) 銀行依靠傳(chuan) 統存貸利差的盈利模式日益難以為(wei) 繼。對於(yu) 銀行而言,提高中間業(ye) 務收入,減少資本消耗,成為(wei) 經營轉型的兩(liang) 大出發點,而托管業(ye) 務恰恰完全符合上述兩(liang) 項要求。
《報告》稱,2012年,中國證券市場整體(ti) 低位徘徊,但隨著資產(chan) 托管多元化的發展,尤其是銀行理財托管、信托財產(chan) 保管、各類創新型托管業(ye) 務迅速發展,托管資產(chan) 規模總體(ti) 保持持續增長。
統計顯示,2012年末,國內(nei) 托管資產(chan) 規模達到22.39萬(wan) 億(yi) 元,較上年增長58.25%,而2010、2011年的增幅分別為(wei) 38.02%和49.27%。[注冊(ce) 塞舌爾公司]增量上,2012年當年新增托管資產(chan) 規模8.24萬(wan) 億(yi) ,與(yu) 2011年新增規模4.67萬(wan) 億(yi) 相比多增了3.57萬(wan) 億(yi) 。
具體(ti) 來看,22.39萬(wan) 億(yi) 的托管資產(chan) 中,規模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依次為(wei) :銀行理財托管(6.1萬(wan) 億(yi) )、信托財產(chan) 保管(3.86萬(wan) 億(yi) )、其他資產(chan) 托管(3.31萬(wan) 億(yi) )、保險資金托管(3.28萬(wan) 億(yi) )、證券投資基金托管(2.8萬(wan) 億(yi) )、券商資產(chan) 管理托管(1.56萬(wan) 億(yi) )以及股權投資基金托管(6040億(yi) 元)等。
“金融業(ye) 目前有三個(ge) 明顯趨勢:互聯網金融、產(chan) 融結合以及金融脫媒。”平安銀行行長助理張金順表示,這三個(ge) 趨勢組成了一個(ge) 信用契約三方的安排。這種安排,昭示了銀行托管業(ye) 務非常廣闊的前景。
此前,一名國有大行人士就曾對本報表示,未來的趨勢肯定是金融脫媒日益深化。銀行與(yu) 其抗拒、掙紮,不如主動融入其中,資產(chan) 托管業(ye) 務就是主動融入這一趨勢的重要抓手。
在商業(ye) 銀行目前所能提供的資產(chan) 托管產(chan) 品中,證券投資基金托管、基金公司特定客戶資產(chan) 管理托管、證券公司客戶資產(chan) 管理托管等多個(ge) 產(chan) 品,都與(yu) 直接融資息息相關(guan) 。
目前,發達國家的存托比通常大於(yu) 100%,而中國目前隻有23.75%,這也說明中國托管業(ye) 仍有巨大成長空間。
托管費收入增幅落後於(yu) 資產(chan) 規模
在存貸款市場,國有大行僅(jin) 占半壁江山;在托管市場,國有大行則占據了絕對統治地位。
2012年末,工行的托管資產(chan) 餘(yu) 額就高達3.95萬(wan) 億(yi) 元,市場占比達到17.78%,居於(yu) 行業(ye) 首位。此外,中行、農(nong) 行、建行的托管資產(chan) 規模均在2.9萬(wan) 億(yi) 元以上。四大行的托管資產(chan) 規模在18家托管銀行托管資產(chan) 規模中占比遠超50%。
其他銀行方麵,交行、興(xing) 業(ye) 銀行、招行托管資產(chan) 規模超過萬(wan) 億(yi) 元;民生、光大、浦發和中信銀行托管資產(chan) 規模超過7000億(yi) 元;而其餘(yu) 的華夏、平安等銀行托管規模低於(yu) 5000億(yi) 。
“五大行占盡優(you) 勢,與(yu) 這幾家國有大行較早進入這一市場有直接關(guan) 係。”上述國有大行人士表示,此外,國有大行客戶基礎雄厚,這些也直接帶動了托管業(ye) 務的規模。
但從(cong) 2009年開始,平安銀行、郵儲(chu) 行、廣發銀行、[注冊(ce) 薩摩亞(ya) 公司]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獲得托管人資格,市場競爭(zheng) 就開始日趨激烈。2012年的情況顯示,托管市場正呈現分散化的趨勢。
《報告》顯示,2012年,18家國內(nei) 托管行托管資產(chan) 同比增長58.25%。所有中小銀行托管資產(chan) 增速均超過行業(ye) 平均增速。一些基數較低的中小銀行增速竟達到三倍以上,興(xing) 業(ye) 、民生、浦發等銀行托管資產(chan) 規模創下超過一倍的增長速度。
截至2012年末,中小托管銀行托管資產(chan) 市場份額占比首次超過三成,較上年末增長12個(ge) 百分點。而在2011年末,中小托管行市場占比僅(jin) 有22.68%。
與(yu) 托管資產(chan) 的規模相掛鉤,托管業(ye) 務收入亦絕大部分被國有大行收入囊中:2012年,托管業(ye) 務收入超過20億(yi) 元的銀行有3家,均為(wei) 國有大行,而除了興(xing) 業(ye) 銀行憑借托管費收入超過10億(yi) 元擠進第一梯隊之外,所有的中小銀行托管業(ye) 務收入均在10億(yi) 元以下。整體(ti) 而言,2012年托管費收入僅(jin) 同比增長26.8%,落後於(yu) 資產(chan) 規模增速。
基於(yu) 托管業(ye) 務規模迅速擴大,昨日,中國銀行業(ye) 協會(hui) 還發布了《商業(ye) 銀行托管業(ye) 務指引》。這一指引是行業(ye) 內(nei) 第一份專(zhuan) 門針對托管業(ye) 務的自律性規範文件。《指引》要求,托管銀行不得以免收托管費、減免托管人債(zhai) 務或承擔相關(guan) 費用等不正當競爭(zheng) 方式爭(zheng) 攬客戶。
“托管業(ye) 務需要依靠強大的IT係統,銀行開發維護這些係統,雇人開辦托管業(ye) 務都是有成本的。”一名股份製銀行托管業(ye) 務部人士稱,看似免收客戶的托管費,銀行付出的成本最終還是會(hui) 從(cong) 存貸款等其他業(ye) 務中找回來。“現在有這條規定,出發點是防止不正當競爭(z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