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7月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工商銀行取代花旗集團成為(wei) 全球市值最高銀行。這一變化被稱讚為(wei) 中國作為(wei) 國際經濟大國崛起的裏程碑。[注冊(ce) 新西蘭(lan) 公司]
隨後,包括花旗在內(nei) 的許多西方國家大銀行接近崩潰。這讓更多觀察家意識到,美國以及其他經濟增長緩慢的發達國家的銀行與(yu) 貧窮但快速發展的中國銀行業(ye) 相比,風險其實更大。
現在,對於(yu) 中國經濟減速的擔憂,加之今春出現的銀行業(ye) 流動性緊張狀況又改變了人們(men) 的看法。而與(yu) 此同時,美國經濟正在複蘇,超低利率時代也似乎有可能結束。美國銀行股在此預期下等來了一輪上漲,總部位於(yu) 舊金山的富國銀行以及總部位於(yu) 紐約摩根大通銀行市值均被拉高。
香港獨立研究公司Schulte Research首席執行官Paul Schulte表示,“對於(yu) 風險的預測發生了180度大轉彎,美國銀行業(ye) 風險消退,而中國銀行業(ye) 風險上升。”
中國工商銀行和富國銀行發言人對此不予置評。
美國房市回暖帶動銀行股上漲
美國各大銀行收入好轉主要歸功於(yu) 房地產(chan) 市場從(cong) 年初至今呈現回暖趨勢。房市回暖帶動來自於(yu) 抵押貸款市場壞賬積壓減少,以及其他信貸市場損失的減少。花旗集團的財報顯示,其淨信貸損失減少超過25%至26.1億(yi) 美元,摩根大通的信用卡市場的壞賬衝(chong) 銷接近曆史最低點,房地產(chan) 市場的壞賬衝(chong) 銷較去年同期也下降超過50%。同時,美國銀行的破產(chan) 數量也減少。今年,美國隻有16家銀行倒閉,而且多數是小銀行,2010年高峰時期曾一度達到157家銀行。
金融業(ye) 是目前美股市場中為(wei) 數不多的整體(ti) 業(ye) 績充分向好的行業(ye) 。在最近的一個(ge) 季度,作為(wei) 美國第一大住房貸款機構的富國銀行純利潤增長了19%,至55.2億(yi) 美元。花旗業(ye) 績超預期,季度利潤達42億(yi) 美元。高盛季度利潤 19.3億(yi) 美元。美國銀行季報則顯示利潤達到40.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63%。而世界最大的托管銀行——紐約梅隆銀行二季度實現利潤8.4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81%。摩根大通第二季度淨利潤65億(yi) 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30%。
“從(cong) 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銀行股過去多年不是投資者的主要目標,但目前鑒於(yu) 強勁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不斷改善的利潤和曆史上相對較低的股息支付率,這類股票看來有望增加其分紅。”基金經理Chris Lee表示。
與(yu) 此同時,隨著全球並購業(ye) 務的重新複蘇,[新西蘭(lan) 公司注冊(ce) ]各大銀行的投行業(ye) 務為(wei) 其季度報告增色不少。上半年包括雙匯71億(yi) 美元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在內(nei) 的幾樁全球大型並購中,均可以見到花旗、摩根士丹利等大型投行的身影。
多重利空考驗中國銀行股
而反觀中國,中國金融係統正因為(wei) 自身的危險處境而引發擔憂。上個(ge) 月,中國政府通過一場“錢荒”讓銀行領略到無度放貸的可怕後果,中國央行起初的冷眼旁觀讓中國銀行間利率升至兩(liang) 位數。在投資者大舉(ju) 做空下,中國銀行股暴跌。
SNL Financial的數據顯示,由於(yu) 中國金融係統的穩健性受到質疑,中國銀行業(ye) 的整體(ti) 市淨率現在隻有約0.99倍,而且許多銀行遠低於(yu) 這個(ge) 水平。相比之下,美國銀行業(ye) 平均市淨率在1.2倍左右。
理財產(chan) 品是中國銀行業(ye) 的一大隱患,許多屬於(yu) 銀行的表外活動。投資者擔心,一旦借款人違約,政府會(hui) 強製銀行把表外債(zhai) 務移入表內(nei) ,迫使銀行減記資產(chan) ,進而導致銀行的資本基礎被削弱。
同時,上周五中國央行宣布取消對貸款利率的管製,可能縮小銀行今後淨息差,對銀行股形成一定的利空。本周第一個(ge) 交易日,銀行股明顯受挫。
此外,國際評級機構穆迪部分控股的數庫財務谘詢有限公司[新西蘭(lan) 注冊(ce) 公司](ChinaScope Financial)本周發布一份報告稱,受利率市場化改革政策影響,中國銀行業(ye) 未來兩(liang) 年存在500億(yi) 美元至1000億(yi) 美元的資本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