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立案調查即將滿一年的7月18日,商務部對美韓太陽能級多晶矽反傾(qing) 銷初裁終於(yu) 出爐。公告稱,采用保證金形式對原產(chan) 於(yu) 美國和韓國的太陽能級多晶矽實施臨(lin) 時反傾(qing) 銷措施。初裁認定,自美國進口多晶矽的傾(qing) 銷幅度為(wei) 53.3%至57%,自韓國進口的傾(qing) 銷幅度為(wei) 2.4%至48.7%。
但與(yu) 此同時,作為(wei) 涉及同一產(chan) 品的另一調查對象———歐盟,[開曼公司注冊(ce) ]在初裁公告中“缺席”。2012年11月1日,中國商務部對歐盟太陽能級多晶矽“雙反”調查正式立案,並與(yu) 同年7月20日已經立案的對美韓多晶矽的“雙反”合並調查。
“對歐盟多晶矽的反傾(qing) 銷調查仍在調查期內(nei) ,還有一些後期程序未完成。”接近本案的權威法律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微博)》記者,合並調查並不意味著要合並發布初裁。法律程序上來說,是兩(liang) 個(ge) 單獨的案件,而且在立案時間上,對歐盟多晶矽立案晚於(yu) 美韓三個(ge) 多月,因此可以分開裁決(jue) 。
上述人士稱,調查機關(guan) 合並調查主要是出於(yu) 工作效率和便利的考慮,畢竟對中國企業(ye) 造成的損害認定這部分工作程序是一樣的。據介紹,按照程序,“雙反”立案時滿一年後,即便有特殊情況,也最多隻能再延期半年。也就是說,從(cong) 立案到終裁的最長時限是18個(ge) 月。
不過,也有熟悉案情的專(zhuan) 業(ye) 人士對記者指出,“即使全部調查沒有完成,對中國產(chan) 業(ye) 的損害認定這部分調查應該已經結束了。”
我國對歐盟多晶矽初裁結果之所以備受各界關(guan) 注,是因為(wei) 這或許和中歐之間正在談判的一起最大貿易摩擦案件,即歐盟對華光伏“雙反”案,有著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
前不久,有德國媒體(ti) 援引德國經濟部一位新聞發言人的表述稱,中德雙方已經達成承諾,中方將不對歐盟多晶矽征收反傾(qing) 銷稅。
作為(wei) 德國最大的多晶矽出口國,[開曼注冊(ce) 公司]我國若對歐盟多晶矽征稅,德國產(chan) 業(ye) 首當其衝(chong)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e) 協會(hui) 矽業(ye) 分會(hui) 統計,德國、美國和韓國三個(ge) 國家出口到中國的多晶矽占其總產(chan) 量的比例分別為(wei) 60%、55%和50%。而在光伏案中,德國是選擇站在中方陣營的歐盟成員國。不對其多晶矽征稅或可換取中方在光伏談判中的有利環境。
上述外媒報道並未得到中國商務部的正麵回應。不過,有資深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確實存在這種可能。光伏案牽涉利益巨大,雙方的談判必定是一場全麵的考量和博弈。如果說,在歐委會(hui) 發布初裁結果之前,對歐多晶矽雙反裁決(jue) 是作為(wei) 反製措施,那麽(me) 現在就變成了談判的籌碼。”
一位多晶矽業(ye) 內(nei) 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日前,在遲遲不見商務部對美韓歐多晶矽反傾(qing) 銷初裁結果公布的情況下,國內(nei) 多晶矽企業(ye) 通過不同渠道向有關(guan) 部門建議,將對歐盟和美韓多晶矽“雙反”調查分開來考慮。有關(guan) 部門采納了這一建議,認為(wei) 與(yu) 歐盟在多晶矽和光伏問題上應盡量通過談判來解決(jue) 。“為(wei) 了配合光伏談判,隻能先暫緩發布多晶矽初裁。”
6月4日,歐盟初裁決(jue) 定對華光伏征收11.8%的臨(lin) 時反傾(qing) 銷稅,若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jue) 方案,屆時稅率將升至47.6%。此時,還有18天,談判的時間窗口即將關(guan) 閉。
據了解,目前雙方仍在價(jia) 格這一核心問題上僵持,中歐之間價(jia) 格的分歧已經從(cong) 早先的每瓦0.15歐元縮小到0.05歐元。“雖然隻有0.05歐元,但這就是中國光伏企業(ye) 能否保本的生死線。”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
“價(jia) 格之外的其他條款都已經擬好了,在中方代表團日前赴歐談判之前,中國企業(ye) 代表也已經在價(jia) 格承諾方案文本上簽字了,就等談判前方敲定價(jia) 格,就可以達成了。”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如果不出意外,價(jia) 格承諾方案會(hui) 在8月6日前達成。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yu) 陷入大規模停產(chan) 境地的國內(nei) 多晶矽產(chan) 業(ye) 而言,我國對美韓多晶矽“雙反”初裁的落地並不是預想中的救命稻草。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e) 協會(hui) 矽業(ye) 分會(hui) 近日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多晶矽產(chan) 量為(wei) 2.8萬(wan) 噸,同比下滑23.6%。目前已投產(chan) 的43家多晶矽企業(ye) 中,僅(jin) 剩6家企業(ye) 勉強維持開工,其餘(yu) 企業(ye) 均已關(guan) 閉生產(chan) 線,即有86%企業(ye) 已經停產(chan) ,[注冊(ce) 馬紹爾公司]國內(nei) 整個(ge) 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能利用率不足30%。
“對來自美國和韓國的多晶矽征收保證金後,進口量肯定會(hui) 減少,國內(nei) 多晶矽現貨價(jia) 格在短期內(nei) 會(hui) 有一定幅度的回升。”林如海介紹說,目前國內(nei) 多晶矽平均價(jia) 格在12萬(wan) 元每噸,預期下半年價(jia) 格會(hui) 維持在每噸15萬(wan) 元至16萬(wan) 元,國內(nei) 的有效產(chan) 能將恢複到11萬(wan) 噸,但仍有9萬(wan) 噸的產(chan) 能是閑置的。“國內(nei) 個(ge) 別龍頭企業(ye) 狀況會(hui) 有所改善,但要實現盈利難度比較大,國內(nei) 大麵積地恢複生產(chan) 這種預期也不太現實,部分小型企業(ye) 將逐漸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