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發布之日,其中第二季度GDP數據備受矚目。包括“第一財經(微博)首席經濟學家調研”等預測紛紛顯示,[馬紹爾注冊(ce) 公司]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預計降至7.5%左右,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很有可能連續兩(liang) 個(ge) 季度增速放緩。
雖然曆經上周高層頻繁表態之後,市場對於(yu) 經濟放緩的信息可能已經消化到位,但國家統計局對經濟下滑壓力和高層政策的進一步解讀,以及在當前形勢下會(hui) 否出現政策微調的信號,仍舊值得關(guan) 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內(nei) 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而此前有政府人士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預期未來政策層麵會(hui) 在投資和消費方麵有一定寬鬆,其中發展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和促進信息消費都將成為(wei) 重點。
經濟增長率“下限”在哪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將今年中國經濟增幅預期下調了0.25個(ge) 百分點,至7.75%。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lan) 查德(Olivier Blanchard)表示,中國經濟中的投資規模過大,而且中國也希望減少投資,這樣一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程度可能要比預期更為(wei) 嚴(yan) 重。
上周公布的“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也顯示,來自國內(nei) 外22家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預測,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wei) 7.5%[注冊(ce) 新加坡公司],已經接近年度調控值。
由於(yu) 需求疲軟,分項數據已經指向經濟放緩。工業(ye) 增速從(cong) 去年年末最高的10.3%降至今年5月的9.2%,固定資產(chan) 投資累計增速從(cong) 去年全年的21.2%下滑到1~5月的20.4%,消費增速今年以來一直保持在12%上下,遠不及去年12月的15.2%。市場如今預期,6月份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速會(hui) 比5月份稍有改善,消費與(yu) 5月持平,而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可能微幅下降。相比去年年末,各項指標的增速都出現了明顯放緩。
在這樣的背景下,越是臨(lin) 近數據出台,高層釋放的政策信號就越引發關(guan) 注。比如上周各界就特別關(guan) 注李克強總理在廣西提出的經濟增長率、就業(ye) 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jia) 漲幅等不超出“上限”的提法,並預期政府可能出台溫和刺激政策。
但新華網於(yu) 12日發文稱,中央政府經濟政策從(cong) 未改變。文章表示,李克強總理在廣西主持召開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hui) 上再次提出,我國正處於(yu) 必須依靠經濟轉型升級才能持續健康發展的階段,統籌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十分重要。這與(yu) 本屆政府就職以來一直倡導的經濟政策總體(ti) 思路是完全一致的,這同時表明中央經濟政策從(cong) 未改變。
盡管官方希望市場能中性理解高層表態,但上周A股連漲三天,僅(jin) 在12日出現小幅回調的局麵顯示,市場仍期待政府能盡快將促進信息消費、鐵路投資、棚戶區改造、城市基建、節能環保投資等可能的政策落實。
對於(yu) 目前政策走向的預期,受到了中外媒體(ti) 的廣泛關(guan) 注。上周末海外媒體(ti) 廣泛報道了中國政府高級官員的表態暗示了中央政府可以容忍經濟增長速度大幅放緩,而國內(nei) 媒體(ti) 亦廣泛跟進。隻是在具體(ti) 的增長率“下限”上,各方仍然沒有明確結論,7.5%、7%乃至6.5%的提法都有。
匯豐(feng) 經濟學家馬曉萍近日也稱,以前覺得政府的GDP增速底線是7%,現在看來可能更低。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張智威則稱,一些投資者來電詢問官方是否將2013年的經濟增速目標定到7%以下,但野村並不這樣認為(wei) ,因為(wei) 這個(ge) 目標作為(wei) 一個(ge) 剛被全國人大通過的目標,修訂可能性較低。
如果以全年增長7%算,這也將是中國經濟自1990年以來的最低增速,而且表明下半年經濟增速將降至7%以下。與(yu) 此同時,6月份中國出口同比負增長3.1%。由於(yu) 加工貿易對中國而言意味著約1.2億(yi) 人的就業(ye) ,就業(ye) 背後的穩定因素令政府承受著巨大壓力。
馬曉萍也提醒說,如果中國經濟增速降至7%或以下,那麽(me) 將會(hui) 帶來就業(ye) 風險,因為(wei) 就業(ye) 情況的變化一般滯後於(yu) 經濟的變化。
本報記者梳理近期的官方表態,[新加坡公司注冊(ce) ]發現中國官方事實上沒有明確究竟下限為(wei) 何。市場或許需要留意的一大信息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此前鮮明提出摒棄以GDP論英雄的政績考核方式。聯想到近日海內(nei) 外媒體(ti) 對中國能夠容忍更低GDP增速的大量報道,或許能夠反映出中央仍有容忍經濟放緩的決(jue) 心,以及控製地方過度投資的態度。
此前,接近政府的研究人士就對記者表示,隻要經濟增速仍在潛在增速以上,中國經濟就不會(hui) 出現大的問題。
推動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與(yu) 信息消費
盡管高層對經濟下滑容忍度增強,但在“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雙重作用下,中國可能仍會(hui) 在有限領域優(you) 化經濟表現。
7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內(nei) 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會(hui) 議提出,發展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促進信息消費,順應了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不僅(jin) 有利於(yu) 破解資源環境製約、釋放消費潛力,而且會(hui) 拉動有效投資,帶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長,是利當前、惠長遠、一舉(ju) 多得的重要舉(ju) 措。
節能和環保是兩(liang) 個(ge) 領域,曆來都受到重視。這次會(hui) 議更加細化,提出推動節能環保和再生產(chan) 品消費,政府公務用車、公交車要率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同步完善配套設施。到2015年,使高效節能產(chan) 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事實上,上述提及的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鼓勵政策在不同場合均有提及,此次集中提及顯示出政府的日益重視。其中,環保領域土壤、空氣、水等治理,城市管網改造都是屬於(yu) 政府投資領域,目前受製於(yu) 地方財力和部門分割,一直在推,但提升空間仍然很大。
某節能公司副總經理稱,上述推進節能產(chan) 業(ye) 的提法一直就有,但作為(wei) 拉動內(nei) 需和投資的手段還是首次提及。
而在信息消費方麵,國務院提出推進工業(ye) 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加快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推動年內(nei) 發放4G牌照,全麵推進三網融合,年內(nei) 向全國推廣。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豐(feng) 富信息產(chan) 品和信息消費內(nei) 容,構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費環境,實現“十二五”後三年信息消費規模年均增長20%以上,電子商務交易額大幅增加。
此前也有政府人士對本報表示,“穩中有為(wei) ”的具體(ti) 政策主要表現在投資和消費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其中提到促進消費(信息消費)和節能環保投資等方向都將成為(wei) “穩中有為(wei) ”的政策重點。
前述企業(ye) 人士表示,節能領域還需要看後續的配套政策和細則,隻有見到操作方式和各省市的政策才能看清楚;而一名環保業(ye) 內(nei) 人士則表示,環保是政府出錢買(mai) 單,隻要政府持續投入,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就會(hui) 被拉動。企業(ye) 在這塊的投入,還需視政策和規範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