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將宣布一項新計劃,允許海外商品交易所在上海即將成立的首個(ge) 自由貿易區內(nei) 設立屬於(yu) 自己的期貨倉(cang) 庫。
中國期貨市場創始人之一常清對騰訊財經表示,[注冊(ce) 新加坡公司]雖然境外期貨交易所在境內(nei) 設立期貨倉(cang) 庫,將有利於(yu) 中國企業(ye) 到境外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以對衝(chong) 企業(ye) 經營風險,但是作為(wei) 中國期貨市場的設計者,他認為(wei) 一旦中國境內(nei) 市場對境外期貨交易所開放,境內(nei) 交易所將受到強烈衝(chong) 擊,直接影響我國在全球大宗商品中的定價(jia) 權。
常清介紹,在設計中國期貨市場之初,曾嚴(yan) 格製訂了中國期貨市場兩(liang) 步走的戰略方針,首先是建立國內(nei) 統一的大宗商品競價(jia) 中心,完成我國價(jia) 格體(ti) 係改革的目標,這一目標早已順利實現;其次是在中國經濟發展開始國際化之後,國內(nei) 期貨交易所可以成為(wei) 亞(ya) 洲時區大宗商品定價(jia) 中心。
常清認為(wei) ,國內(nei) 期貨交易所由於(yu) 是政府主導,目前仍處於(yu) 半市場、半行政的狀態,交易、交割規則不完善,交易品種稀缺、交易不活躍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jue) ,連帶著從(cong) 事大宗商品貿易的企業(ye) 以及期貨公司近年來經營一直處於(yu) 不溫不火狀態。
“一旦境外完全市場化主導的交易所進入[新加坡公司注冊(ce) ],境內(nei) 交易所將會(hui) 處於(yu) 被動的局麵,交易所經營必然出現嚴(yan) 重問題”,常清說。
在常清看來,上一屆證監會(hui) 主席郭樹清倡導的交易所市場化改製如果得以順利實施,將會(hui) 改變目前國內(nei) 期貨市場長期麵臨(lin) 的問題,“但很遺憾,目前證監會(hui) 似乎並沒有繼續推動這一改製的計劃”,他說。
隨著經濟體(ti) 量的快速增長,中國已經成為(wei) 全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但在全球貿易中中國企業(ye) 並沒有分享到足夠多的利潤。常清分析,這正是中國期貨市場發展滯後,導致中國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定價(jia) 中處於(yu) 完全被動局麵所造成的。
對於(yu) 國務院允許境外交易所進入上海自貿區,[新加坡注冊(ce) 公司]上海期貨交易所對騰訊財經表示,上期所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洋山港保稅區以及浦東(dong) 機場綜合保稅區都已經試點設立保稅交割倉(cang) 庫,此前對於(yu) 交易所來說這是市場化試點帶來的優(you) 勢,一旦境外交易所進入這一優(you) 勢將喪(sang) 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