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hui) 副主席王兆星在最新的一期《中國金融》撰文指出,新資本辦法對包括我國在內(nei) 的新興(xing) 市場國家短期衝(chong) 擊不大,但長期影響意義(yi) 深遠。[開曼公司注冊(ce) ]
他透露,今年一季度末,在不考慮過渡期的情況下,我國銀行業(ye) 的核心一級資本缺口僅(jin) 有33億(yi) 元,對市場的衝(chong) 擊微乎其微。
但是,長期來看我國仍存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信貸規模增長剛性,產(chan) 生新的資本補充壓力;二是缺乏優(you) 先股等其他一級資本工具和二級資本工具。他強調說,這種壓力需要通過轉變銀行發展模式和完善金融市場進行緩解,而不應將其全部歸因於(yu) 新資本辦法的實施。
文章指出,新資本辦法短期衝(chong) 擊不大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沒有西方發達國家那些複雜的資本工具和衍生金融產(chan) 品,在新資本製度中,前者大部分不能再作為(wei) 合格的資本,後者的風險權重被大幅提高,因此,用新辦法計算的資本充足率水平下降幅度很小。在我國,新辦法與(yu) 老辦法相比,無論是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還是總資本充足率下降幅度均不到1個(ge) 百分點,而且主要是由於(yu) 新增了操作風險資本要求造成的。如果剔除這一因素,新辦法與(yu) 老辦法計算的資本充足率將基本持平。
今年上市銀行的一季報顯示,多數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都較年初有一定幅度下降,個(ge) 別銀行與(yu) 年初持平,僅(jin) 招行核心資本充足率較年初有所增加。五家大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均在10.5%的監管要求之上,核心資本充足率除農(nong) 行為(wei) 9.27%之外,其餘(yu) 四家銀行均在10%以上。對此,農(nong) 行行長張雲(yun) 也曾經表示說,一季度末農(nong) 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下降,主要是由於(yu) 銀監會(hui) 推進實施新的資本管理辦法,新的計量口徑和監管原則有所調整而造成的。但農(nong) 行的資本充足率還是在銀監會(hui) 規定的過渡期的觸發值以上的範圍。 [開曼注冊(ce) 公司]
雖然短期衝(chong) 擊不大,但新資本製度對發展中國家的長期影響卻是非常巨大而深遠的。王兆星指出,新興(xing) 市場國家普遍缺乏兼具股權和債(zhai) 權特征的符合巴Ⅲ要求的資本工具,新資本製度的實施提供了新的倒逼機製,成為(wei) 發展中國家梳理各類金融工具法律關(guan) 係、市場定位、相關(guan) 機製安排,加快金融改革的契機。
新資本製度對經濟增長的長期影響仍有待觀察。王兆星稱,更高的資本質量與(yu) 水平要求會(hui) 增加銀行的放貸成本,如果這些成本全部由實體(ti) 經濟承擔,必然帶來長期增長率的下降。
根據巴塞爾委員會(hui) 的測算,資本充足率要求每上升1個(ge) 百分點,[注冊(ce) 馬紹爾公司]長期經濟增長將下降0.04個(ge) 百分點。但是巴塞爾委員會(hui) 認為(wei) ,強化資本要求會(hui) 顯著降低危機發生的概率,增強市場的信心,提升實體(ti) 經濟長期投資收益預期,委員會(hui) 的最終結論是獲得的收益將大於(yu) 產(chan) 生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