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天的時間,銀行間市場的錢荒效應已經深入地滲透到了金融市場 的每一個(ge) 角落。如今的銀行間市場正像一個(ge) 巨大的吸金黑洞,在高企不下的Shibor利率誘惑下,各路資金蜂擁而至尋求套利機會(hui) ,股市、債(zhai) 市甚至基金市場等正在經曆一場大失血的考驗。而麵對錢荒的逼宮,央行的“冷眼旁觀”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魄力,這被解讀為(wei) 中國經濟正試圖進行一場刮骨療傷(shang) 式的自救,金融危機以來的事實證明,靠“印鈔”來解決(jue) 增長問題早已行不通,[新西蘭(lan) 公司注冊(ce) ]中國經濟增長需要激發更多的內(nei) 生能量……
數讀“錢荒”
2013年6月6日 受銀行間市場資金麵緊張影響,上午招標的今年第10期農(nong) 發債(zhai) 未能招滿,該金融債(zhai) 期限為(wei) 6個(ge) 月,計劃募集200億(yi) 元,但實際發行僅(jin) 為(wei) 115億(yi) 元,為(wei) 今年以來首隻流標的利率債(zhai) 。
2013年6月17日-21日 多家銀行推出理財產(chan) 品預期收益均超過6%。招商銀行更是推出一款“30天期限、100萬(wan) 元起、年化收益率12%”的高價(jia) 理財產(chan) 品。
2013年6月20日 Shibor幾近全線上漲,僅(jin) 14天期利率小幅下跌,其中隔夜利率大幅飆升超過500個(ge) 基點,利率首次超過10%,達13.44%,創下曆史新高。
2013年6月24日 深成指盤中暴跌超7%,創2009年2月以來近四年半的新低,滬指2000點關(guan) 口不堪一擊,最低下探至1958.40點,距前期低點1949僅(jin) 一步之遙。
如果銀行間市場的隔夜拆借利率長時間維持在7%甚至10%以上的超高水平,那將會(hui) 產(chan) 生什麽(me) 樣的後果?答案是:資本市場所有的資金都會(hui) 湧向銀行間市場套利,包括但不僅(jin) 限於(yu) 股市、債(zhai) 市、基金和理財產(chan) 品……
錢荒發酵 銀行間市場成吸金黑洞[新西蘭(lan) 注冊(ce) 公司]
資本市場全線暴跌
受銀行間市場錢荒影響,大額資金紛紛湧向銀行間市場套利,導致了國內(nei) 資本市場的全線下跌。
A股市場成為(wei) 本輪錢荒影響的重災區,短短三個(ge) 交易日,上證綜指飛流直下連破2100點和2000點兩(liang) 道大關(guan) ,昨日更是上演黑色星期一,創下了年內(nei) 最大跌幅,洞穿2000點收報於(yu) 1963.23點,跌5.30%,市場信心已降至冰點。
債(zhai) 券市場安全性也成為(wei) 空談,成為(wei) 僅(jin) 次於(yu) 股市的第二災區,滬深交易所上市債(zhai) 券、銀行間債(zhai) 券、國債(zhai) 和地方債(zhai) 等主要債(zhai) 券市場全線重挫,其中可轉債(zhai) 品種下跌尤為(wei) 慘烈。上交所多隻可轉債(zhai) 下跌超過4%,其中國投轉債(zhai) 更是暴跌5.83%,同仁轉債(zhai) 暴跌4.45%;深交所債(zhai) 券下跌更慘,06魯能債(zhai) 下跌8.27%,海直轉債(zhai) 下跌6.3%;甚至一些國債(zhai) 品種也下跌超過2%。
大宗商品也近全線暴跌,跌幅普遍超過2%,以上期所交易品種為(wei) 例,最慘的橡膠明年5月遠期合約暴跌3.52%,螺紋鋼7月交割近月合約暴跌3.03%,此外,銅、銀等貴金屬合約也普遍下跌2%以上。分析預計,銀行間市場利率高企對於(yu) 期貨市場影響相對有限,期貨市場的暴跌主要是錢荒之後市場對於(yu) 下半年經濟形勢的悲觀預期。不過盡管如此,從(cong) 昨日期貨市場成交量看,銀行間市場對於(yu) 期貨市場的套利資金仍然形成了較大的吸金壓力,各品種的成交量和持倉(cang) 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不可否認,資金撤離股市、債(zhai) 市甚至期市,向銀行間市場轉移是導致國內(nei) 資本市場全線重挫的主要原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各方資金來援,昨日上海銀行間市場隔夜拆借Shibor利率已經出現了連續大幅回落的走勢,不過仍然處於(yu) 高位。昨日,隔夜拆借Shibor利率再度大幅回落超過200個(ge) 基點,回落至6.4890%;7天期、14天期和1個(ge) 月期的拆借Shibor仍然處於(yu) 7%上方。
基金贖回壓力驟增
銀行間利率的飆升,固定收益類品種瞬間變成“雞肋”,基金公司贖回壓力同步飆升。昨日,有滬上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員對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基金行業(ye) 已經有多家基金公司出現了贖回,其中有一家基金幾乎是創下了‘天量’的贖回量”。以上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解釋稱,“貨幣基金收益率在3.5%左右,而隔夜和一周拆借利率都上升到10%,這麽(me) 大的利差足以讓機構贖貨幣基金,轉而借錢給銀行”。
為(wei) 了籌措足夠的頭寸,不少貨基基金經理隻有忍痛出售手中的短期融券。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宋楠指出,大體(ti) 量資金有動力將資金從(cong) 貨幣基金中贖回,轉而直接投向拆借和回購市場,以獲取更高利潤,對貨幣基金而言,集中性的、超預期的大規模贖回,將使得貨基不得不被動賣券以應對贖回。同時,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深圳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近期連賣短融都變得相當困難,大家都資金緊張,沒有人接得了手。”
基金公司此時賣券行為(wei) 無異於(yu) 兌(dui) 現浮虧(kui) ,這也將加大貨幣基金偏離度。日前就有天治基金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旗下的天治天得利貨幣基金偏離度已經達到了-0.5%。對此,天治基金解釋稱,是因債(zhai) 券市場收益率大幅上行。一位基金分析師則稱,貨幣基金負偏離,也就意味著該產(chan) 品發生了大額浮虧(kui) 。
除了相關(guan) 基金的偏離度,基金的萬(wan) 份日收益也是反映基金是否賣出手中債(zhai) 券的重要指標之一。天相投顧統計顯示,上周三貨幣基金最低萬(wan) 份日收益是0.16144元,周四下降到了0.1371元,周五直接下降到了0.0121元。對此,上述基金分析師稱,目前貨幣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約為(wei) 3.5%,也就是說貨幣基金的平均萬(wan) 份日收益約為(wei) 1元,正常持有債(zhai) 券的日利息收益為(wei) 0.8元左右。出現這種萬(wan) 份日收益0.01元左右的現象,說明貨幣基金虧(kui) 損賣出了大批債(zhai) 券。
“隔夜拆借利率此前非常高,現在各家基金公司都在到處借錢,現不光是銀行缺錢,基金也是,現在不得不回籠一些資金,等熬過這一段再看。”滬上一家固定收益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內(nei) 部人士表示。
慶幸的是和銀行理財產(chan) 品收益出現上升一樣,也有一些流動性做得較好的貨基收益出現了上升。對此,以上基金公司內(nei) 部人士解釋,因為(wei) 此時的銀行間利率較高,有錢的基金參與(yu) 協議存款、短融或回購都將獲得較高收益。
債(zhai) 券發行頻頻流標
在“錢荒”的緊張狀況下,連“一票難求”的國債(zhai) 也遭受冷遇,不僅(jin) 如此,一些政策性銀行發行的金融債(zhai) 遇冷、流標甚至在發行前忽然中止。
昨日,國家開發銀行發布公告稱,原定於(yu) 今日通過央行債(zhai) 券發行係統第二次增發的2013年第23-26期浮動利率金融債(zhai) 取消發行,後續發行計劃將另行公告。據了解,國開行原定第23-26期浮息債(zhai) 期限分別為(wei) 3年、5年、7年和10年,利率基準均為(wei)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本次四期債(zhai) 券分別增發不超過40億(yi) 元、40億(yi) 元、60億(yi) 元、60億(yi) 元,最終以實際中標量為(wei) 準,發行規模合計不超過200億(yi) 元。
國開行並未說明取消原因。但是不得不跟前幾日債(zhai) 券的流標聯係起來。進入6月以來,國內(nei) 市場資金麵持續偏緊,直接導致一級市場上新發行的債(zhai) 券在拍賣時首次因認購倍數過低出現罕見的部分流標現象。6月14日,財政部計劃發行150億(yi) 元記賬式國債(zhai) ,但招標結束後實際發行僅(jin) 為(wei) 95.3億(yi) 元。此前,中國農(nong) 業(ye) 發展銀行招標發行的6個(ge) 月期債(zhai) 券也未能招滿。該期債(zhai) 券計劃發行200億(yi) 元人民幣,實際發行僅(jin) 為(wei) 115億(yi) 元。
按照以往,如果沒有趕上6月季末因素,特別是國債(zhai) 就會(hui) 出現“爭(zheng) 搶”的狀況,但是由於(yu) 季節性因素、外匯占款增量下降以及半年期限銀行理財產(chan) 品集中到期這幾大因素造成的錢荒令債(zhai) 市也暫時遭遇了“霜凍期”。
銀行理財收益飆至年內(nei) 最高
隨著6月銀行間市場流動性越加緊俏,拆借資金越發困難,理財產(chan) 品成為(wei) 銀行攬儲(chu) 主要手段。上周以來,多家銀行推出理財產(chan) 品預期收益均超過6%。招商銀行更是推出一款“30天期限、100萬(wan) 元起、年化收益率12%”的高價(jia) 理財產(chan) 品。
有市民表示,前兩(liang) 天買(mai) 了預期收益率4.8%的理財產(chan) 品還覺得撿了便宜,沒想到這幾天同一款理財產(chan) 品就漲到了5.2%。事實上,如今5%左右的理財產(chan) 品已經算是較低的收益率了。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中信銀行的一款對私4個(ge) 月期的理財產(chan) 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了6%,而華夏銀行近日還特別追加了兩(liang) 款72天的理財產(chan) 品,預期收益率則達到了6.6%-7%。
對此,國泰君安銀行分析師邱冠華表示,如今的高收益可能更多源於(yu) 商業(ye) 銀行應對月末流動性緊張的前瞻性行為(wei) 。實際上,6月對於(yu) 銀行而言可謂是“中考”之月。銀行不僅(jin) 要在月初向央行繳納存準金,還要在月末迎來監管部門75%的貸存比監管紅線。在銀行存款難以拉動的情況下,選擇高息的銀行理財產(chan) 品攬儲(chu) ,已成為(wei) 銀行“搶錢”的慣用手段。
除了狂發高收益理財產(chan) 品,許多銀行都全力投入“搶錢大戰”。某股份製銀行表示,10萬(wan) 元存一年,不僅(jin) 利率上升到頂,還可以送4袋10斤裝的大米。更有銀行通過存款返現金的方式吸引客戶,每存1萬(wan) 元可返還幾十元不等的現金,還有銀行的客戶經理替客戶報銷轉賬甚至打的費用。
不放水,堅決(jue) 不放水!這是央行對於(yu) 本次錢荒的一貫表態。高層的一係列動作表明,央行正試圖通過一場刮骨療傷(shang) 式的自救,以期擺脫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於(yu) 貨幣擴張的依賴。然而,短期內(nei) ,這種自救的方式不可避免地要付出慘重的代價(jia) ……
錢荒背後 中國經濟正嚐試刮骨療傷(shang)
央行一再強調堅決(jue) “不放水”
銀行間市場“大旱”已持續20來天,就在金融機構火急火燎尋求資金的時候,以往一直充當“救火隊員”的央行卻突然毫無表示。昨日,央行更發出通知稱,目前我國銀行體(ti) 係流動性總體(ti) 處於(yu) 合理水平,要求商業(ye) 銀行自己管理好流動性。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此舉(ju) 相當於(yu) 央行申明立場,堅決(jue) “不放水”。
自錢荒大規模爆發以來,這已經不是央行第一次表態“不放水”解市場之渴了。
央行要求,各金融機構要統籌兼顧流動性與(yu) 盈利性等經營目標,合理安排資產(chan) 負債(zhai) 總量和期限結構,合理把握一般貸款、票據融資等配置結構和投放進度,注重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避免存款“衝(chong) 時點”等行為(wei) ,保持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
銀河證券高級經濟學家左小蕾(微博)指出,“銀行業(ye) 的錢荒是個(ge) 別機構的違約,並非係統性問題,央行完全有能力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央行之所以不願意這麽(me) 做,是不希望給商業(ye) 銀行以央行會(hui) 兜底所有問題的預期,如果問題擴大,央行有能力解決(jue) 這些問題,但是估計解決(jue) 的過程中會(hui) 查處不少人”。
對於(yu) 此次貨幣市場的罕見異常,[注冊(ce) 塞舌爾公司]央行並未進行降準降息,甚至不願意在公開市場進行逆回購操作,反而堅持央票發行,明確釋放了拒絕鬆動的政策信號。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央行此舉(ju) 大有深意,是想提醒金融機構“好自為(wei) 之”達到去杠杆化的目的。
從(cong) 3月末的理財“8號文”到4月中的央行清查債(zhai) 券代持、5月末的票據違規行為(wei) 清查,直至昨日央行的謹慎態度,監管層凸顯出減緩銀行加杠杆幅度、控製金融風險的決(jue) 心。一係列政策背後的動機在於(yu) 減緩銀行加杠杆的幅度,尤其是大肆進行監管套利(比如通過表外理財、表內(nei) 同業(ye) 資產(chan) 或者券商通道將信貸資產(chan) 證券化)的銀行。
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微博表示,央行的意圖是打壓風險偏好,促使商業(ye) 銀行以更加謹慎的方式管理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特別是控製一些機構流動性錯配的風險。他認為(wei) ,今年以來,商業(ye) 銀行信用膨脹非常厲害,社會(hui) 融資規模同比多增3萬(wan) 億(yi) 元,積累了越來越多的風險。
高層經濟改革決(jue) 心凸顯
不少市場人士極為(wei) 疑惑的是,央行為(wei) 什麽(me) 要采取這麽(me) 強硬的,甚至近乎不負責的態度?其背後的政策考量是什麽(me) ?
在業(ye) 界看來,中國經濟正在進行一場刮骨療傷(shang) 式的自救,即中國需要告別經濟增長對貨幣擴張的高度依賴,轉而追求主動的內(nei) 生性增長。央行麵對錢荒的態度,向市場釋放的就是這種信號。
分析人士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刺激經濟增長的方式主要是貨幣擴張和財政刺激,這種方式雖然給GDP帶來了短期的繁榮,但這隻是表麵和短期的,過度的貨幣擴張引發包括通脹在內(nei) 的一係列問題都會(hui) 逐漸顯現。更為(wei) 重要的是,財政刺激的負麵效應更為(wei) 可怕,由此所引發的中央和地方債(zhai) 務高企將嚴(yan) 重製約政府在未來應對經濟變局中的宏觀調控能力。
“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來講,今天的局麵表明,過去的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央行也正是吸取了這種教訓,正在試圖改變中國經濟對貨幣擴張依賴的不利局麵。”該分析人士說。
關(guan) 於(yu) 這一點,從(cong)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期一係列的表態中不難找到證據支持。6月19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會(hui) 議提出要優(you) 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經濟轉型升級。
這也是一個(ge) 多月以來,李克強第三次提及存量資金問題。此前在5月13日的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hui) 議上,他曾指出,“在存量貨幣較大的情況下,廣義(yi) 貨幣供應量增速較高。要實現今年發展的預期目標,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還必須依靠市場機製”。在6月8日主持環渤海省份經濟工作座談會(hui) 時,李克強二度要求“要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
短期增長恐承壓
既然是一次刮骨療傷(shang) ,必然將要付出慘重的代價(jia) ,這些代價(jia) 包括資本市場的進一步下跌,當然更包括宏觀經濟短期的不適。
星展銀行執行董事、高級經濟師梁兆基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采取這些措施就是政府為(wei) 了糾正經濟結構性問題,讓銀行業(ye) 更健康地發展。當然,市場還是普遍擔憂經濟放緩或引發失控。但重要的是,要統籌兼顧,而非草率下結論。
“長遠來看,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寧願犧牲短期經濟增長,以換取更長期健康的經濟發展。而實行經濟結構性改革通常是困難重重,因為(wei) 這不僅(jin) 會(hui) 帶來不確定性,同樣也會(hui) 引發市場對經濟增長放緩的恐懼,所以應該鼓勵大膽嚐試結構性改革。”梁兆基肯定道。
“從(cong) 更廣的角度看,根據目前的種種跡象判斷,金融改革應該會(hui) 明顯加速。國內(nei) 的利率自由化可能會(hui) 有進一步的突破,存款保險製度的引入也已擺上台麵。匯率體(ti) 係改革方麵,央行正考慮在近期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每日波幅。如果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水平滯後於(yu) 政策和市場發展的速度,無疑會(hui) 形成金融改革中的係統性風險,或綁架金融改革繼續原地踏步。因此,為(wei) 未來幾年金融改革鋪路,或者是央行本次舉(ju) 動後麵隱而未言的另一個(ge) 原因。”朱海斌更深層次地分析。
在貨幣政策強調“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的大方向下,朱海斌認為(wei) ,接下來值得關(guan) 注的是最近銀行間市場利率的飆升是否會(hui) 導致借貸利率水平的提高。一旦借貸利率水平上升,意味著貨幣政策實際收緊,這會(hui) 對已經疲弱的實體(ti) 經濟形成更大的壓力。同時,貨幣市場的動蕩可能是未來幾年金融體(ti) 係動蕩的開始而非結束。
需要指出的是,從(cong) 銀行信貸投放來講,下半年的經濟形勢也不容樂(le) 觀。今年上半年預計信貸投放總量將超過5.2萬(wan) 億(yi) 元,而2009年金融危機救市時,銀行一年放出的9.6萬(wan) 億(yi) 信貸到目前也一直被認為(wei) 是一個(ge) 天花板,因此下半年銀行信貸給實體(ti) 經濟輸血的能力將比上半年有大幅度的減弱,這對於(yu) 當前羸弱的經濟局麵絕對不是一個(ge) 好消息。
“即便是進入8月以後錢荒有所緩解,商業(ye) 銀行也將不得不吸引本次錢荒的教訓,大幅收緊銀根將成必然。”上述分析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