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審計署透視部委五大財症

國家審計署公布了對57個(ge) 中央部門單位2012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報告。審計對象包括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等中央政府組成部門,[注冊(ce) 香港公司好處]也包括中央統戰部、中央外宣辦、光明日報、中國工程院等其他中央機構。

該份審計報告對有些部門及相關(guan) 下屬機構的2012年全部預算資金進行審計,有些則是抽查部分資金;除了對2012年當年預算進行審計外,針對部分事項還進行了延伸審計。

審計結果顯示,各部門均有幾百萬(wan) ,上千萬(wan) ,有些甚至高達幾十億(yi) 元的不符合財務製度規定的問題資金。審計報告暴露出諸多問題,如專(zhuan) 項資金挪用、政府采購不合規、部委與(yu) 下屬機構存在“利益輸送”、三公經費超支、部屬房產(chan) 等經營收入未上繳國庫等。

但也有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審計署報告並未就違規資金具體(ti) 使用情況作出清晰解釋,不合理因素和合理因素摻雜在一起。另外,有些財務製度本身脫離客觀現實,使得實際中操作性差。

當合理和不合理因素融合在一起時,違規行為(wei) 就難以追究到相關(guan) 責任人,也無從(cong) 判斷哪些人從(cong) 中謀取不當利益。要改變這種狀況,根本出路在於(yu) 改革。

經費“變性”:項目費用拿來發津貼

從(cong) 審計報告來看,部分項目經費變成人員經費或者公用經費的現象在各中央部門中比較普遍。

如國家發改委所屬的國家節能中心,2012年在專(zhuan) 項資金中提取管理費129.15萬(wan) 元,其中35.1萬(wan) 元用於(yu) 發放工作性津貼。

公安部所屬1家單位,2012年未經批準,自行將公用經費和項目經費396.14萬(wan) 元用於(yu) 彌補人員經費缺口。

民政部下屬一機構,2012年在“城鄉(xiang) 社區建設”、[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基本運行維護費”等26個(ge) 項目經費中,均存在超範圍列支公用經費和人員經費,共計176.26萬(wan) 元。

科技部所屬的火炬中心,2012年未經批準在創新基金管理費項目中列支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1192.16萬(wan) 元。

科技部上千萬(wan) 的人員補貼還不算多。在2010年至2012年,交通部本級從(cong) 其管理的543項科研項目的15.56億(yi) 元預算總額中,安排人員經費1.86億(yi) 元,主要用於(yu) 人員工資及補貼支出。

無法判斷這些資金違規現象是否與(yu) 屢遭詬病的公務員 “隱性福利”有關(guan) 。從(cong) 上述審計結果來看,有些是彌補經費缺口,有些緣由則不清楚。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財稅專(zhuan) 家表示,中央部委的一些公務員平常工作量很大,但合規的績效工資或者津貼非常有限。部門領導,有時為(wei) 調動手下員工的積極性,會(hui) 從(cong) 一些項目經費中,為(wei) 具體(ti) 項目中幹活的公務員開列經費支出。有些支出是合理必要的。

肥水自留:對下屬部門的“關(guan) 照”

從(cong) 審計報告中,可以看出不少部門與(yu) 下屬部門關(guan) 係密切,有招投標項目會(hui) “不避嫌”,也不走招投標程序,先由下屬機構來承包;或者幹脆動用財政資金幫自負盈虧(kui) 的下屬企業(ye) 機構列支;有些部委資金不夠用時,也會(hui) 拜托下屬機構幫忙平衡。

如外交部在2012年,部本級委托無相關(guan) 資質的所屬服務中心承包部分部屬工程,涉及金額1263.19萬(wan) 元。

交通部未執行政府采購程序,直接將所屬房產(chan) 的物業(ye) 管理給委托機關(guan) 服務中心,並支付管理費376.2萬(wan) 元;所屬救助打撈局違規委托不具備政府采購業(ye) 務代理資格的下屬單位代理應急物資采購,支出1958.93萬(wan) 元。

“中央部門雖然有相對完善的政府采購製度,[杭州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但各部門有不少還是不按程序走,將一些項目直接委托給下屬機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朝才向本報表示,這裏可能存在利益輸送的問題,很多腐敗現象也由此滋生。

上述“近親(qin) 輸送”現象還不是最離譜的。據審計署的延伸審計顯示,2004年至2011年,原鐵道部動用鐵路建設基金和預算內(nei) 財政撥款,向所屬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安排基本建設項目45個(ge) ,涉及金額73833萬(wan) 元。而鐵道研究院早在2002年便已改製為(wei) 企業(ye) ,隻享受2年“基本建設項目由中央給予補助支持”的政策。

當然,下屬機構除了依傍部委這棵大樹,有時候也需要為(wei) 部委埋單。如司法部2012年就將1個(ge) 會(hui) 議的106萬(wan) 元支出轉嫁給其他單位。

內(nei) 部屏蔽:信息化工程重複花錢

審計署的調查還發現,部委內(nei) 部不同的司局裏,信息化工程重複建設比較多。

抽查住建部本級投資建設的31個(ge) 信息係統發現,這些信息係統缺乏統一規劃,主要是各個(ge) 司局自行開發和管理,個(ge) 別司局管理使用的信息係統達到11個(ge) ,信息資源缺乏有效整合。截至2012年底,上述信息係統建設和研發支出1129.59萬(wan) 元。

2008至2012年,商務部本級投入信息係統開發和運行維護費6.31億(yi) 元(其中2012年1.69億(yi) 元),共開發信息係統和平台等187個(ge) 。這些信息係統由商務部29個(ge) 司局分別組織開發和建設,未實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存在共享程度低、重複建設等問題。

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財稅專(zhuan) 家表示,各個(ge) 司局閉門造車,不願意分享協作,這是政府機構改革不到位的一個(ge) 結果。

王朝才認為(wei) ,部委內(nei) 部信息不共享,重複建設浪費資源是一個(ge) 呼籲多年,卻沒有太多實際進展的事項。但信息化這一塊,也不宜由國務院統一指定某一個(ge) 機構來完成,關(guan) 鍵還在於(yu) 實現各係統的兼容和互通。

隱形金庫:被隱藏的資產(chan) 收益

各部委在京均擁有不少房產(chan) ,這些房產(chan) 若出租,能取得經營收入,但審計報告顯示,很多類似這種經營收入,並未列入部委的“收入”項,也沒有上交國庫,變成了部委的私有金庫。有些資產(chan) 處置不得當,造成浪費;有些產(chan) 權則閑置一旁。

由多個(ge) 部委合並而來的商務部,這方麵問題也比較突出。截至2012年底,商務部對原值約7000萬(wan) 元的16個(ge) 棄用駐外機構舊館舍,尚未形成具體(ti) 處置意見,目前上述館舍中有1處由援外專(zhuan) 家使用、5處對外出租、10處閑置。

2011年和2012年,國家民委本級及所屬民族文化宮,相關(guan) 出租和處置收入132.29萬(wan) 元未按規定上繳中央國庫,其中2012年125.1萬(wan) 元;所屬民族文化宮未經批準處置國有資產(chan) 1549.76萬(wan) 元,其中2012年1223.67萬(wan) 元。

2010年至2012年,質檢總局所屬機關(guan) 服務中心,收到產(chan) 權屬於(yu) 局本級的房屋出租收入1092.5萬(wan) 元,未上繳中央財政專(zhuan) 戶,其中2012年375萬(wan) 元。

對此,王朝才介紹說,目前對於(yu) 部委所屬國家產(chan) 權,應列入部委經營收入,根據收支兩(liang) 條線,應該上繳到財政部為(wei) 各部委設立的賬戶中,“收”“支”分開。有些部委對這部分收入,若不記賬,那就變成部委小金庫,問題比較嚴(yan) 重。

“父子錢包”:超支三公消費下級買(mai) 單

關(guan) 於(yu) 社會(hui) 普遍關(guan) 注的三公消費,此次審計報告也發現諸多問題。

如外交部,2012年部本級有8個(ge) 會(hui) 議超標準列支62.51萬(wan) 元;有7個(ge) 因公出國(境)團組超標準列支70.1萬(wan) 元。2012年,部本級超範圍列支出國費用1396.29萬(wan) 元。司法部,2012年部本級計劃外召開三類會(hui) 議48個(ge) ,11個(ge) 因公出國(境)團組未納入年初計劃,3個(ge) 因公出國(境)團組存在擅自延長境外停留時間或增加出訪城市問題。

將相關(guan) 資金存放在賓館裏,形成賬外資金的,如國家稅務總局等。截至2012年底,國家稅務總局本級有63.23萬(wan) 元會(hui) 議費雖已列支出,實際存放於(yu) 有關(guan) 賓館形成賬外資金。

將三公經費在項目支出中消化的,如原衛生部等。2012年,原衛生部本級在項目支出中列支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維修費等基本支出24.9萬(wan) 元。

以下屬機構名義(yi) 進行三公消費的,如國家海洋局等。2010年至2012年,國家海洋局所屬海洋一所,以下屬企業(ye) 青島海洋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的名義(yi) ,變相購置5輛公務車,涉及金額161.29萬(wan) 元,其中2012年40.16萬(wan) 元。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zhuan) 家表示,下屬機構很多資源配置,還得靠相關(guan) 部委領導首肯,當部委三公消費不夠時,下屬機構也不得不為(wei) 其買(mai) 單。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