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發泡餐具解禁後鮮有企業回收 白色汙染惹人憂

今年5月1日,發泡飯盒正式解禁,國家發改委給出的其中一個(ge) 理由,就是一次性發泡飯盒可以回收再利用。不過近日記者通過實地走訪發現,發泡飯盒由於(yu) 回收麻煩、回收利潤低等問題,廢品回收站、生產(chan) 企業(ye) 都不願意回收,仍舊當做生活垃圾,[注冊(ce) 香港公司費用]通過壓縮填埋的方式被處理,進而汙染土地和地下水。10多年前,發泡飯盒就是因為(wei) 這個(ge) 理由被禁,如今“白色汙染”是否又要卷土重來?

餐飲行業(ye)

發泡飯盒很受快餐店歡迎

發泡飯盒解禁將滿兩(liang) 個(ge) 月,記者隨機走訪了海印橋南、五羊新城、麓景路等地,發現每天早餐、午餐時,各大快餐店、街邊大排檔都人頭湧湧,而在這些店鋪旁邊或者寫(xie) 字樓的垃圾桶中均能看見發泡飯盒的身影。

記者了解到,發泡飯盒在不同檔次的餐飲店的“待遇”是不一樣的,像在廣州酒家、稻香等中高檔飯店,找不到發泡飯盒的蹤影。這些飯店服務員表示,發泡飯盒與(yu) 飯店的形象不符,且有易損壞、不能裝湯、不能循環利用等缺點。相比之下,使用造價(jia) 更高的塑料飯盒更環保,可以用微波爐加熱並多次使用,許多顧客也形成了環保的習(xi) 慣。而在一些中檔飯店會(hui) 提供發泡飯盒和塑料飯盒兩(liang) 種給顧客選擇,服務員介紹,選擇加錢使用塑料飯盒的顧客相對還是更多些。解禁以後,這些飯店都表示影響不是很大,顧客已經形成一定的消費生活習(xi) 慣,並沒有特別增加發泡飯盒的使用。

快餐店、早餐店、夜宵檔等餐飲店則長期占據發泡飯盒主流市場。這些餐飲店提供食物價(jia) 格較便宜,利潤低,基本上都采用發泡飯盒打包或外送。[香港公司做賬報稅]在海印橋南站附近的一家早餐店,每天為(wei) 來往車站的人準備早餐。老板娘估算一下,一天估計會(hui) 用掉100個(ge) 發泡飯盒,裝盛炒粉、腸粉等。“每盒炒粉賣2.5元,當然隻可能用便宜的發泡飯盒了,如果用塑料飯盒裝,成本就要六七毛錢,肯定是虧(kui) 本的。發泡飯盒是不會(hui) 回收的,一般用完直接扔進垃圾桶。”她坦言,“也希望發泡飯盒可以回收,可以挽回一些收益,但廢品回收站從(cong) 來不收發泡飯盒。”

廢品回收站

發泡飯盒免費送也不要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市內(nei) 各級廢品回收點,了解到一次性發泡飯盒的回收處理存在不少難題。利潤低,體(ti) 積大,倉(cang) 儲(chu) 運輸費用高,吸油導致不易清洗,廢水處理困難,二次汙染嚴(yan) 重等,是無人願意回收發泡餐具的主要原因。

在麓景路從(cong) 事街邊廢品回收多年的劉大姐告訴記者,回收白色發泡飯盒的難度很大,體(ti) 積大占位置,食物殘渣讓飯盒變得很髒。“發泡飯盒免費送給我也不要,因為(wei) 廢品回收站幾乎都不要,”劉大姐說。她還向記者透露,“即使廢品站要,發泡飯盒的利潤也很低,一般是以2~3毛/斤回收,賣給廢品站的價(jia) 錢也僅(jin) 4~5毛/斤。

記者在赤崗北路的便民回收站處了解到,白色發泡飯盒也是沒有人願意回收的。一位負責回收廢品的阿姨表示,“發泡飯盒賣不了錢,當然不回收了。”她坦言,發泡做的箱子才有人回收,回收價(jia) 約是1.5元/斤,而其他非發泡塑料餐具的回收價(jia) 也在1.2元/斤左右。

垃圾中轉站

不會(hui) 對發泡飯盒進行分類

在廣州市越秀區做環衛工長達十多年的朱姨告訴記者,清理垃圾桶時,一次性發泡餐具比較多,飲食店基本是一袋袋的扔進垃圾桶內(nei) ,在她負責的村前街道內(nei) ,設置了五個(ge) 垃圾桶,每天早餐時間過後,白色發泡飯盒就會(hui) 擠滿一至兩(liang) 個(ge) 垃圾桶。

記者走訪麓景路垃圾轉運站時看見,送到中轉站的發泡飯盒並沒有進行分類,是與(yu) 其它生活垃圾一起送過來的。站內(nei) 負責人鍾先生表示,根據垃圾分類的要求,生活垃圾運到這裏進行壓縮,之後會(hui) 由上一級的垃圾處理部門來這裏把這些垃圾運走。他告訴記者,“每天都會(hui) 有不少的白色發泡飯盒被送到此處進行壓縮,一般情況下,這些垃圾會(hui) 被拿去填埋。”

隨後,記者在海珠區赤沙垃圾中轉站也發現同樣的情況,白色發泡飯盒送到中轉站前,並沒有進行過分類,是與(yu) 其它生活垃圾一起進行壓縮後,被送去白雲(yun) 區太和的垃圾填埋場。站場負責人路先生表示,“這些發泡飯盒都是無法回收的,隻有塑料飯盒等環保飯盒才可以運到回收站,回收再利用。”

路先生還說,目前,垃圾中轉站收到的飯盒占垃圾總數大概不到1%。飯盒其實很輕,這裏每天處理的發泡飯盒主要來源於(yu) 附近的廣東(dong) 商學院,每天不到0.5噸,而每天送到垃圾填埋場的垃圾總噸數有五六十噸。而在海珠區,垃圾中轉站有17個(ge) 。“一直都是采用這種方式處理白色發泡飯盒的,除非以後建立體(ti) 係了,需要進行分類,但這些都需要大筆資金的投入來支持。目前條件仍不成熟。”

據了解,2001年4月23日,原國家經貿委下發《關(guan) 於(yu) 立即停止生產(chan)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緊急通知》,其中一條理由是“發泡塑料餐具入土掩埋很難降解,會(hui) 造成對土壤和地下水的汙染”。

生產(chan) 廠家

回收增加成本從(cong) 沒回收過

記者還從(cong) 廣州一些生產(chan) 發泡飯盒的廠家了解到[如何注冊(ce) 香港公司],發泡飯盒的年產(chan) 量很大,但一直沒有回收發泡飯盒的慣例。健興(xing) 達發泡廠是一家生產(chan) 發泡飯盒的工廠,其員工介紹,工廠專(zhuan) 門生產(chan) 供應廣州本地的餐具,每年生產(chan) 發泡飯盒超億(yi) 個(ge) 。她坦言,“相比之下,塑料飯盒和其它飯盒的生產(chan) 則少得多。發泡飯盒製價(jia) 便宜,很受中小餐館歡迎。不過工廠並不會(hui) 回收這些發泡飯盒,往年並沒有回收的慣例,回收的體(ti) 係也不存在。除非是一些膠製飯盒才可能回收,但是很少有回收的先例,一則膠製飯盒成本高,工廠很少生產(chan) ,二則如要回收,飯盒的成本也要增加,工廠和合作商都沒有什麽(me) 利潤。”

另一家製作發泡飯盒的雄輝快餐用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Mary以商業(ye) 機密為(wei) 由,並不願透露每年生產(chan) 發泡飯盒的產(chan) 量,隻是表示與(yu) 都城快餐等多家連鎖店有合作,產(chan) 量十分可觀。Mary表示,“發泡飯盒較其它飯盒產(chan) 量、訂單更多,更受歡迎,但我們(men) 從(cong) 來沒有回收過發泡飯盒,發泡飯盒造價(jia) 本來就低,回收處理反而會(hui) 增加成本。”

專(zhuan) 家建議

收取汙染治理費用於(yu) 建立回收體(ti) 係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董金獅認為(wei) ,“發改委雖然名義(yi) 上把發泡餐具解禁,但質監部門和環保部門至今仍未發表相關(guan) 意見,也沒有出台與(yu) 發泡飯盒相關(guan) 的技術文件。到目前為(wei) 止,所有的生產(chan) 企業(ye) 其實涉嫌違法。”據了解,目前國內(nei) 發泡餐具每年的消費量大約是150億(yi) 個(ge) 左右。

董金獅分析,目前,全國有110家生產(chan) 發泡飯盒的企業(ye) ,廣東(dong) 省約有40家,但產(chan) 量占全國的一半,單是發泡餐盒的年產(chan) 量就達到60億(yi) ~70億(yi) 個(ge) ,但這些發泡飯盒的合格率僅(jin) 有兩(liang) 成。他表示,“廣東(dong) 一直沒有製定相關(guan) 的政策,要求回收發泡飯盒,也沒有安排監管部門。”

既然要解禁發泡餐具,董金獅認為(wei) ,政府應該製定相關(guan) 的政策規條,建立切實可行的回收機製,可參考國際上通行的“誰汙染,誰負責”原則,由管理部門向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生產(chan) 廠家按照標準收取汙染治理費,作為(wei) 回收利用的經費。董金獅還建議,需盡快明確發泡飯盒廢棄回收利用工作的主管部門和監督部門。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