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ye) 債(zhai) 務隱患其實比政府債(zhai) 和影子銀行嚴(yan) 重得多,卻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近兩(liang) 年來,中國政府債(zhai) 務和影子銀行備受關(guan) 注,被國際投資者認為(wei) 是可能引發未來中國經濟和金融危機的兩(liang) 大風險地帶。其實,按照國際標準,[新加坡公司注冊(ce) ]中國政府債(zhai) 券和影子銀行問題尚未達到西方國家的基準水平,而企業(ye) 債(zhai) 務的嚴(yan) 重程度則遠遠超過之。
中國企業(ye) 的債(zhai) 務規模最大,擴張最快,風險最高。中國企業(ye) 債(zhai) 務占據中國非金融部門債(zhai) 務的“半壁江山”,也是過去5年中國非金融部門整體(ti) 債(zhai) 務飛速上升的最大“推手”。2012年末,中國企業(ye) 債(zhai) 務約為(wei) 65萬(wan) 億(yi) 元,占GDP之比達125%,過去5年上升近30%,企業(ye) 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迅速提升(A股非金融企業(ye) 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由2008年的53%上升至60%)。從(cong) 行業(ye) 分布來看,部分負債(zhai) 主要集中在地產(chan) 和基建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的重資產(chan) 行業(ye) 中。
從(cong) 國際比較而言,2012年中國非金融企業(ye) 部門債(zhai) 務率水平(相當於(yu) GDP的122%~127%)在OECD國家中居於(yu) 最高水平區間。對成熟的經濟體(ti) 而言,企業(ye) 債(zhai) 務一般會(hui) 達到GDP的50%~70%,而中國是這個(ge) 數字的2倍。此外,現在中國的工業(ye) 企業(ye) 盈利能力(利潤銷售收入)隻有5%~6%,僅(jin) 為(wei) 全球平均利潤水平的一半。這將意味著中國企業(ye) 的債(zhai) 務負擔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4倍。
令人憂慮的是,中國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負債(zhai) 逐年快速走高,但是盈利在下滑,尤其是2012年盈利下滑至近幾年來的低點,投資收益率甚至小於(yu) 貸款利率。其主要原因是資本開支大幅增加,導致負債(zhai) 更加集中,更加劇了產(chan) 能過剩,進一步拖累企業(ye) 利潤。由於(yu) 這部分行業(ye) 終端需求對應的是基建、地產(chan) 等投資性需求,所以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能過剩問題就變得非常突出。在高企的企業(ye) 負債(zhai) 和企業(ye) 產(chan) 能過剩對應的“造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隻[新加坡注冊(ce) 公司]能是投資收益率甚至小於(yu) 貸款利率(意味著投資就是虧(kui) 損)。
更為(wei) 嚴(yan) 峻的是,上市公司加權投資回報率已經連續4個(ge) 季度低於(yu) 貸款利率——這意味著企業(ye) 擴張往往意味著虧(kui) 損,自2011年四季度以來,數據顯示,滬深兩(liang) 市2429家公司中,截至三季度ROE低於(yu) 一年期貸款利率公司達到1044家,低於(yu) 一年期存款利率公司竟然達640家,分別占比近43%和25%。而去杠杆的路徑將是釋放股權,進一步導致投資信心不足。
和上市公司相比,中小企業(ye) 更加舉(ju) 步維艱。通過我們(men) 對大型和小型企業(ye) 的總債(zhai) 務和EBITDA增長的比較,發現大部分的債(zhai) 務增長主要來自大公司,大公司對小公司呈現“擠出”效應。根據高盛集團的統計,按照公司的總資產(chan) 規模,以20%為(wei) 區間度,將所有公司分為(wei) 五份。我們(men) 發現,最大型公司的總債(zhai) 務增長幅度最大,從(cong) 2008年1月到2012年6月債(zhai) 務總額增加了319%,而實際上最小型的五分之一公司的總債(zhai) 務水平較上期下降9%。同時,大型公司的EBITDA增長得最慢,增幅較上期隻有179%,低於(yu) 其他規模型的公司(最小型公司的EBITDA增長達到300%)。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企業(ye) 債(zhai) 的危險繼續積聚,債(zhai) 券到期規模在2013年處於(yu) 高位,債(zhai) 務集中在未來三年迎來到期高峰,相對於(yu) 還本,付息的壓力更大。由於(yu) 通過收入的增長來對衝(chong) 負債(zhai) 增長的模式不可持續,企業(ye) 為(wei) 了維係高杠杆(不發生違約),對外部資金的拆借需求反而會(hui) 上升。以3~5年的貸款周期來看,2013~2015年將是企業(ye) 債(zhai) 務到期的高峰期。此外,四大行在2011年初開始,短期(一年內(nei) 到期的)貸款比例開始大幅上升。持續高企的債(zhai) 務到期滾動的需求,意味著企業(ye) 的融資性需求在2013年仍將處於(yu) 高企水平。
未來的宏觀形勢對企業(ye) 債(zhai) 務更加不利。按照我們(men) 的判斷,未來1~3年中國經濟將繼續探大底,經濟增長將繼續失速,GDP的增速甚至可能出現季度負值。那樣,資金流緊張的中小企業(ye) 、中上遊產(chan) 能過剩製造業(ye) (鋼鐵、建築機械、鋁、煤炭、太陽能和造船等)和房地產(chan) 業(ye) 麵臨(lin) 嚴(yan) 重的信用風險挑戰。高企的債(zhai) 務也將拖累企業(ye) 的投資,其壞賬風險可能傳(chuan) 染至金融部門,導致嚴(yan) 重的金融風險。
對於(yu) 一個(ge) 國家經濟體(ti) 來說,企業(ye) ,特別是製造業(ye) 是財富創造的主要來源,就像一棵大樹一樣,它是這棵樹的樹根。如果企業(ye) 陷入了沉重的債(zhai) 務危機,喪(sang) 失了盈利能力,則如同這樹根的根係慢慢無法吸收水和養(yang) 分。那麽(me) ,[注冊(ce) 新西蘭(lan) 公司]樹枝和樹葉——政府財政收入和銀行盈利隨後必然會(hui) 枯萎和凋零。
因此,中國經濟調整的當務之急是降低企業(ye) 運營成本,可以采取減稅、人民幣貶值等舉(ju) 措,其中最核心的是大幅降低政府成本,大幅減稅,即行政體(ti) 製改革必須取得明顯成效。否則,中國企業(ye) 元氣會(hui) 一步步被各種食利者掏空吃光,最後無可避免地陷入全麵債(zhai) 務危機。而地方債(zhai) 務危機和影子銀行危機也將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