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世界銀行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報告稱,盡管歐元區繼續收縮,但來自發達經濟體(ti) 的風險已經緩解,增長趨向堅挺。不過,受到若幹中等收入國家的產(chan) 能限製,發展中國家溫和回升。[注冊(ce) 新西蘭(lan) 公司]全球GDP預計今年增長約2.2%左右,2014年增長3.0%,2015年增長3.3%。
上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中國經濟評估報告,將2013年中國經濟增速由原來預測的8.0%調低至7.75%。
世行報告稱,發展中國家的GDP目前預計2013年增長約5.1%左右,2014年上升至5.6%,2015年升至5.7%。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和土耳其等國的增長受到供應瓶頸的製約。雖然外部風險已經緩解,但這些國家的增長在未完成供方改革的情況下不太可能達到危機前的水平。同樣,在中國,由於(yu) 政府推進經濟再平衡致使增長減速。從(cong) 世界各大地區的趨勢來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預計今年增長4.9%,南亞(ya) 地區預計增長5.2%,東(dong) 亞(ya) 太平洋地區預計增長7.3%。
就高收入國家而言,財政整頓、失業(ye) 率高企、消費者與(yu) 企業(ye) 信心依舊低落,這些因素將使今年的增長維持在溫和的1.2%,2014年上升至2.0%,2015年升至2.3%。歐元區的經濟收縮預計2013年為(wei) 0.6%,而此前的預測為(wei) 0.1%[新西蘭(lan) 公司注冊(ce) ]。歐元區增長預計2014年為(wei) 溫和的0.9%,2015年預計為(wei) 1.5%。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考什克·巴蘇說:“雖然金融業(ye) 顯露出希望的跡象,但結果證明實體(ti) 經濟的衰退異乎尋常地曠日持久,這也反映在發達國家失業(ye) 率居高不下,歐元區失業(ye) 率實際還在上升,而新興(xing) 經濟體(ti) 增長放慢,印度十年來首次年增長降到6%以下。而且,關(guan) 於(yu) 美國可能退出量化寬鬆有很多猜測,對其後果引起廣泛關(guan) 注。”
全球貿易在經曆數月的收縮之後再度出現擴張,但2013年貿易擴張速度預計僅(jin) 可達4.1%,遠低於(yu) 危機前的7.2%。不僅(jin) 貿易量的增長速度低於(yu) 過去,貿易額的增長速度更慢,因為(wei) 隨著供應量快速增加大宗商品價(jia) 格已開始回落。從(cong) 2011年初達到峰頂以來,五金礦產(chan) 的價(jia) 格已回落28%,能源價(jia) 格回落14%。
世行發展預測局局長漢斯·蒂莫說:“新的礦山和能源項目投產(chan) 對大多數工業(ye) 大宗商品形成了下行壓力。如果大宗商品價(jia) 格的回落速度超過預期,出口大宗商品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會(hui) 遭遇嚴(yan) 重的財政挫折和增長走弱。”
盡管高收入經濟體(ti) 持續疲軟,但全球貿易的韌性一部分歸功於(yu) 南南貿易的快速擴張。目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逾50%麵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即使不把中國包括在內(nei) ,南南貿易過去十年的年平均增長率仍達到17.5%,製造業(ye) 貿易的擴張速度與(yu) 大宗商品貿易相當。
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流入總量盡管在危機後大部分時間相對疲軟,現已達到曆史最高水平。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債(zhai) 券發行量也在曆史最高水平,同時,麵向發展中國家的銀行貸款和股票發行與(yu) 2012年前5個(ge) 月相比增加了70%。銀行貸款的回升意味著對於(yu) 發展中國家而言,高收入國家銀行業(ye) 去杠杆化最嚴(yan) 重的影響業(ye) 已過去。資本流動占發展中國家GDP的比重雖有所回升但仍遠低於(yu) 危機前的水平。
發展中國家的前景各異。在若幹發展中國家,[新西蘭(lan) 注冊(ce) 公司]特別是在東(dong) 亞(ya) 太平洋地區,需求增速顯然超過供應,從(cong) 而導致了日益嚴(yan) 重的不平衡,如通貨膨脹、資產(chan) 價(jia) 格泡沫、債(zhai) 務水平上升和經常賬戶盈餘(yu) 惡化。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多數國家也已滿負荷或接近滿負荷運行,因而麵臨(lin) 通脹壓力集聚的風險。在歐洲發展中國家,雖然經濟活動出現回升,但增速尚未快到能夠迅速縮小危機後的產(chan) 出缺口和降低失業(ye) 率的程度。最後,在中東(dong) 北非地區,GDP增長受到政治和社會(hui) 緊張局勢的影響,失業(ye) 和生產(chan) 力增長緩慢仍是主要的政策挑戰。
全球宏觀經濟研究主管、報告主要作者安德魯·伯恩斯說:“由於(yu) 產(chan) 能限製,要想在可持續的基礎上實現更高的增長,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需要重新將結構性改革放在優(you) 先位置,比如降低營商成本、對國際貿易和外資開放、投資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建設。這些措施支撐了發展中國家在過去20年的強勁增長,值得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