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蘇寧雲(yun) 商董事長張近東(dong) 對電商征稅的提案已被相關(guan) 部委采納,國家稅務總局、商務部等相關(guan) 部委正研究調研實施電子商務征稅的具體(ti) 措施,[馬紹爾公司注冊(ce) ]預計年內(nei) 正式對網店開征5%的稅收。
昨日晚間,一位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證實,電子商務的征稅製度年底前會(hui) 實施。相關(guan) 部委目前處於(yu) 對法律法規的調研和研討階段中,已經涉及具體(ti) 措施,預計年底前將落實。
上述人士還表示,所謂“向網店征收5%營業(ye) 稅”的說法並不確切,因為(wei) 一些大的電商本身就是交稅的。
但也有數位主管單位相關(guan) 人士對本報表示,並未聽聞此事。一位相關(guan) 人士說,對市場經營主體(ti) 征稅是應該的,但目前政府部門沒有辦法解決(jue) 征稅的技術性問題。“很多網店沒有工商登記,無法應用傳(chuan) 統實體(ti) 店方式來征收。”
無論近期征稅與(yu) 否,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網店征稅應該和線下的稅率一樣,月銷售額不足2萬(wan) 免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於(yu) 3%的稅率,一般納稅人適用於(yu) 17%的稅率。
隻涉及C2C領域
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12月,阿裏巴巴旗下的淘寶和天貓交易額過萬(wan) 億(yi) 元,相當於(yu) 全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4%,直接間接就業(ye) 人員超過1000萬(wan) 人。而對網店征稅的話題這兩(liang) 年也屢見報端,並時常被媒體(ti) 誤讀與(yu) 一些政策有關(guan) 。
今年3月國家稅務總局出台《網絡發票管理辦法》就被解讀為(wei) “為(wei) 電商征稅作準備”。盡管隨後國家稅務總局和部分地方稅務部門對此進行澄清,但並未打消掉市場對“電子商務征稅”的疑慮。
4月,發改委、財政部等13個(ge) 部門聯合下發的通知明確,“稅務總局會(hui) 同財政部繼續加強電子商務企業(ye) 的稅收管理製度研究”,又掀起市場對於(yu) “電商征稅”的猜測。
至於(yu) 武漢2011年對一家知名女裝網店開出第一張稅單事宜,武漢國稅部門隨後解釋係媒體(ti) 誤讀。實際上,被征稅網店在線下係實體(ti) 經營企業(ye) ,國稅局征收的是該實體(ti) 經營企業(ye) 的增值稅、企業(ye) 所得稅等,並非對純個(ge) 人網店征稅。
今年3月,蘇寧雲(yun) 商董事長張近東(dong) 在兩(liang) 會(hui) 提案中指出,[馬紹爾注冊(ce) 公司]網上交易本質上是銷售行為(wei) ,網上交易應該繳稅。
由於(yu) B2C平台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逐漸確定了經營主體(ti) ,B2C商家繳稅已經是行業(ye) 規則,張近東(dong) 此次提案更多的指向是大量C2C賣家。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指出,從(cong) 過去幾年的數據來看,上海百聯與(yu) 蘇寧是線上經營規模最大的兩(liang) 家店。國家對它們(men) 的征稅已經開始,它們(men) 也在積極推動對整體(ti) 電商的征稅。
“這兩(liang) 家企業(ye) 的線上營業(ye) 額足夠大,又是當地工商部門的注冊(ce) 企業(ye) 與(yu) 支柱企業(ye) ,因此很難逃脫被征稅。”趙萍說,“但是對廣大C2C網店而言,由於(yu) 不知具體(ti) 地址,征收難度比較大,估計未來可能按照交易額的單一稅製來征收,比如委托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來代扣。”
有接近監管層人士向本報透露,國稅總局一直在進行電子商務征稅方麵的研究,但主要在學術方麵。
對於(yu) 稅務部門一直保持關(guan) 注卻遲遲沒有出台實質性政策,上述人士認為(wei) ,可能主要是前幾年的稅收增速較快,不必要費力征稅,但現在經濟形勢緊張,國家也不會(hui) 再出台大規模投資刺激政策,中央財政收入吃緊,稅務部門就會(hui) 有增稅衝(chong) 動。
事實上,各地都在為(wei) 下一步對網店征稅作準備。武漢市工商局自2012年起要求網店申領電子標識,但實施一年多效果並不理想。該市6000家已在工商部門注冊(ce) 的網店中,申領電子標識的不到兩(liang) 成;而在電子商務活躍的東(dong) 湖高新區,3萬(wan) 多家注冊(ce) 及未注冊(ce) 的網上賣家,申領電子標識者還不及1%。網店經營者稱不申領原因是“怕收稅”。
或和線下稅率相同
此前有稅務部門官員透露,根據目前個(ge) 體(ti) 工商戶起征點的規定,月銷售額不足2萬(wan) 免稅,大部分淘寶小商家都在免稅範圍之內(nei) 。淘寶方麵也向記者表示,目前有94%的淘寶賣家年營業(ye) 額在24萬(wan) 元以下,大多數並不在征稅範圍內(nei) 。
上述接近監管層人士透露,線上和線下商家的區別在於(yu) 線下商家多為(wei) 現金交易,稅務部門不易查清實際營業(ye) 額;而網店如果沒有轉入線下交易,大部分都是通過支付寶等交易,會(hui) 留有付款記錄,核定稅收較容易,同時避稅空間也較小。
對於(yu) 仍有電商轉入線下,提供貨到付款的服務,上述人士表示,貨到付款也可以查到訂單,唯一的難點存在於(yu) 在線聯係,線下交易,如此就會(hui) 避稅。
對於(yu) 網絡上傳(chuan) 聞的5%稅率,上述人士稱不清楚傳(chuan) 言出處,但由於(yu) 網上銷售主要是銷售商品而非服務,所以不太可能按照營業(ye) 稅5%的稅率。但目前增值稅已有6檔稅率中沒有5%這一檔,“我覺得不可能為(wei) 了電子商務征稅單獨再確定一個(ge) 5%的稅率。”
他認為(wei) ,網店征稅應該和線下的稅率一樣,小規模納稅人適用於(yu) 3%的稅率,一般納稅人適用於(yu) 17%的稅率。此外,由於(yu) 增值稅可以進項抵扣,如果是一般納稅人,進項抵扣後如果設計得好,稅負還可達到低於(yu) 3%。
據蘇寧易購、國美在線、[注冊(ce) 新加坡公司]騰訊電商負責人稱,上述三家平台一直在按照稅務法中增值稅17%來繳稅。
有業(ye) 內(nei) 人士計算,一家年銷售額100萬(wan) 元的C2C電商,利潤按10萬(wan) 元算,如果交稅,要交增值稅、教育費附加、城建稅及企業(ye) 所得稅等,共約8.866萬(wan) 元,淨利潤僅(jin) 約1萬(wan) 。其中,企業(ye) 所得稅按企業(ye) 淨利潤的25%算,小企業(ye) 稅率減半是12.5%,所得稅為(wei) 1.25萬(wan) 元。
建立市場公平機會(hui)
征稅後是否能夠給電商,特別是中小賣家帶來利益也成為(wei) 熱議的焦點。淘寶此前在其官方微博上呼籲,征稅損害的是辛苦創業(ye) 的年輕人,對個(ge) 人小店主征稅就是對他們(men) 的希望和未來征稅,同時質疑征稅後究竟能為(wei) 這個(ge) 群體(ti) 做些什麽(me) 。
此外,征稅之後,不單很多小微淘寶賣家會(hui) 遭受“滅頂之災”,很多消費者恐怕也要成為(wei) 埋單者。
對此,張近東(dong) 也“隔空”表達了自己的聲音,他指出,一個(ge) 良好的、法製化的經營環境是對創業(ye) 者最大的保護,誠信經營、社會(hui) 責任等都是法製化包含的內(nei) 容,當然也包括對一些新興(xing) 領域、年輕創業(ye) 者給予充分的鼓勵與(yu) 支持,這也應該以法律化的形式給予明確與(yu) 固化。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因為(wei) 電商這幾年才發展起來,大家呼籲對電商免稅是出於(yu) 保護,但現在看來已經造成了稅負不公平。此外,網店已經過了發展的初級階段,現在正是建立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的好機會(hui) 。
趙萍也認為(wei) ,在一些新興(xing) 行業(ye) 的初級階段,適當減免稅是鼓勵產(chan) 業(ye) 發展的做法,但是一旦進入高速成長期,就應該以公平待遇為(wei) 原則判定。她認為(wei) ,這類似於(yu) 外資從(cong) 超國民待遇到平等待遇的發展,也類似於(yu) 高科技園的初創鼓勵政策到普通政策的過渡。
一些稅務專(zhuan) 家則從(cong) 技術方麵提出了解決(jue) 消費者擔憂的辦法,例如可以創新征稅製度,從(cong) 結算環節、物流環節稽查等方麵入手,解決(jue) 稅收成本高的問題,從(cong) 而控製住網上商品的價(jia) 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