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軍工資產上市再嚐試 中國重工擬開先例

    帶有軍(jun) 工背景的“國字號”企業(ye) 正試圖在其核心軍(jun) 品資產(chan) 與(yu) 資本市場之間尋求平衡,素來“神秘”的軍(jun) 品業(ye) 務再一次被推向了資本前沿。

  5月24日,中國大型造船企業(ye) ——[注冊(ce) 新加坡公司]中國重工(601989.SH)發布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dong)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船重工”)的書(shu) 麵通知,其正在籌劃與(yu) 本公司相關(guan) 的重大事項,涉及軍(jun) 工重大裝備總裝業(ye) 務,而這一資產(chan) 重組也“屬境內(nei) 資本市場重大無先例事項”。

  但目前,這一資產(chan) 騰挪仍需向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e) 及國有資產(chan) 管理等部門谘詢論證,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事實上,對於(yu) 中國重工而言,母公司欲將軍(jun) 品資產(chan) 注入其業(ye) 務板塊並不陌生,而在此前的數年裏,來自不同的軍(jun) 工企業(ye) 都曾嚐試將旗下利潤可觀的軍(jun) 工資產(chan) 進行整合,但受各種限製監管因素,進展不大。

  針對本次中國重工的“軍(jun) 工資產(chan) 證券化”,熟知軍(jun) 工企業(ye) 的一名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作為(wei) “資產(chan) 屬性相對敏感的軍(jun) 工企業(ye) ,(軍(jun) 工)資產(chan) 整合除了要獲得一般國資企業(ye) 監管部門的許可外,還要獲得其他相關(guan) 部門的批複”。

  “最終能不能成行,上層的表態以及政策是最關(guan) 鍵的,關(guan) 鍵在於(yu) 能否找到最好的平衡。”上述人士說。

  重組“第三波”

  作為(wei) 中國海軍(jun) 裝備的龍頭企業(ye) ,中國重工對其旗下資產(chan) 進行劃片梳理的戰略進行還在繼續。

  2011年2月,[新加坡公司注冊(ce) ]中國重工完成了第一次資產(chan) 重組,母公司中船重工等發行股票,購買(mai) 了包括大船重工、渤海重工、青島北船重工和山船重工在內(nei) 的四家公司股權,彼時,中船重工還承諾,將在未來三年內(nei) 將剩餘(yu) 18家公司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在完成四家公司的股權收購後,中國重工又於(yu) 當年4月拋出了新的定增融資方案,將包括武船重工、河柴重工、平陽重工、中南裝備、江峽船機、衡山機械及民船設計中心等7家公司收至囊中。

  “在整體(ti) 上市平台搭建完成後,中國重工又在很短的時間裏完成了兩(liang) 輪的資產(chan) 重組,基本的業(ye) 務框架就已經初具雛形了,現在擬注入軍(jun) 工資產(chan) 則是第三次資產(chan) 整合。”上述人士說。

  本報記者了解到,在中國重工的首輪資產(chan) 騰挪中,其注入上市公司的主要為(wei) 民船造修業(ye) 務,除了母公司掌控的軍(jun) 用船舶業(ye) 務外,中船重工80%左右的造修船業(ye) 務在該次重組進入上市平台。與(yu) 此同時,第二輪整合中,中國重工整合的資產(chan) 則主要為(wei) 潛艇、海上鑽井平台以及柴油機業(ye) 務。

  事實上,對於(yu) 試圖分階段推進旗下資產(chan) 重組的中國重工來說,其眼下欲“吸收”軍(jun) 品業(ye) 務的信號在其此前發布的“十二五”規劃中便已釋放端倪,本報記者查閱其製定的“十二五”規劃中指出,“公司軍(jun) 工和海洋工程業(ye) 務占收入比重將從(cong) 現在(2011年)的12.5%提升到18%。”

  來自華泰證券的調研報告中也指出,雖然包含軍(jun) 工的資產(chan) 在注入上市公司的時候實行了軍(jun) 民線分離,但軍(jun) 艦製造產(chan) 業(ye) 鏈的大部分價(jia) 值都會(hui) 置入上市公司,以驅逐艦、護衛艦為(wei) 例,一艘軍(jun) 艦的價(jia) 值量約有60%-70%在上市公司中。

  而本報記者查閱中國重工2012年度的財報則顯示,在其海洋工程、能源交通裝備、非船業(ye) 務等各業(ye) 務板塊中,軍(jun) 品收入的比重僅(jin) 為(wei) 8.61%,而對比母公司中船重工的軍(jun) 品收入,這一數據則相去甚遠。

  “母公司中船重工旗下的資產(chan) 很多,所以在政策層麵如果能夠獲得準許,軍(jun) 工資產(chan) 的注入就不成問題。”一名同業(ye) 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或開軍(jun) 工“資本潮”

  中國重工的一紙審批一旦放行,尾隨其後的其他軍(jun) 工企業(ye) 則無疑將先後效仿。

  事實上,早在200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國資委《關(guan) 於(yu) 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ye) 重組指導意見的通知》後,國內(nei) 軍(jun) 工企業(ye) “大動筋骨”的整合之勢就已磨刀霍霍,而在2008年後的兩(liang) 年裏,登陸資本市場的10餘(yu) 家帶有“軍(jun) 方背景”的上市公司也皆嚐試“吸納”軍(jun) 工資產(chan) ,但這一波“重金屬”資本潮則受製於(yu) 各類限製而無果而終。

  “軍(jun) 工資產(chan) 並非一般意義(yi) 上的企業(ye) 固定資產(chan) ,[新加坡注冊(ce) 公司]此前我國對軍(jun) 工資產(chan) 注入上市公司並未有十分鮮明的成功案例,國家層麵仍在考慮軍(jun) 工資產(chan) 的特殊性對國家安全和軍(jun) 隊建設帶來諸多影響。”中投顧問機械行業(ye) 研究員段嘉宣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

  但此前的受阻之旅並未就此打消軍(jun) 工企業(ye) 的整合思路,上述熟知軍(jun) 工產(chan) 業(ye) 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在軍(jun) 隊內(nei) 部,幾年來對軍(jun) 工企業(ye) “實行股份製改革,以及借力資本市場有效整合科研資源,推進戰略轉型的方向”的討論一直在持續,而依據此前國家層麵的設計方向,縮小與(yu) 發達國家在軍(jun) 工資產(chan) 證券化的差距則已成為(wei) 戰略方針。

  “關(guan) 鍵還是如何平衡的問題。”上述人士說。

  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除中國重工處於(yu) 籌劃資產(chan) 注入而停牌外,包括廣船國際、航空動力、中航電測等涉及軍(jun) 工業(ye) 務的上市公司皆處於(yu) 停牌階段,而停牌原因則均屬於(yu) “正在籌劃重大事項。”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