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國務院一月三提簡政放權 下月或公布名單

不足一個(ge) 月,國務院已三次強調簡政放權。

昨日,國務院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hui) 議,[薩摩亞(ya) 公司注冊(ce) ]動員部署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工作。李克強總理強調,要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八屆二中全會(hui) 和國務院第一次全體(ti) 會(hui) 議精神,處理好政府與(yu) 市場、政府與(yu) 社會(hui) 的關(guan) 係,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激發市場主體(ti) 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nei) 生動力。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從(cong) 國家發改委獲悉,首批下放權限項目主要集中在電力領域。相關(guan) 部門將從(cong) 6月開始,適時公布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名單。

發改委人士透露,在最近幾批的放權中,化解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是重要目標之一。在昨日的會(hui) 議上,李克強強調要堅決(jue) 完成遏製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行業(ye) 盲目擴張等硬任務。

穩增長刻不容緩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9.3%,較3月份上升0.4個(ge) 百分點。4月經濟再次弱於(yu) 市場預期,無論投資、消費,還是工業(ye) 的同比增速都低於(yu) 市場一致預期,特別是支撐中國經濟回暖的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增速繼續回調。

財經分析人士稱,數據顯示我國宏觀經濟目前“穩增長”迫切。與(yu) 過去立項投資的策略不同,李克強在昨日會(hui) 議上指出,轉變政府職能,是在當前形勢下穩增長、控通脹、防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舉(ju) 措,也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到這一階段的客觀要求。

李克強強調,要以簡政放權穩增長。[薩摩亞(ya) 注冊(ce) 公司]市場主體(ti) 是社會(hui) 財富的創造者,是經濟發展內(nei) 生動力的源泉。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打開轉變政府職能這扇大門,激發市場主體(ti) 發展活力和創造力,這是不花錢能辦事、少花錢多辦事的“良方”。

某外資銀行分析師對本報表示,高層示意優(you) 先把含金量高的、對穩增長見效快的審批權放下去,以市場化的手段來刺激經濟的做法非常大膽。但配合其餘(yu) 條款來看,國家在大力“放”的同時更強調“管”。

此外,李克強還提出要以簡政放權推轉型和以簡政放權促就業(ye) 。隨著699萬(wan) 畢業(ye) 生就業(ye) 季來臨(lin) ,保就業(ye) 、保增長任務艱巨。

6月起公布下放審批名單

新一屆政府成立一個(ge) 多月內(nei) ,兩(liang) 次召開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共取消和下放了133項行政審批事項。然而,目前並沒有明確的官方下放名錄公布。

記者近日從(cong) 國家發改委相關(guan) 人士處獲悉,4月底,發改委已將相關(guan) 下放名錄遞交有關(guan) 部門。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安排,國家發改委將在6月前發布新修訂的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修改出台投資項目審批、核準、備案管理辦法,公布取消審批投資項目、下放地方審批的項目。

事實上,自2001年9月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工作全麵啟動以來,10年內(nei) 國務院取消和調整的行政審批項目超過2000多項,其中包括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減少和下放生產(chan) 經營活動審批事項、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減少專(zhuan) 項轉移支付和收費、減少部門職責交叉和分散等。

該人士介紹,近期下放的133個(ge) 審批項目,主要是與(yu) 企業(ye) 投資審批事項緊密相關(guan) 的行政審批事項,旨在減少中央職能部門對地方及市場主體(ti) 的直接微觀幹預。發改委首批下放項目主要集中在電力行業(ye) ,其中將大幅下放水電、火電、風電、電網、油氣管道等能源項目審批權限。

遏製產(chan) 能過剩

2012年以來,受全球經濟複蘇乏力的影響,我國工業(ye) 領域產(chan) 能過剩問題日益突出,部分行業(ye) 甚至出現了絕對過剩。一季度末,鋼鐵行業(ye) 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呈現出繼續上揚態勢,整體(ti) 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高達61.52%,環比繼續上升。類似的行業(ye) 還有玻璃、水電、水泥、光伏、有色金屬等等。盡管虧(kui) 損嚴(yan) 重,但諸多領域新建項目仍屢禁不止。

“要騰出更多精力抓大事、議長遠、謀全局,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和權威性,堅決(jue) 完成遏製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行業(ye) 盲目擴張等硬任務。”李克強在昨日會(hui) 議上說。

賽迪智庫世界工業(ye) 研究所近日發表文章指出,[注冊(ce) 盧森堡公司]要遏製產(chan) 能過剩,需堅持“市場調節機製為(wei) 主,政府幹預為(wei) 輔”的原則。撰文者呂萍認為(wei) ,發達國家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遇到產(chan) 能過剩問題主要通過市場調節機製,政府通常發揮引導性指向性作用,少見生硬的扶植手段和過多的幹預手段。

上述發改委人士介紹,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一直是國家關(guan) 注和調控的重點,化解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已經成為(wei) 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從(cong) 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很多調控和引導政策,但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近日媒體(ti) 報道稱,國家準備出台“關(guan) 於(yu) 化解產(chan) 能過剩指導意見”,多部委正對此積極調研並製定相關(guan) 意見,不久將以書(shu) 麵形式報送國務院。

根據總的規劃,今後將嚴(yan) 控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新增項目,違規建設項目也將嚴(yan) 厲整治。另一方麵,通過能耗指標、環保核查標準、銀行信貸、問責製等提高行業(ye) 門檻,以市場化手段實現優(you) 勝劣汰,從(cong) 而防止產(chan) 能過剩進一步惡化。

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稱,化解產(chan) 能過剩的思路是“疏堵結合”,既要淘汰落後,加大兼並重組,又要提高行業(ye) 門檻,嚴(yan) 格限製新增項目。

工信部部長苗圩日前也表示,要解決(jue) 這一問題,還要盡快改變依靠行政審批的管理方式,轉向更積極推動完善市場機製和減少政府幹預,當務之急是嚴(yan) 格市場準入,推動產(chan) 業(ye) 政策、財政政策、土地政策、環保政策聯動。

“今年將出‘重拳’治理(產(chan) 能)過剩問題,這是肯定的。”上述發改委人士稱。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