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央行:銀行業2013年至少補充1萬億資本金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鬆成撰文稱,假設我國今年新增8.5萬(wan) 億(yi) 元至9萬(wan) 億(yi) 元貸款,按12%的資本充足率簡單估算,不考慮其他表內(nei) 外風險資產(chan) 增長,[注冊(ce) 新西蘭(lan) 公司]僅(jin) 此一項需增加約1萬(wan) 億(yi) 元資本金;按照2010年、2011年上市銀行資本補充的來源推算,今年銀行業(ye) 需要實現淨利潤1萬(wan) 億(yi) 元至1.1萬(wan) 億(yi) 元才能滿足貸款增長對資本補充的需要。

《中國金融》雜誌是央行主管的全國性金融政策類雜誌,央行官員發表在該雜誌上的文章時常透露些政策信號,或是點評當下的經濟金融形勢。

盛鬆成表示,現階段,我國仍以間接融資為(wei) 主。短期內(nei) ,銀行信貸增速不會(hui) 明顯放緩。為(wei) 滿足實體(ti) 經濟不斷增長的貸款需求,銀行必須獲得持續的資本金補充。目前內(nei) 源性融資已占我國上市銀行核心資本增加額的60%以上,用利潤補充資本是銀行業(ye) 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他認為(wei) ,按照目前的盈利能力,我國銀行業(ye) 能夠滿足正常的貸款需求,並能夠有效抵禦未來可能發生的經營風險。2012年末,我國商業(ye) 銀行資本充足率13.3%,高於(yu) 巴塞爾協議要求。

最近幾年,我國銀行業(ye) 已經經曆了幾次再融資潮。隨著銀監會(hui) 《商業(ye) 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2013年初的實行,國內(nei) 銀行業(ye) 的資本充足率出現普遍下降,這進一步加大了商業(ye) 銀行的資本補充壓力。

一季報數據顯示,已公布資本數據的11家上市銀行中,6家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降幅度超過了1個(ge) 百分點。核心資本充足率方麵,有2家銀行下降幅度超過了1個(ge) 百分點,其餘(yu) 的普遍下降幅度在0.2到0.8個(ge) 百分點之間。

央行副行長劉士餘(yu) 此前也撰文稱,據測算,如果5家大型商業(ye) 銀行保持現有的增長水平和內(nei) 源融資比例,2014年將首次出現資本缺口405億(yi) 元,[新西蘭(lan) 公司注冊(ce) ]2017年資本缺口累計將達到1.66萬(wan) 億(yi) 元;如果利潤在現有水平上下降30%,則資本缺口在2014年達3836億(yi) 元,在2017年則累計達2.82萬(wan) 億(yi) 元。

盛鬆成表示,銀行可以通過淨利潤留存、發行次級債(zhai) 和資本市場融資等方式補充資本,但過於(yu) 依賴外部融資會(hui) 衝(chong) 擊資本市場。他認為(wei) ,來自淨利潤留存的內(nei) 源性融資,是目前我國銀行業(ye) 補充核心資本的主要渠道。2010年和2011年,上市銀行增加的1.5萬(wan) 億(yi) 元核心資本中,近1萬(wan) 億(yi) 元來自淨利潤(包括未分配利潤轉增資本、盈餘(yu) 公積和一般風險準備),占比60%以上。近1萬(wan) 億(yi) 元的淨利潤留存占同期上市銀行撥備前利潤的42%。內(nei) 源性融資不僅(jin) 為(wei) 銀行業(ye) 持續支持實體(ti) 經濟提供了資本保障,也減輕了外部融資對資本市場的衝(chong) 擊。

劉士餘(yu) 指出,近5年來,我國商業(ye) 銀行資產(chan) 規模年平均增長率達20%,資本消耗年平均增長則高達25 .8%,商業(ye) 銀行通過外源性融資方式補充資本約1.33萬(wan) 億(yi) 元。他認為(wei) ,依靠外源融資的資本補充機製可以短期內(nei) 緩解資本金的壓力,但長期必須通過內(nei) 部積累建立新的資本補充機製,增強盈利能力,並加強風險管理和成本管理。劉士餘(yu) 判斷,銀行表內(nei) 資產(chan) 擴張麵臨(lin) 越來越大的補充資本的壓力,依靠表內(nei) 資產(chan) 擴張的粗放經營方式不可持續。[新西蘭(lan) 注冊(ce) 公司]

在盛鬆成看來,長期來看,隨著利率市場化和直接融資的發展,銀行息差可能縮小,利潤增速可能下降,未來銀行業(ye) 需要調整經營發展戰略,拓展盈利空間。如果不改善業(ye) 務結構,銀行盈利增速可能下降。因此,銀行業(ye) 需要加快業(ye) 務轉型,發展金融市場 業(ye) 務,提高中間業(ye) 務收入,以調整利潤結構,拓展盈利空間。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