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ya) ,大約兩(liang) 個(ge) 月前,[注冊(ce) 塞舌爾公司]各大商場、藥品保健品店聯合采取保護自家嬰兒(er) 行動,每人每次限購4罐嬰兒(er) 奶粉。店內(nei) 監控係統將收集到的數據輸入收銀係統,24小時內(nei) 超量或反複購買(mai) 者,電腦拒絕通過。當地郵局原本也曾表示要限製奶粉郵寄量,但由於(yu) 市場從(cong) 源頭上卡住購買(mai) 量,郵局認為(wei) 沒必要再設卡,但提高了郵寄費。現在,寄奶粉的價(jia) 格基本上與(yu) 奶粉價(jia) 格相當,如果加上保險費,比奶粉價(jia) 格還要高一些。
德國奶粉限購是從(cong) 1月底開始的,德國最大的日用品連鎖店DM以及ROSSMANN等大連鎖店在奶粉櫃台貼警示稱,“每位顧客最多隻能買(mai) 3包奶粉”。近來,DM超市的限購規定又“升級”,不但限購3包,還要求出示孩子的身份證明或帶著孩子才能買(mai) 。德國海關(guan) 也一般隻允許華人一次往中國寄5包奶粉。因此很多國內(nei) 的人通過外國人代購,或通過德國食品商代買(mai) 。
新西蘭(lan) 多家主要超市早在2012年初開始,就在嬰兒(er) 奶粉專(zhuan) 區貼出“每人每次限購兩(liang) 罐奶粉”,還特別用中文大號字體(ti) 注明。這一限購令在2012年9月“升級”,新西蘭(lan) 官方聲明稱,一切將奶製品帶離新西蘭(lan) 本土的行為(wei) 都被視為(wei) 輸出,包括網購及親(qin) 友贈送等渠道,而隻有注冊(ce) 備案的出口商才有資格輸出包括嬰兒(er) 配方奶粉在內(nei) 的奶製品,因此,個(ge) 人代購的奶粉無法從(cong) 新西蘭(lan) 海關(guan) 清關(guan) ,將被限令退回寄貨人。目前的做法是,由新西蘭(lan) 當地具有RMP(風險管理認證)資質的華人食品公司和物流公司在當地代售奶粉,收集到一定數量訂單後,統一向一家名為(wei) GILMOURS的超市下單,再由具有資質的物流企業(ye) 轉運回國。這種模式下,網購回國的新西蘭(lan) 奶粉在新西蘭(lan) 當地的采購成本較之前從(cong) 當地超市直接采購上漲約15%至20%。但好處是,新西蘭(lan) 政府征收到了出口關(guan) 稅,GILMOURS超市賺取了銷售利潤,華人食品公司和物流公司賺取了奶粉差價(jia) 和物流利潤。
全球性的奶粉限購波及英國。英國《金融時報》4月8日稱,[注冊(ce) 薩摩亞(ya) 公司]一些超市4月開始限製顧客隻能購買(mai) 兩(liang) 罐嬰兒(er) 配方奶粉。此前數月,德國、新西蘭(lan) 、澳大利亞(ya) 等國已推行嬰兒(er) 奶粉限購。外電普遍認為(wei) ,原因在於(yu) 中國對外國產(chan) 奶粉的需求量“大得可怕”。
英國廣播公司8日稱,英國規模最大的幾家連鎖超市,莫裏森、森寶利、阿斯達以及樂(le) 購已從(cong) 近期開始宣布限購兩(liang) 罐嬰兒(er) 奶粉。《環球時報》記者走訪上述幾家超市時看到,奶粉貨架上已貼上購買(mai) 須知。記者向一家超市的值班經理詢問原因時,對方表示這是總部的安排,沒有特別指出要注意哪一類顧客有過多購買(mai) 奶粉行為(wei) 。但英國媒體(ti) 普遍認為(wei) ,這和中國近期出現的奶粉搶購潮有直接關(guan) 係。英國零售商協會(hui) 的發言人理查德·多德對《金融時報》稱,[薩摩亞(ya) 公司注冊(ce) ]相信這樣的新規定是應生產(chan) 商要求推出的。生產(chan) 商認為(wei) ,某些有組織的顧客群體(ti) 可能會(hui) 大舉(ju) 買(mai) 入奶粉之後再出口,對企業(ye) 利益造成傷(shang) 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