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證監會(hui) 主席易人之際尤需強調,任何對於(yu) 這一市場化思路的猶疑甚至逆轉,都會(hui) 形成新的製度溝壑,而往返奔突之際喪(sang) 失的將是市場信心。[注冊(ce) 盧森堡公司]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郭-肖的政策連續性是必然而非選擇題。
中國證監會(hui) 主席不好當,這點盡人皆知。最為(wei) 棘手之事,即為(wei) 如何麵對股指漲落。既得利益團體(ti) 每常打著維護“投資者利益”的旗號,用指數“綁架”監管者;而如果將“把股指搞上去”作為(wei) 政治任務,則證監會(hui) 主席更易進退失據。長期以來,不少論者也常常把證監會(hui) 主席任內(nei) 的指數漲跌,看作衡量其監管成敗的標尺,這不但毫無依據,還會(hui) 產(chan) 生負麵的心理效應,仿佛證監會(hui) 主席的主要任務就是利用各種政策性手段推高指數—豈不知那隻會(hui) 一次次強化政策市特征,短暫快感過去後,被洗劫的還是中小投資者;基本麵、市場結構和監管體(ti) 製如不提升,市場依舊是熊途漫漫。
在曆任證監會(hui) 主席中,2000年出任證監會(hui) 主席的周小川曾明確提出,監管部門不應管股指漲跌,主要任務是監管。同時,他連續出台改革措施,並嚐試證監會(hui) 自我削權。令人遺憾的是,周小川任職僅(jin) 34個(ge) 月即行離開,證監會(hui) 工作重心隨之他移。在郭樹清任上,除了“對A股有信心”“看好藍籌股”這類鼓舞市場的個(ge) 人言辭,沒有製定任何對指數有直接拉升作用的政策。麵對低迷的股市,郭樹清的主要思路不是向高層要政策要資源,而是立足於(yu) 資本市場本身,靠機構創新、政策創新來激發市場活力。
往昔改革者的命運似乎證明,證券監管高層隻有向股市利益屈服,才能獲得擁戴和肯定;隻有人造牛市,才能皆大歡喜。而郭樹清以他的努力改寫(xie) 了這種“定律”。在離任之際,郭樹清的聲望已經升至相當高度。這個(ge) 市場的絕大部分從(cong) 業(ye) 者不希望看到他離開,不僅(jin) 因為(wei) 他提倡的藍籌股價(jia) 值確實有所回升,更擔心他主持的有益於(yu) 資本市場健康、長遠發展的改革可能前功盡棄。
當此證監會(hui) 主席接棒之際,我們(men) 願向繼任者進一言:股指自有起伏,無論牛熊,應讓它成為(wei) 經濟真正的“晴雨表”,一廂情願的“維穩”、拔高都有違經濟規律,為(wei) 智者所不取。
股市是巨大的利益場,每一類參與(yu) 者都有其明確取向。對於(yu) 未來的證監會(hui) 主席來說,堅持公開、公正、公平,逐步減少行政性審批,回歸監管本職,是為(wei) 主要改革方向,也是證券市場長期利好。這正與(yu) 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綱領相一致。
肖鋼主席行事低調,此前的職業(ye) 生涯均在央行和商業(ye) 銀行度過,外界尚難以知曉其對證券市場的見解。但觀其既往,肖鋼推進改革,尊重市場,警惕風險,具國際視野。如果他能將此風格和思路引入新職,證監改革就不會(hui) 半途而廢;具體(ti) 改革路徑和策略或有不同,但監管哲學應一以貫之。在3月17日的證監會(hui) 人事交接會(hui) 議上,肖鋼亦表示將保持政策的連續性,這是一個(ge) 好的開端。
肖鋼推進改革,尊重市場,警惕風險,具國際視野。
將此風格和思路引入新職,證監改革就不會(hui) 半途而廢
郭樹清成為(wei) 任期最短的一任證監會(hui) 主席,人們(men) 難以知道他是否有壯誌未酬之感。對其突然離任,3月18日周一的股市以一根長陰線予以回應;[盧森堡公司注冊(ce) ]對肖鋼履新,投資者充滿疑惑亦充滿期待。
對於(yu) 亟需製度轉型的中國證券市場而言,郭樹清任職17個(ge) 月即遽然離開,絕非幸事。在其任內(nei) 推出的諸多市場化新政,大多著眼中長期的製度變革,對於(yu) 行業(ye) 和市場結構轉型的影響需要數年經營方能彰顯功效。諸如券商、基金業(ye) 務的創新鬆綁,需要持續推進才能防止體(ti) 製複歸;債(zhai) 券和資產(chan) 證券化市場的建設,一旦停滯或轉向即形成“斷頭路”;至於(yu) 稽查“零容忍”,更是氣可鼓而不可泄。因此,當下的中國證券市場最需要監管政策保持連續。這或不宜表述為(wei) 絕對的“郭規肖隨”,但是,新任證監會(hui) 主席有責任深化改革、繼往開來,則是毫無疑義(yi) 的。此次人事更替,促使人們(men) 深入反思,中國究竟需要什麽(me) 樣的證監會(hui) 主席。
過去一年多的監管改革是多方麵的,其中改革的“硬骨頭”,仍是建立市場化的發行製度與(yu) 退市製度。郭樹清新政並未徹底解決(jue) 現行發行體(ti) 製的行政審批問題,但改革方向已明。證監會(hui) 調加快退市步伐,提高企業(ye) 資產(chan) 重組的標準,同時加強IPO審核透明化,嚴(yan) 查財務造假問題。人們(men) 難忘郭樹清上任伊始[盧森堡注冊(ce) 公司]“IPO不審行不行”的發問,此問流露出一位銳意改革者的開放態度。
郭樹清新政的核心精神在於(yu) 依靠市場而非行政之手配置資源,政府回歸服務者和監督者的本位。這一理路隻有進一步加強和深化,才能修成正果;這一精神對於(yu) 未來的證監會(hui) 主席們(men) ,具有恒久的價(jia)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