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整體(ti) 經濟在2009年開人代會(hui) 的時候開始有所好轉,盡管當時的數據還很扭曲,解釋不了。經過2009年二季度的調整,[注冊(ce) 新加坡公司]上半年形勢就比較明朗,經濟開始回潮。
當然,應對危機采取的措施,隻是在特殊情況下采取的特殊辦法,而不是常規措施。在當時經濟大幅度下滑的情況下,用通俗的話說,這些措施是強心針,否則經濟就有可能崩潰。
當然,這些措施也會(hui) 產(chan) 生一些負麵影響,比如現在大家評論的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一年增長30%多,造成地方債(zhai) 務問題,產(chan) 能過剩問題。再比如說我們(men) 搞技術改造力度還不夠,創新能力不強。還比如說淘汰落後、節能減排力度不夠。
在那種情況下,淘汰落後工作非常難,怎麽(me) 能讓市場機製去起作用?首先是企業(ye) 能夠保住,能夠活下來。
我記得當時在工業(ye) 企業(ye) 中有一句口號,叫做“在金融危機中不裁員、不減薪”。這個(ge) 口號對不對?我覺得對,在當時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穩定,必須是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抱團取暖,這是對的。但回過頭來仔細琢磨這兩(liang) 句話,它不符合市場規律。在那種極端困難的時候,肯定要有企業(ye) 破產(chan) ,有企業(ye) 退出,肯定要下崗分流,肯定要減少收入,獎金也不能再發那麽(me) 多了。在極度困難的時候不減薪,不減人,什麽(me) 時候減薪減人?所以,實事求是講,改革在那種情況下可能要放緩一點。
當時最迫切的任務是要穩定增長,[新加坡公司注冊(ce) ]不要使經濟下滑,以致負增長。真如此,問題就嚴(yan) 重了。工業(ye) 如果負增長,GDP肯定就負了,那個(ge) 影響就大了。所以,現在回過頭來,要客觀、科學的總結中央應對危機的一係列決(jue) 策。
剛才說的情況是2008全球經濟危機前三年的情況。後兩(liang) 年遇到的問題和那個(ge) 時候遇到的問題又有不同,它比較平緩平滑。
首先,宏觀調控所希望看到的經濟速度不能再那麽(me) 高,那麽(me) 高的速度,環境支撐不了,能源支撐不了,資源支撐不了,進口依存度越來越高。其次,經濟發展也不能再過度依賴於(yu) 國際市場,國際市場一蕭條,進出口大幅度下滑,我們(men) 就要被迫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主線。經濟運行到那時,既有大勢的問題,也有積累的問題,還有眼前矛盾交織的問題,防止經濟過快下滑。所以,中央在宏觀調控上采取了一些辦法。
這些辦法各有評說,有不同意見,但總的來看還是起效果的。
我覺得,現在提出的一些措施都是應對危機以後,總結經驗教訓得出來的,是得當的。比如,我們(men) 要把發展建立在以擴大內(nei) 需為(wei) 主的基點上,不能過分依賴於(yu) 國際市場。擴大內(nei) 需是兩(liang) 個(ge) 方麵,一個(ge) 是消費,一個(ge) 是投資,更主要依靠消費拉動。這就提到分配製度的改革,提到產(chan) 品的品種、質量,讓人民放心,提到社會(hui) 保障,讓人民解除後顧之憂。我們(men) 還提出投資拉動的規模不能過大,年增長30%多不行,現在降到20%。更主要是調整投資結構,更多靠內(nei) 涵式發展,靠技術改造拉動,淘汰落後,防止避免化解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提出創新驅動企業(ye) 是主體(ti) ,這一路徑解決(jue) 了我們(men) 的核心技術、關(guan) 鍵技術、發展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提出加快改革開放,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推動改革開放,在改革上要有總體(ti) 設計,頂層設計,要有路徑圖,要有時間表。而且重點指出了財政、稅收、價(jia) 格、金融和其他方麵的改革,都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我覺得這些正確的政策,都是在總結應對危機的經驗和不足上得出來正確的途徑。
因此,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部分最後一句話說,“實踐證明,這些決(jue) 策部署是完全正確的。”我覺得應該統一認識。
我們(men) 要總結應對危機的經驗不足,或者是教訓。但是要在那個(ge) 特定的環境下,特定的情況下采取一些非常規的措施,有些是迫不得已,第一,經濟不能垮掉,企業(ye) 不要垮掉,用張德江同誌的話講“要留住企業(ye) 這個(ge) 根”,這些措施曆史自有評說,我覺得現在不能反過來對應對危機的那些措施進行過多的指責,這也不是實事求是。
所以,我很讚同這句話,[新加坡注冊(ce) 公司]“實踐證明,這些決(jue) 策部署是完全正確的”。回過頭來,情況變了,形勢變了,過去有些做法現在不能延續,某些刺激消費的政策又要退出。
對於(yu) “1.6升汽車購置稅減半”,就有人批評,城市道路搞成那麽(me) 堵,都是工信部搞的。你們(men) 說發展小排量汽車,這個(ge) 批評我們(men) 也要聽,也有道理,但你不能說當時的決(jue) 策是錯誤的,如果沒有那個(ge) 決(jue) 策,汽車工業(ye) 垮掉了,它的產(chan) 業(ye) 鏈很長,我們(men) 的損失可能更大。
一件事情不能十全十美,總是有利有弊,我覺得現在應該是花點力氣總結我們(men) 應對危機的經驗和不足,以利於(yu) 我們(men) 今後怎麽(me) 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把速度適當放緩,更加推動改革,推動創新,推動開放,使我們(men) 的經濟健康發展。
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在人民大會(hui) 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代表國務院作政府工作報告,向大會(hui) 報告過去五年的政府工作,並對今年工作提出建議。在京出席第十二屆全國政治協商會(hui) 議的全國政協委員列席了這次會(hui) 議。
溫家寶請各位人大代表審議國務院工作報告,並請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的第一部分談到,“回首這五年,麵對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多變、持續低迷的嚴(yan) 峻挑戰,中央科學判斷、果斷決(jue) 策,有效避免了我國現代化進程因巨大的外部衝(chong) 擊而出現大的波折,實踐證明這些決(jue) 策部署是完全正確的。”
李毅中委員在參與(yu) 當日下午全國政協經濟界別小組討論時發言稱,他很讚同總理的這個(ge) 結論,“實踐證明,當時的部署是完全正確的”,現在不能反過來對應對危機的措施過多指責,這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李毅中說,回頭看,形勢變了,原來的刺激政策需要退出,但不能說當時的決(jue) 策是錯誤的。一件事情不能十全十美,總是有利有弊。現在應該花力氣總結我們(men) 應對危機的經驗和不足,以利於(yu) 未來怎麽(me) 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適當降低經濟增速,推動改革、創新、開放,使我們(men) 的經濟健康發展。
以下為(wei) 李毅中小組討論發言實錄:
李毅中:2007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定調是“穩健的財政政策,適度從(cong) 緊的貨幣政策”,當時還要防止經濟過熱。但僅(jin) 半年,到2008年7月,就改成“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是180度的轉彎,是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wei) 之。
我記得在6月底,“5.12”汶川地震剛剛安定下來,我陪總理到江蘇無錫國棉一廠視察。這次視察前,不斷有簡報和信息反映紡織行業(ye) 全行業(ye) 虧(kui) 損,出口出不去,導致出口型企業(ye) 停產(chan) 、關(guan) 門、倒閉、工人下崗失業(ye) 。
在現場的小型座談會(hui) 上,總理就問無錫國棉一廠的老總,“你講講紡織工業(ye) 怎麽(me) 了,出現了什麽(me) 問題?”老總是一個(ge) “老紡織”,他說,“總理你讓我講真話還是讓我講假話?”總理說,“當然講真話,怎麽(me) 能講假話。”老總就說,現在的紡織行業(ye) 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一年。
我們(men) 當時一聽都一震。改革開放三十年形勢大好,你怎麽(me) 說最困難。
這位“老紡織”詳細講了從(cong) 2007年年底出現的國際經濟低迷,出口出不去,紡織占了出口量接近三分之一,這是紡織行業(ye) 的狀況。他說,“我們(men) 無錫國棉一廠是全國紡織行業(ye) 的排頭兵,我現在都是這麽(me) 個(ge) 狀況,整個(ge) 行業(ye) 可想而知了。”
經過調查研究以後,政府很快做出了出口退稅一次、兩(liang) 次、三次鼓勵出口的一係列政策。後來經過調研,又出台了10個(ge) 產(chan) 業(ye) 調整振興(xing) 規劃,這個(ge) 規劃既不是中長期規劃,也不是十一五、十二五規劃,而是應對危機三年解決(jue) 一些突出的問題。
中央政府在2008年年底出台投資拉動政策,開始是2008年4季度先拿了4000億(yi) 元,後來擴展到整個(ge) 4萬(wan) 億(yi) 的投入,中央財政拿出來10800億(yi) ,現在是11200多億(yi) 。
3G牌照提前發放也屬於(yu) 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的短期應對措施。2008年12月25日,張德江同誌突然給我打電話,說3G牌照馬上發。我以為(wei) 聽錯了,因為(wei) 原來計劃第二年人代會(hui) 以後發。現在要求馬上發,是因為(wei) 總理下決(jue) 心了。
當時3G牌照發放本身的條件已經成熟,再加上一個(ge) 特殊的因素,而且三大運營商都有自有資金,不需要銀行貸款,拿出2000億(yi) 的自有資金就可以拉動6000億(yi) 的投入,這對應對危機能起重大作用,所以決(jue) 定提前發放。
再比如1.6升汽車排量以下購置稅減半的問題。這個(ge) 政策的確把潛在的購車需求提前釋放了,使已經走下坡路的汽車工業(ye) 扭虧(kui) 為(wei) 盈,而汽車工業(ye) 在2008年7、8月時出現了全行業(ye) 虧(kui) 損。
我記得2008年12月初的時候,總理給我打電話,說美國政府拿出幾百億(yi) 美金扶植三大汽車,德國政府獎勵購買(mai) 汽車,一輛車補貼5000馬克,我們(men) 有什麽(me) 辦法拉動經濟呢?一個(ge) 股市,一個(ge) 房市,一個(ge) 車市,趕緊商量,發改委和財政部拿出方案來。
經過各方醞釀以後,提出來1.6升排量以下購置稅減半。決(jue) 定這個(ge) 政策的時候,財政部已經捉襟見肘。我記得和謝旭人(編輯注:時任中國財政部部長)商量,他說,毅中你別再出主意了,我兜裏沒錢了。
我記得後來還是下決(jue) 心出台了這個(ge) 政策。出台在2009年春節前,趕上購車的高峰。出台以後到2月份形勢大為(wei) 好轉,汽車工業(ye) 扭虧(kui) 為(wei) 盈,以至於(yu) 創造了2009年這一年世界汽車工業(ye) 蕭條而我們(men) 的汽車產(chan) 量一年增長7%的奇跡。
我舉(ju) 的這些例子最後形成的是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講的一攬子計劃。什麽(me) 一攬子計劃呢?
一是投資拉動。投資拉動中,基礎設施是一部分,主要還是在民生工程、公益性工程、農(nong) 田水利,再加上基礎設施,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飛機場等等。
二是十大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規劃。調整振興(xing) 規劃,是因為(wei)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主要體(ti) 現在實體(ti) 經濟。實體(ti) 經濟主要是工業(ye) ,工業(ye) 主要是這九個(ge) 工業(ye) 行業(ye) 加上流通,當時想搞房地產(chan) ,搞不出來,所以,它是有針對性的對症下藥。
三是16項科技重大專(zhuan) 項。項目現在還在攻關(guan) ,追加投資;鼓勵企業(ye) 進行技術改造,一年拿200億(yi) 中央財政貼息,兩(liang) 年拿400億(yi) ,帶動10700億(yi) 技術改造投入。
四是健全社保。社保方麵的改革是老百姓解除後顧之憂,願意把錢拿出來去拉動消費,它是一攬子計劃中的一部分。
當時的經濟形勢非常不好。從(cong) 工業(ye) 來看,2008年6月份,當月工業(ye) 增加值增幅16%,接著像過山車似的急劇下滑,16%、14%、13%、10%、8%、7%、6%、最低到了2009年1、2月份,工業(ye) 增加值增幅僅(jin) 為(wei) 2.8%。
當時總理擔心經濟出現負增長,真出現負增長,影響就會(hui) 很大。經過中央的審時度勢,充分調查研究,全國人民上下團結一致,各地方、各行業(ye) 努力之後,必須承認中國是率先走經濟低穀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