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仍在做新嚐試

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或受壓

今年1月,[馬紹爾公司注冊(ce) ]中行台北分行與(yu) 央行簽訂了人民幣清算協議,成為(wei) 台灣人民幣業(ye) 務清算行,正式開始為(wei) 參加行開立人民幣賬戶、辦理人民幣清算及結算、提供人民幣購售及人民幣拆借等服務。

截至2月5日,已有46家銀行(外匯指定銀行和離岸金融機構)與(yu) 中行台北分行簽訂人民幣清算協議,在該行開立了清算及結算賬戶。2月6日,台灣人民幣業(ye) 務正式啟動,第一天人民幣存款額就已經達到13億(yi) 元。

“隨著新政策的推出,到2013年底,台灣的人民幣存款可能會(hui) 激增至1000億(yi) 元。”德意誌銀行大中華區高級策略師劉立男預計,在接下來的兩(liang) 到三年裏,受企業(ye) 或機構投資者以及個(ge) 人投資者資產(chan) 分配或資產(chan) 多元化需求的影響,台灣人民幣存款將增至2000億(yi) 元。

目前,台灣銀行提供的一年期人民幣存款利率一般在2.08%至2.38%之間,與(yu) 香港市場基本一致,隨著台灣的銀行開始提供人民幣相關(guan) 的資產(chan) 管理、投資和保險產(chan) 品,台灣人民幣業(ye) 務的發展可能會(hui) 對香港的人民幣流動性帶來一定壓力。[馬紹爾注冊(ce) 公司]

劉立男認為(wei) ,隨著台灣人民幣清算中心地位的確定,一些原本將人民幣資金存在香港銀行的台灣客戶(企業(ye) 客戶),可能會(hui) 選擇將這部分資產(chan) 轉回自己更熟悉的台灣銀行,這個(ge) 因素可能會(hui) 助長台灣人民幣存款量的增長。她預期,2013年底1000億(yi) 元規模的人民幣存款中,有400億(yi) 至500億(yi) 元可能是台灣居民或企業(ye) 從(cong) 香港轉移而來。

“台灣與(yu) 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流動資產(chan) 是完全可替代的。”劉立男指出,一方麵,兩(liang) 個(ge) 離岸人民幣市場之間沒有任何關(guan) 於(yu) 人民幣流動的限製,另一方麵,對於(yu) 貿易相關(guan) 的人民幣交易,雙方市場的銀行都可進入在岸美元人民幣匯率窗口。

今年年初,台灣中國信托商業(ye) 銀行宣布計劃在春節後發行台灣首隻人民幣債(zhai) 券,總規模約相當於(yu) 50億(yi) 新台幣,年期為(wei) 兩(liang) 至五年。

“香港的債(zhai) 券市場要比台灣發達。”景順聯席投資總監戴福來認為(wei) ,盡管港幣債(zhai) 券市場發展較差,但離岸人民幣債(zhai) 券的情況則不一樣。“(香港債(zhai) 券市場不發達)主要是因為(wei) 利率太低,(另一方麵)貨幣訂住美元缺乏升值預期,但人民幣債(zhai) 券的利率比較有吸引力,人民幣本身也有升值潛力。”

另一個(ge) “競爭(zheng) 對手”新加坡今年也有了自己的業(ye) 務清算行。2月8日,人行授權工行新加坡分行擔任新加坡人民幣業(ye) 務清算銀行,為(wei) 新加坡的金融機構打開了一個(ge) 新的窗口。

“ (新加坡的金融機構)將可以直接通過美元人民幣市場得到人民幣供給,而不是依賴於(yu) 中銀香港或內(nei) 地的往來銀行進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劉立男指出,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人民幣在東(dong) 南亞(ya) 地區的使用。

今年,台灣和新加坡人民幣業(ye) 務的發展,也打破了香港唯一離岸人民幣業(ye) 務清算行的地位。

“三地在政策層麵沒有明顯差別,在清算安排上也非常接近。”劉立男認為(wei) ,對於(yu) 同在一個(ge) 時區的新加坡、香港和台灣來說,人民幣業(ye) 務的發展將更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每個(ge) 區域對人民幣投資的興(xing) 趣、可選擇人民幣投資的政策等本地因素。

不過,與(yu) “新起之秀”相比,香港依然還有先發優(you) 勢,盡管台灣已經計劃試水人民幣債(zhai) 券,但目前在台灣可供投資的人民幣資產(chan) 仍然非常有限。

“台灣和新加坡仍在發展,在交易量和市場地位上與(yu) 香港還不具有可比性。”劉立男坦言。

目前,台灣機構及個(ge) 人投資者進入在岸人民幣市場的投資渠道(如在岸人民幣銀行間債(zhai) 券、RQFII及QFII2)仍未確定,最終方案可能在今年上半年敲定,這也就意味著多數台灣投資者隻能把人民幣資產(chan) 投資於(yu) 香港離岸人民幣債(zhai) 券市場。

[注冊(ce) 新加坡公司]“越多投資者參與(yu) 越好,說明整個(ge) 市場在成長。”戴福來認為(wei) ,盡管處在同一個(ge) 時區,不應把台灣的加入看作是威脅,兩(liang) 地的投資者分布並不相同,例如,台灣以銀行和保險公司為(wei) 主,而香港則以基金、對衝(chong) 基金、資產(chan) 管理等機構為(wei) 主。

“香港的一個(ge) 優(you) 勢在於(yu) (人民幣)流動性最大。”劉立男表示,香港仍是點心債(zhai) 的首選發行地,在定價(jia) 上有一定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另一方麵,香港與(yu) 內(nei) 地的貨幣互換規模也最大。

先發優(you) 勢

倫(lun) 敦:互補多過競爭(zheng)

中國人的新年假期剛結束,英國央行就宣布,正在與(yu) 中國央行洽談建立3年期的人民幣/英鎊互換協議,以支持英中之間的貿易和直接投資等,最終協議將在短期內(nei) 簽訂。

“這就像打開了水龍頭。”劉立男表示,人民幣目前還不是可以完全自由兌(dui) 換的貨幣,在這種背景下,英格蘭(lan) 銀行可以通過與(yu) 中國央行的貨幣互換協議,為(wei) 客戶提供所需人民幣資金,為(wei) 英國及歐洲提供更充足的人民幣流動性,充足的流動性則是日後投資等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2011年倫(lun) 敦的人民幣業(ye) 務開始起步。倫(lun) 敦金融城統計的數據顯示,去年前6個(ge) 月,倫(lun) 敦的人民幣貿易服務業(ye) 務量已經增長至人民幣22億(yi) 元,較2011年上半年平均值增長390%,信用證業(ye) 務量則翻了20倍至人民幣37億(yi) 元。外匯規模也實現顯著增長,人民幣即期外匯日均交易額同比增長150%至17億(yi) 美元,可交割外匯互換日均交易額同比增長240%至31億(yi) 美元。

人民幣產(chan) 品方麵也在快速發展。去年4月,匯豐(feng) 銀行在倫(lun) 敦首先發行20億(yi) 元三年期的人民幣債(zhai) 券, 其中60%為(wei) 歐洲投資者所認購。隨後,澳新銀行發行的10億(yi) 元三年期的人民幣債(zhai) 券,也受到歐洲機構投資者和私人銀行客戶的熱捧。此後,巴西銀行和建行倫(lun) 敦分行也相繼發行人民幣債(zhai) 券。其他產(chan) 品包括工行倫(lun) 敦分行發行的1億(yi) 元可轉讓存單以及歐洲商業(ye) 票據等,去年5月,渣打銀行宣布其發行的歐洲商業(ye) 票據已達10億(yi) 元。

“倫(lun) 敦的角色更多是彌補香港的不便之處,尤其是時區方麵的優(you) 勢。”劉立男認為(wei) ,由於(yu) 交通便利和習(xi) 慣等因素,許多歐洲企業(ye) 尚未開始使用人民幣,“倫(lun) 敦的大規模人民幣貿易清算還未開始,但很有潛力。”她指出,倫(lun) 敦的發展對香港人民幣流動性不會(hui) 有明顯影響。

香港,台灣,新加坡,倫(lun) 敦。人民幣國際化多點開花,卻以此四地最盛。

從(cong) 首隻RQFII基金到首隻點心債(zhai) 強積金基金,盡管人民幣升值預期放緩,香港離岸人民幣業(ye) 務仍在做出新的嚐試。2月25日,景順投資管理在香港強積金平台上,推出離岸人民幣債(zhai) 券基金,基金將有至少70%資產(chan) 淨值投資於(yu) “點心債(zhai) ”,回報預期在6%至8%之間。

香港之外,2013開年,台灣、新加坡和倫(lun) 敦的人民幣業(ye) 務屢有突破:2月初台灣正式啟動人民幣業(ye) 務,並有計劃在近期發行首隻人民幣債(zhai) 券;工行新加坡分行獲任新加坡人民幣業(ye) 務清算銀行;英國央行即將與(yu) 中國央行簽訂人民幣/英鎊互換協議。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