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約30萬億影子銀行錯配 政府兜底反向激勵風險

[注冊(ce) 新加坡公司]影子銀行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在不同的定義(yi) 下,影子銀行有著不同的估算規模。

根據上海證券的測算,如果將影子銀行範圍界定為(wei) “除商業(ye) 銀行表內(nei) 信貸(本幣+外幣貸款)之外的所有融資方式”,主要包括銀行表外融資、非銀行間接融資、金融機構直接融資、非金融機構直接融資等幾大類,則估計我國影子銀行的規模約在27.88萬(wan) 億(yi) 元左右,占到2012年G D P比重的53.68%。方正證券則表示,從(cong) 社會(hui) 融資口徑進行估算(截至2012年12月):首先,考慮銀行表外業(ye) 務,未貼現銀行承兌(dui) 匯票約6.0萬(wan) 億(yi) ,委托貸款餘(yu) 額5.7萬(wan) 億(yi) ,信托貸款餘(yu) 額2.8萬(wan) 億(yi) ;其次,2012年三季度底信托資產(chan) 餘(yu) 額為(wei) 6.3萬(wan) 億(yi) ,年底或將達6.6萬(wan) 億(yi) ,民間借貸或在3.5萬(wan) 億(yi) ;另外,非銀行部門持有的企業(ye) 債(zhai) 券餘(yu) 額約4萬(wan) 億(yi) 。據此估計影子銀行總量約28.6萬(wan) 億(yi) 元,約占G D P的55%。

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往往表現為(wei) 一種或幾種新型融資活動在短時間內(nei) 激增。以券商資管為(wei) 例,公開數據顯示,自2012年二季度開始,券商資管規模便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截至2012年12月初,券商資管規模已突破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達到1.2萬(wan) 億(yi) 元。其中,定向資管規模更是大舉(ju) 超過1萬(wan) 億(yi) 元。一位證券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券商資管的急劇擴容,主要是銀證合作發展較快,銀行將理財資金以定向資產(chan) 管理的方式委托給券商資管,將銀行信貸規模由表內(nei) 轉移至表外,從(cong) 而規避了監管部門對理財資金運用的限製,這實際上是銀信合作的替代品,是影子銀行的新渠道。

[新加坡公司注冊(ce) ]而在信托方麵,W IN D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信托業(ye) 資產(chan) 管理規模已經突破7萬(wan) 億(yi) 元,超越保險業(ye) 資產(chan) 規模,成為(wei) 僅(jin) 次於(yu) 銀行的第二大金融服務行業(ye) 。而在2007年底,信托業(ye) 資產(chan) 管理規模尚不足1萬(wan) 億(yi) 元。在影子銀行的另一大來源———銀行理財產(chan) 品上,中國銀監會(hui) 主席助理閻慶民1月29日透露,我國銀行理財資金賬麵餘(yu) 額已經增加到7萬(wan) 多億(yi) 元。這意味著,我國銀行理財產(chan) 品餘(yu) 額已經從(cong) 2007年底的5000多億(yi) 元增至目前的7萬(wan) 億(yi) 元,增長超13倍。

不過,在機構看來,中國影子銀行迅速擴張的腳步,並不會(hui) 就此放緩,而這實際上與(yu) 其產(chan) 生的根源有關(guan) 。瑞銀證券表示,說到底,造成影子銀行快速發展的關(guan) 鍵原因之一是各項政策目標以及各種政策工具之間的錯配和衝(chong) 突。政府希望保持經濟較快發展,這就要求銀行提供足夠信貸;但與(yu) 此同時,政府又為(wei) 了控製宏觀風險而設定了貸款額度,為(wei) 了控製信用風險而實施了各種銀行業(ye) 監管條例,這兩(liang) 者並存就為(wei) 影子銀行的發展開創了空間。

溯源

近30萬(wan) 億(yi) 影子銀行高懸

期限結構錯配風險積聚

在如此巨大的規模之下,很難讓人不注意到影子銀行背後蘊藏的風險。總的來看,盡管對於(yu) 是否會(hui) 在短期內(nei) 出現係統性風險仍然存在爭(zheng) 議,但是機構和學者已經普遍注意到了高達30萬(wan) 億(yi) 之巨的影子銀行隱藏的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鬆(微博)表示,公募類影子銀行存在兩(liang) 種錯配:一是期限錯配。影子銀行多存在負債(zhai) 期限和資產(chan) 期限錯配的問題,特別是銀行理財產(chan) 品,往往通過短期負債(zhai) 類理財產(chan) 品(多為(wei) 3個(ge) 月或6個(ge) 月)匹配長期資產(chan) (地產(chan) 或基建項目),因此需要不斷滾動發行,才能確保不導致融資方的資金鏈斷裂;另外一方麵則是發行利率、標的項目收益率錯配。在全部的5.9萬(wan) 億(yi) 信托資金中,有23%投向了基礎設施,2012年新增的2萬(wan) 億(yi) 單一信托資金中,有30%都投向了基礎設施;工商業(ye) 信托中也有一大部分是與(yu) 政府基建項目直接和間接掛鉤。這部分基建信托產(chan) 品的發行利率通常在10%以上,高者達到18%,遠遠高於(yu) 基建項目可能達到的平均收益率。

方正證券也認為(wei) ,影子銀行的主要風險在於(yu) 信用中介資金錯配風險。一方麵,銀行理財產(chan) 品兌(dui) 償(chang) 付期限多在半年以內(nei) ,而資金投向期限多達數年,短借長貸下通過借新還舊進行兌(dui) 付承諾可能導致風險表內(nei) 化;另一方麵,民間借貸資金約30%來自銀行,民間借貸風險也可能傳(chuan) 遞至表內(nei) 。上海證券則表示,銀行理財產(chan) 品是影子銀行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渠道之一,目前銀行理財產(chan) 品的期限普遍較短,2012年發行的銀行理財產(chan) 品中,超過90%的產(chan) 品期限集中於(yu) 1年或以下。但另一方麵,這些短期資金絕大多數都投向於(yu) 包括基建及房地產(chan) 等長期項目中,形成了典型的期限錯配。一旦融資主體(ti) 出現資金鏈緊張甚至是斷裂,價(jia) 格很容易在短時間內(nei) 引起市場的恐慌,推高短期利率,進一步加重融資主體(ti) 維護資金鏈的成本,形成惡性循環。

[新加坡注冊(ce) 公司]申銀萬(wan) 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影子銀行的風險主要在於(yu) 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方麵是缺乏監管帶來的風險。影子銀行覆蓋了銀行、證券、信托等多個(ge) 領域,在現有分業(ye) 經營、分業(ye) 監管的情況下,沒有一個(ge) 最終的監管機構來對其負責;另一方麵則是影子銀行本身的風險,金融產(chan) 品發行速度過快,以銀行理財產(chan) 品為(wei) 例,2010年不到一萬(wan) 億(yi) ,2011年達到了3萬(wan) 億(yi) ,目前則已經膨脹到了7萬(wan) 億(yi) ,基本以翻番的速度在發展,其中隱藏了期限結構錯配的風險,一旦經濟出現變化,可能產(chan) 生係統性的償(chang) 還風險,而且個(ge) 別產(chan) 品還存在違約風險。

誤區

政府兜底反向激勵風險

實際上,除了結構錯配之外,經濟學家最為(wei) 擔心的,可能還是目前已經爆發的數起違約事件中兜底的處理方式,這或將對於(yu) 市場形成反向激勵,鼓勵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的冒險行為(wei) ,從(cong) 而使局部風險無可避免地走向係統性風險。

《經濟參考報》記者此前在安徽合肥地區了解到,當地的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年利息已經達到了30%以上。“有人用這麽(me) 高的利息去借錢,但奇怪的是經濟增長隻有7%左右,所有的實體(ti) 行業(ye) 利潤空間都在下降,這個(ge) 錢拿去做什麽(me) 了?究竟有什麽(me) 行業(ye) 能夠提供30%以上的利潤?”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微博)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一旦這種借貸無法償(chang) 還,就會(hui) 通過另外的新途徑去進行融資,進而形成類似於(yu) “龐氏騙局”的情況。

“我覺得我們(men) 現在根本沒有反思華爾街的危機。”左小蕾說,雲(yun) 城投曾經出過問題,但最終被兜底;華夏銀行的理財產(chan) 品出了問題,也被兜底。所以大家都不怕。“越是係統性風險,越是有政府兜底,大家越是不怕。為(wei) 了維持局部的穩定,最後製造了係統的危機。”左小蕾認為(wei) ,影子銀行轟轟烈烈,但是什麽(me) 價(jia) 值都沒有創造,華爾街出現如此巨大的危機,實際上就是影子銀行和金融衍生品所製造的“但我們(men) 卻在‘山寨’別人的產(chan) 品,重複別人的金融發展方式,頂禮膜拜這種製造全市場風險、傷(shang) 害他人利益的自我膨脹式的發展思路。”她說。

左小蕾認為(wei) ,地方政府躍躍欲試,都想大力把金融行業(ye) 作為(wei) 一個(ge) 獨立的產(chan) 業(ye) 來發展,根本不管實體(ti) 經濟需不需要這麽(me) 多錢,或者哪些地方需要這些錢,隻管自己發產(chan) 品,而不是通過實體(ti) 經濟創造真正的財富。她認為(wei) ,像政府這樣兜底,短期不會(hui) 出問題,但這種處理方式,實際上是在慫恿大家冒險。“我現在擔心的是累積效應,現在這種處理方式,實際上是在反向激勵風險。現在開始就應該調整思路,如果不改變就會(hui) 出現危機。”她強調。

長城證券研究總監向威達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出現這麽(me) 高的利率,一種情況是貸款人的確有比較好的項目,另一種情況則可能是貸款人根本就沒打算還,多高的利息都敢貸。這麽(me) 高的融資成本會(hui) 給企業(ye) 帶來沉重的負擔,實體(ti) 經濟很難承受如此沉重的利率。在如此高的融資成本下,很多銀行會(hui) 把表內(nei) 的資產(chan) 轉移到表外去做這種高利率、高風險的借貸。商業(ye) 銀行或者信托公司參與(yu) 這種高風險業(ye) 務,一旦風險爆發,可能會(hui) 產(chan) 生連鎖反應,導致商業(ye) 銀行網點和信托公司出現支付問題。最後,大家都不敢向民營企業(ye) 或者中小企業(ye) 提供融資,進而使整個(ge) 經濟受到影響。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