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投票的規則,在銀行理財產(chan) 品市場似乎並不靈驗。
對於(yu) 銀行理財產(chan) 品,各界向來不乏監管套利、暗箱操作乃至龐氏騙局的詬病。但現實的情況卻是,銀行發售理財產(chan) 品的規模越來越大,投資者一直都在樂(le) 此不疲地購買(mai) 。
銀監會(hui) 統計顯示,自2005年以來,[新西蘭(lan) 注冊(ce) 公司]我國銀行理財產(chan) 品年平均規模增長接近100%。截至2012年9月末,銀行理財產(chan) 品餘(yu) 額為(wei) 6.73萬(wan) 億(yi) 元,較2011年末的4.59萬(wan) 億(yi) 增長47%。
這種旁觀者和當事人之間對待理財產(chan) 品的巨大反差折射出一個(ge) 基本的事實,即對銀行理財產(chan) 品的定性存在巨大爭(zheng) 議。而從(cong) 今年1月的前10天情況來看,度過了規模急劇膨脹的2012年之後,2013年理財產(chan) 品或將繼續火爆下去。
狂飆2012
Wind統計顯示,2012年全年,銀行理財產(chan) 品發行量達3.16萬(wan) 款,平均每個(ge) 工作日就有147款銀行理財產(chan) 品在售。而早在2010年初,每月發售的規模僅(jin) 有800款左右,與(yu) 2012年每周發行規模相當。
中國社科院2012年12月發布的《金融藍皮書(shu) :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3)》亦稱,保守估計2012年全年的理財產(chan) 品發售量將不低於(yu) 3萬(wan) 款,募集資金規模流量不低於(yu) 20萬(wan) 億(yi) 元。
“中國利差管製環境下,存款收益率被明顯壓低。”一位銀行業(ye) 分析師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表示,這意味著,銀行僅(jin) 僅(jin) 需要為(wei) 儲(chu) 戶們(men) 提供一個(ge) 渠道,使其能夠分享貨幣市場的收益,能夠實現這樣功能的產(chan) 品就已經擁有非常巨大的市場需求。
“金融市場 發展到現在,一個(ge) 很大的問題在於(yu) 沒有給居民在存款和股票之間提供一個(ge) 固定收益理財市場,而銀行(理財產(chan) 品)正好彌補了這個(ge) 空缺。”招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劉小臘日前在一論壇上稱。
“龐氏騙局”與(yu) 監管套利質疑
規模的井噴,加之運作模式上的瑕疵,使得銀行理財產(chan) 品受到的質疑日益增多,特別是2012年下半年,中行董事長肖鋼的一篇署名文章讓這種質疑達到高潮。
肖鋼在文章中指出,銀行業(ye) 的財富管理(以理財產(chan) 品為(wei) 主)蘊含較大風險,尤其是“資金池”運作的產(chan) 品,銀行采用“發新償(chang) 舊”來滿足到期產(chan) 品的兌(dui) 付,本質上是“龐氏騙局”。
所謂“資金池”運作模式,即銀行建立一個(ge) “資產(chan) 池”[注冊(ce) 塞舌爾公司],銀行就像個(ge) 采購員,采購證券、貨幣市場工具、票據、信貸資產(chan) 等,將其虛擬地置入一個(ge) 池子內(nei) 。銀行同時對應地建立一個(ge) “資金池”,把客戶募集的資金放入該池中來對接采購來的資產(chan) 。這種模式下,銀行滾動發售不同期限的理財產(chan) 品持續性募集資金,以動態管理模式保持理財資金來源和理財資金運用的平衡,存在較為(wei) 明顯的期限錯配問題。
“如果僅(jin) 僅(jin) 因為(wei) 銀行理財采用了借新還舊式期限錯配的操作模式,就認為(wei) 其屬於(yu) ‘龐氏騙局’的範疇,有失公平。”廣發證券研究報告稱,理財是否屬於(yu) 龐氏騙局,標準應該取決(jue) 於(yu) 兩(liang) 點:資產(chan) 池是否有真實的優(you) 質資產(chan) 和產(chan) 品預期收益率是否明顯高估。
“很多時候,銀行資產(chan) 池中的資產(chan) 質量甚至比銀行表內(nei) 資產(chan) 都要好。”一位股份製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對本報稱,截至目前各家銀行自行發行的理財產(chan) 品都未出現真正的違約事件,而表內(nei) 貸款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呆壞賬記錄。
產(chan) 品預期收益率方麵,2011年,理財產(chan) 品收益率相對較高,部分達到6%以上,而到了2012年,信貸寬鬆之後,收益率下降至4%~5%之間。顯然,僅(jin) 憑5%的收益率定性為(wei) “龐氏騙局”也略顯牽強。
盡管理財產(chan) 品為(wei) “龐氏騙局”的定性尚存巨大爭(zheng) 議,但其監管套利傾(qing) 向卻已成行業(ye) 共識。
“在初創期,發展理財業(ye) 務,拓展中間業(ye) 務收入,搶奪存款業(ye) 務市場份額,推進戰略轉型曾是銀行的主要目的。”上述銀行業(ye) 分析師稱,但經過幾年嚐試,銀行發現實際效果其實沒有那麽(me) 立竿見影。相反,其調控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的功能使得短期的監管套利和監管達標反而成為(wei) 理財產(chan) 品發售的重要動機。
推進利率市場化
具體(ti) 來看,銀行理財產(chan) 品的監管套利主要體(ti) 現在逃避信貸額度監管和變相穩定存款上。
一位銀行人士對本報稱,理財產(chan) 品的創新種類中,為(wei) 變通解決(jue) 客戶融資需求的信貸類理財產(chan) 品的占比較大,且推出速度較快,每一次的創新都緣於(yu) 監管當局對此前模式的否定和叫停。
而銀行熱衷於(yu) 理財產(chan) 品的另外一個(ge) 訴求在於(yu) 變相穩定存款,使得存貸比達標。
大連地區某銀行人士對本報表示,為(wei) 了應對存貸比監管,期限設置上,理財產(chan) 品往往設計為(wei) 季末、年末到期。“到期後,理財產(chan) 品轉為(wei) 存款,但投資者往往不會(hui) 一到期就轉走。”
“銀行理財短短幾年時間,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迅速增長,這是曆史發展的一個(ge) 必然。”劉小臘表示,銀行理財產(chan) 品的定價(jia) 完全自主,[注冊(ce) 薩摩亞(ya) 公司]推動了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教授趙錫軍(jun) 也稱,理財產(chan) 品的發展受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反過來,理財產(chan) 品的進一步地擴張和發展,倒逼了利率市場化的推進。
銀監會(hui) 紀委書(shu) 記杜金富還稱,銀行理財產(chan) 品通過募集資金投資債(zhai) 券、股票以及各類項目等直接融資工具,成為(wei) 連接居民儲(chu) 蓄資金和直接融資的橋梁,對改善我國社會(hui) 融資結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行投資理財總監王貴亞(ya) 表示,理財產(chan) 品的發展增加了直接融資的方式,可以從(cong) 根本上分散金融體(ti) 係的風險。
統計顯示,2012年前9個(ge) 月社會(hui) 融資規模為(wei) 11.73萬(wan) 億(yi) 元,與(yu) 此同時,這9個(ge) 月銀行理財產(chan) 品的餘(yu) 額則增加了2.14萬(wan) 億(yi) 元,這一規模約為(wei) 11.73萬(wan) 億(yi) 社會(hui) 融資規模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