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國際熱錢大舉外逃 資本金融項逆差環比急升

據12月26日外管局公布的正式數據,2012年第三季度,我國經常項目順差708億(yi) 美元,其中,按照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計算,貨物貿易順差1029億(yi) 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97億(yi) 美元,收益逆差33億(yi) 美元,經常轉移順差8億(yi) 美元。[注冊(ce) 香港公司程序]

12月2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2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正式數據。今年三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517億(yi) 美元。較今年二季度的412億(yi) 美元,逆差有所擴大。

資本項逆差擴大

以上數據總體(ti) 來看與(yu) 10月份公布的初步數據並無太大調整。但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變動較大。數據顯示,三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517億(yi) 美元,而初步數據是710億(yi) 美元,相差193億(yi) 美元。

但環比上一季度412億(yi) 美元的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三季度該項逆差擴大了105億(yi) 美元。

從(cong) 細項數據來看,三季度直接投資淨流入385億(yi) 美元,證券投資淨流入46億(yi) 美元,其他投資淨流出956億(yi) 美元。

曆史數據顯示,我國資本和金融項在2010年各季度均保持順差,[注冊(ce) 香港公司費用]至2011年四季度開始出現逆差,2012年一季度反彈出現順差561億(yi) 美元,但二、三季度又出現逆差,且三季度逆差規模擴大。

“去年四季度的逆差可能是熱錢逃離,畢竟當時國際上對中國未來經濟的預期出現了比較悲觀的看法,並且歐美自己也有流動性的問題。”一位機構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表示,但到了今年二、三季度,隨著中國宏觀經濟情況逐漸觸底回暖,以及人民升值預期重返強勁,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推進,預期應是更多資本流入新興(xing) 經濟體(ti) 。

外管局對此的解釋則是,資本和金融項下逆差並非意味著資本大量外逃,而是有關(guan) 部門本身操作方法出現了變化,“主要是由於(yu) 在近期外匯儲(chu) 備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我國通過貿易等經常項目交易獲得的外匯資產(chan) ,不再為(wei) 央行持有,而主要轉為(wei) 境內(nei) 機構和個(ge) 人分散持有,這部分外匯資產(chan) 必然由其以對外投資、借貸和存放等方式在境外運用,體(ti) 現為(wei) 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流出,並不等同於(yu) 資本外逃。”

“熱錢”迷局

盡管外管局否認了國際“熱錢”大舉(ju) 外逃的說法,但近幾個(ge) 月以來外匯占款出人意料的減少仍讓人不解。

央行12月14日公布的 《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11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餘(yu) 額為(wei) 人民幣25.719萬(wan) 億(yi) 元,環比減少736億(yi) 元,而10月份外匯占款為(wei) 增加216.25億(yi) 元。

如果11月外匯占款大幅減少是實體(ti) 經濟中的資本外逃構成,那就很難解釋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的背景下,以追逐利差為(wei) 主要目的的“熱錢”為(wei) 什麽(me) 反而離開。

這個(ge) 矛盾隨著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布的11月銀行代客結售匯數據進一步顯現。數據顯示,11月銀行代客結售匯實現順差185億(yi) 美元,環比上升137%。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順差59億(yi) 美元。

“一方麵是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擴大,未出現企業(ye) 與(yu) 個(ge) 人在外匯占款口徑下的資金外流現象;另一方麵,11月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轉為(wei) 順差,這也很可能意味著在經常項目與(yu) 資本項目下,企業(ye) 與(yu) 個(ge) 人通過銀行渠道對外往來的外匯淨流入狀態。再結合11月人民幣強勁的升值動力,以及海外風險偏好依然低位來看,熱錢流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方正證券分析師石磊在其26日發布的研報中這樣表示。

一位不願具名的商業(ye) 銀行內(nei) 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於(yu) “熱錢”的監測一直沒有官方數據,但從(cong) 現實的邏輯來看,中國經濟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仍在,人民幣升值的長期預期也一直存在,加之美國量化寬鬆引起的全球流動性充裕,應該是有更多資本流入中國,這從(cong) 香港地區近期的遭遇可見一斑。

“但是從(cong) 數據表現上來看又很讓人不解[香港公司做賬報稅],與(yu) 我們(men) 往常形成的概念相反。”上述商業(ye) 銀行人士認為(wei) ,唯一的解釋可能在央行的操作上,比如央行不再對商業(ye) 銀行的外匯進行充分的結匯,導致商業(ye) 銀行自身結售匯的逆差。或者央行對外匯儲(chu) 備的主動調整,比如有人猜測是央行對中投公司注資。“這些都隻是可能性,等央行公布其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後會(hui) 更明白。”他表示。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