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未被關(guan) 注的公告,折射出國內(nei) 小額貸款公司上市的困境。
香港上市公司民生國際有限公司(00938.HK)(下稱“民生國際”)今年5月初發公告,稱公司行政總裁張化橋辭任,民生國際購買(mai) 廣州市花都萬(wan) 穗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wan) 穗”)股權方案未獲萬(wan) 穗股東(dong) 一致通過,因此民生國際與(yu) 張化橋早前其持有的慢牛資本入股民生國際旗下民生金融的協議亦告終止。
而《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近日采訪得知,張化橋辭任民生國際行政總裁,[注冊(ce) 加拿大公司]其原因在於(yu) 民生國際欲控股萬(wan) 穗而未成功,如此,萬(wan) 穗通過民生國際日後在境外上市無法成行。
小貸公司上市夢
大約一年半前,時任瑞銀證券中國區副總經理張化橋將從(cong) 瑞銀提前退休,正式履任萬(wan) 穗董事長。無論從(cong) 機構規模還是職位變換上看,這種差別當時都引發了業(ye) 內(nei) 關(guan) 注。
彼時,張化橋稱,去萬(wan) 穗任職董事長,是看好小額貸款這一行業(ye) 的未來發展潛力,並將踏實地在萬(wan) 穗帶領員工幹幾年小額信貸,甚至帶領萬(wan) 穗去海外上市。
張化橋對挑選國內(nei) 好的小貸公司上市一直有強烈欲望。
去年5月,香港媒體(ti) 報道,港股上市的中國金融國際投資獲張化橋斥資3000萬(wan) 元入股撐場,該公司主要以在內(nei) 地合營開展小額貸款業(ye) 務和財務谘詢服務為(wei) 主,此前分別斥資6000萬(wan) 元及1.5億(yi) 元人民幣,入股天津及江西景德鎮的小額貸款服務公司。
在港上市的民生國際亦展現了對小貸公司的投資熱情,去年9月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民生金融與(yu) 張化橋全資擁有的慢牛資本有限公司訂立投資及發展協議,使民生國際借此開展國內(nei) 小額貸款業(ye) 務,並委任張化橋為(wei) 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慢牛資本將認購5000萬(wan) 股共計5000萬(wan) 港元的民生金融股份。
今年2月,民生國際公告稱,欲通過其廣州公司出資1.48億(yi) 元購買(mai) 萬(wan) 穗61.67%的股份。但2個(ge) 月後,民生國際遂宣布認購萬(wan) 穗股份未果,[注冊(ce) 巴拿馬公司]因未獲萬(wan) 穗股東(dong) 一致同意。
“張化橋去民生金融任行政總裁,就是衝(chong) 著控股萬(wan) 穗而來的。這個(ge) 事情最終沒有做成,所以他就辭任了這個(ge) 職位。”一位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實際上是因為(wei) 有關(guan) 政策限製。按廣東(dong) 省小貸公司相關(guan) 管理辦法,小額貸款公司單一大股東(dong) 持股比例不得超過30%,第一大股東(dong) 及相關(guan) 關(guan) 聯方聯合持股比例不得超過45%。民生國際欲控股61.67%,超過了這個(ge) 限度,因此政策上不批。而不控股,對民生國際來說沒有意義(yi) 。”上述人士說。
該人士表示,張化橋入股一些香港上市公司,就是欲搭建一個(ge) 平台,然後多收購幾家小額貸款公司共同在香港上市。而萬(wan) 穗股東(dong) 都對上市很願意,民生金融控股失敗,隻是萬(wan) 穗境外上市的一條途徑被堵,以後還可以尋求其他路徑。
小貸公司上市難處多
據多位廣東(dong) 小額貸款公司高層在受訪時說,在廣東(dong) ,欲上市的小額貸款公司並非隻有萬(wan) 穗一家,佛山有一家業(ye) 務結構與(yu) 萬(wan) 穗十分相似的小貸公司,其上市欲望也很強烈,該公司在早期就聘請來自香港的人才打造管理團隊,並按上市公司標準進行公司治理。
截至今年9月底,廣東(dong) 約有251家小貸公司,萬(wan) 穗目前是廣東(dong) 盈利能力最強的小貸公司之一,盈利能力強的一個(ge) 重要原因是,專(zhuan) 注於(yu) 10萬(wan) 元以下的真正意義(yi) 上的微小貸款。萬(wan) 穗去年稅後資本回報率達到16%,今年預計可達20%,稅後利潤可達3000萬(wan) 元。而根據廣東(dong) 省金融辦披露的數據,2011年廣東(dong) 省小額貸款公司(不含深圳)資本回報率為(wei) 4.29%。
但多位受訪的業(ye) 內(nei) 人士對本報說,基於(yu) 行業(ye) 等原因,小貸公司上市之路還很遙遠。
“第一,小額貸款整個(ge) 行業(ye) 也才3年多的時間,行業(ye) 整體(ti) 不成熟。第二,上市需要可複製的盈利模式,如此上市才有意義(yi) ,可利用募集到的資金用於(yu) 擴張業(ye) 務,投資者亦可看到投資的前景。但小額貸款行業(ye) 目前不具備可複製的持續盈利模式,因為(wei) 小貸公司隻能在某個(ge) 區開展業(ye) 務,頂多可以放開到整個(ge) 市開展業(ye) 務,而不是全國範圍。第三,小貸公司的產(chan) 品非常單一,就是利用自有資金放貸,不準吸收存款,融資杠杆率也隻有100%,就是一個(ge) 一般的工商企業(ye) ,沒有想象空間。此外,小貸公司還要背負壞賬的風險,把所有資金都放出去就是小貸公司的天花板,在天花板之下就是呆壞賬,就有虧(kui) 損的可能性。”廣東(dong) 一家小貸公司總經理對本報記者說。
亦另有小貸公司高層補充說,小額貸公司做的是放貸業(ye) 務,風險高,且不像銀行那樣有很強的牌照信用,因此一定要當實業(ye) 來做,放貸一定不能衝(chong) 動。而融資後的擴張是否依然穩健值得思考。另外,由於(yu) 行業(ye) 曆史短,監管層對其在境內(nei) 上市亦不會(hui) 輕易放行。[注冊(ce) 香港公司]
因此,張化橋從(cong) 一開始就敲定了收購小貸公司去境外上市的路徑。“他目前仍在國內(nei) 挑選一些經營能力強的小貸公司去香港上市,單獨一家小貸公司上市太小了。”上述知情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