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網站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前十個(ge) 月信托貸款已達8344億(yi) 元,遠遠超過2009年全年的最高峰值4364億(yi) 元,亦比去年全年的2034億(yi) 元增長了三倍。
興(xing) 業(ye) 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今年以來,[注冊(ce) 加拿大公司]各級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財政狀況欠佳,投資項目資本金撥款不足,貸款和發債(zhai) 不能用作資本金,信托貸款作為(wei) 補充項目資本金的變相渠道因此出現激增的情況。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則表示,信托貸款規模大不意味著必然的風險,但需要防範短期內(nei) 出現風險擴張的不良影響。
信托貸款峰穀
根據央行發布的10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10月份新增信托貸款1445億(yi) 元,同比多增1355億(yi) 元,環比下降28.61%。
連平認為(wei) ,10月份信托貸款同比下降主要是季度性因素,受三季度末銀行衝(chong) 量影響,四季度初信托貸款出現回落。今年1至10月份,信托貸款分別在1、4、7、10月份出現環比回落,降幅分別為(wei) 97.91%、103.26%、81.81%和28.61%。
不過,曆年比較來看,今年的信托貸款較以往呈幾何級遞增。
此前,雖然銀行發售理財產(chan) 品,通過信托渠道受讓本行信貸資產(chan) 的便捷做法受到監管部門的限製,但銀信合作產(chan) 品並未消跡,卻以銀證信合作的方式再次出現,後者增加券商作為(wei) 中間渠道。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末,今年上半年的信托貸款達到3432億(yi) 元,超過2008年全年度的信托貸款規模。截至10月末,今年前10個(ge) 月的信托貸款為(wei) 8344億(yi) 元,而去年的信托貸款僅(jin) 為(wei) 2034億(yi) 元。
今年信托貸款發展勢頭如此迅猛的動力在哪?[香港公司注冊(ce) ]
魯政委表示,今年以來,各級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財政狀況欠佳,項目資本金不足,是導致信托貸款規模飆升的重要原因。
截至今年9月初,發改委批複的項目涉及資金已經超過1萬(wan) 億(yi) 元,其中城軌項目資金規模比2008年底金融危機時還多4000億(yi) 。當時已公布總投資情況的23個(ge) 項目,共需要投資8418.15億(yi) 元,其中地方財政負擔的資本金為(wei) 25%-50%不等[注冊(ce) 巴拿馬公司],剩餘(yu) 資金主要靠銀行等其他渠道解決(jue) 。
連平認為(wei) ,今年信托貸款激增背後的原因主要有兩(liang) 方麵:一方麵是需求旺盛,包括地方融資平台的需求。由於(yu) 銀監部門“降舊控新”,舉(ju) 債(zhai) 融資方式受阻,從(cong) 而抬高了信托貸款需求。另一方麵是在國家嚴(yan) 格調控下,商業(ye) 銀行收緊對開發商的信貸發放,因此房地產(chan) 企業(ye) 就轉向信托貸款獲取融資。
信托貸款規模幾何級遞增 前10月8344億(yi) 元創曆史高點
數據顯示,2006年全年信托貸款僅(jin) 為(wei) 825億(yi) 元,2007年攀升至1702億(yi) 元,同比上升106.3%。之後,雖然同比增速有所放緩,但亦以2008年84.72%、2009年38.8%的同比增速快速增長,並於(yu) 2009年達到4364億(yi) 元的峰值。
由於(yu) 信托貸款融資的約束條件相對寬鬆,信用風險比較大。銀信合作模式在升溫的過程中也受到了監管層的關(guan) 注。
2010年7月初,銀監會(hui) 口頭叫停銀信合作,並於(yu) 當年8月正式下發《關(guan) 於(yu) 規範銀信理財合作業(ye) 務有關(guan) 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對銀行和信托公司理財合作業(ye) 務作進一步規範。
之後,信托貸款規模一度受限。2010年信托貸款為(wei) 3865億(yi) 元,同比下降11.43%;2011年信托貸款為(wei) 2034億(yi) 元,同比下降47.37%。
風險不是必然
據稱,銀信合作發放信托貸款始於(yu) 2006年前後,當時國開行有項目沒資金,其它銀行就發行理財計劃並通過信托發放貸款,由國開行擔保。
與(yu) 銀行貸款相比,信托貸款融資成本較高,約束條件相對寬鬆,但信用風險也比較大。
受盈利驅逐的銀行等金融機構,是沒有理由拒絕符合本行要求的貸款申請的。不論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還是房地產(chan) 商,轉向信托貸款進行項目融資,背後原因值得商榷。
巨額信托貸款的潛在風險亦不容小視。據中金公司報告分析,2012年預計到期的房地產(chan) 信托規模2234億(yi) 元,總還款額約2500億(yi) 元,2013年預計到期規模2816億(yi) 元。
魯政委表示,今年信托貸款激增一方麵反映了地方政府財政捉襟見肘,另一方麵也暴露了信托貸款潛在的風險,雖然平台貸款有地方政府作為(wei) 擔保,[注冊(ce) 香港公司]信用較高,但由於(yu) 政府投放的項目大多收益率低,有些甚至帶有公益色彩,之後的現金流能否還本付息亦非定數。
連平則表示,信托貸款規模大不能簡單等同於(yu) 風險大,關(guan) 鍵還要看貸款是否合理。他認為(wei) ,信托貸款的相關(guan) 機構需要做好抵押、擔保、質押方麵的風控措施,同時也要對貸款總量進行控製。
“回觀中國整個(ge) 信托業(ye) 的發展,總量還是比較小的,但要防範短期內(nei) 出現大的風險擴張。”連平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