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追債(zhai) 揭秘:分三大環節 市民擔憂個(ge) 人資料遭泄露
日前,一則“南京多家銀行承認與(yu) 催債(zhai) 公司合作向市民催債(zhai) ”的消息在網上引起了強大的關(guan) 注,而記者調查發現,廣州也存在類似情況。
對於(yu) 銀行找第三方催款公司合作的問題,記者進行了業(ye) 內(nei) 多方了解和調查,得知有的追債(zhai) 公司最高可拿50%的提成,因此在如此高額的利潤驅使下,不少素質不高的催款公司工作人員會(hui) 采取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手段進行催款,事實上,銀行催款單已現[注冊(ce) 加拿大公司]“已派人到此”、“後果自負”等字眼。
而盡管銀行稱在保障客戶信息安全方麵有嚴(yan) 格的控製措施,市民仍然擔憂個(ge) 人資料遭泄露。
市民陳小姐(化名)最近在信箱裏收到了一封信,上麵竟然寫(xie) 著“已派人到此,請速還清XX銀行信用卡欠款,否則後果自負。”陳小姐告訴記者,她當時汗毛都豎起來了,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她租住房屋的房東(dong) 王先生(化名)欠了該銀行5000多元的信用卡費用,信件是銀行的催款信。
有銀行承認委托追債(zhai) 公司追債(zhai)
陳小姐表示,“真的懷疑銀行找了不三不四的人來追債(zhai) ,有‘已派人到此、後果自負’的言辭,不像是銀行的作風。”除了陳小姐,也有其他市民表示,曾遭遇不明身份的催債(zhai) 人打來威脅電話,電話中也有“不還錢有人會(hui) 收拾你”等威脅的字眼。
有媒體(ti) 報道稱,“南京多家銀行都承認了自家行內(nei) 確實與(yu) 第三方催債(zhai) 公司有合作”的情況。對於(yu) 銀行將客戶資料透露給第三方催債(zhai) 公司的現象,市民劉小姐表示,“銀行這樣做讓客戶感到很沒有安全感,誰知道那些催債(zhai) 公司都是些什麽(me) 人?銀行又掌握了我們(men) 的住址、電話等信息,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高提成鼓勵追債(zhai) 公司不擇手段?
承載著國家金融穩定使命的銀行,為(wei) 什麽(me) 要冒險請這些可能會(hui) 危害到客戶安全的追債(zhai) 公司辦事呢?從(cong) 事信用卡催債(zhai) 業(ye) 務工作多年的陳先生(化名)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首先,經驗證明,銀行請追債(zhai) 公司進行武催,是性價(jia) 比最高的手段。其次,如果客戶欠款金額達不到法院規定的起訴金額,銀行也無法通過直接有效的法律手段進行追債(zhai) 。
據悉,有些在銀行已經被認定為(wei) “損失”級別的債(zhai) 款,如果追債(zhai) 公司能夠追回,甚至可以拿到追得款項50%的提成。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注冊(ce) 巴拿馬公司]催債(zhai) 公司為(wei) 了經濟利益甚至可能出現暴力催債(zhai) 的情形。但據陳先生介紹,銀行一般會(hui) 要求追債(zhai) 公司在使用過激方式追債(zhai) 時,不得留下可能損毀銀行聲譽的證據。
銀行:嚴(yan) 保客戶信息安全
記者昨日也給多家銀行就催款一事發了相關(guan) 采訪提綱。據其中某股份製銀行總行介紹,隻要履行了合法的手續,可以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還款提醒和欠款收繳。而在保障客戶信息安全方麵均有嚴(yan) 格的控製措施。
某大型國有銀行廣東(dong) 省分行方麵也回複本報記者稱:“我分行對逾期時間較長且經多次催收無果的客戶實行委外催收。我分行委托的第三方公司、律師所都是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取得合法營業(ye) 執照的,且經過多年運營,有良好口碑的機構。”
對於(yu) 相關(guan) 客戶信息,該銀行方麵表示,“我分行與(yu) 委外機構簽訂的協議中,有嚴(yan) 格的保密條款,對委外機構的客戶信息、數據安全管理有嚴(yan) 格的規定,另外還明確規定:委外機構應對債(zhai) 務人本人及其擔保人進行催收,不得對與(yu) 債(zhai) 務無關(guan) 的第三人進行催收或騷擾,不得采用暴力、脅迫、恐嚇或辱罵等不當催收行為(wei) 。我分行會(hui) 不定期調取委外機構的催收錄音、記錄等進行非現場檢查。”
借款人也應講究信譽
欠債(zhai) 還錢,借款人應該根據約定準時還款,且不說催債(zhai) 公司可能會(hui) 對“老賴”們(men) 造成間接或直接的傷(shang) 害,個(ge) 人和企業(ye) 的不良借款記錄會(hui) 跟隨其身份信息出現在各家金融機構內(nei) 部係統,難免對欠款人信譽造成不良影響。
監管部門
禁用暴力、脅迫、恐嚇或辱罵等不當催收行為(wei) 催收過程應錄音
根據銀監會(hui) 2010年頒布的《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外包風險管理指引》,“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在進行外包活動時應當對服務提供商進行盡職調查”,盡職調查應包括“經營聲譽和企業(ye) 文化”。另據《商業(ye) 銀行信用卡業(ye) 務監督管理辦法》規定,銀行不得對與(yu) 債(zhai) 務無關(guan) 的第三人進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脅迫、恐嚇或辱罵等不當催收行為(wei) 。對催收過程應當進行錄音,錄音資料至少保存2年備查。目前該規定並未得到有效遵守,而部分追債(zhai) 公司對欠款人進行的恐嚇等極端行為(wei) ,甚至已違反有關(guan) 治安管理條例,對金融機構確實存在重大的聲譽隱患和經營風險。
內(nei) 幕:銀行追債(zhai) 分多個(ge) 過程
環節一
銀行自己催 一催、二催加三催[注冊(ce) 香港公司]
頭幾個(ge) 月內(nei) ,銀行信用卡中心會(hui) 定期給客戶打電話催收欠款,第一次打電話俗稱一催,如果客戶不還,將在一段時間內(nei) 再次給客戶打電話,俗稱二催,按此操作,還有三催。
環節二
委托律所文催
如果多次催收,客戶仍不還款,銀行就會(hui) 將催款業(ye) 務打包給律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采取發律師函等方式向客戶催收欠款,這個(ge) 過程業(ye) 內(nei) 俗稱為(wei) 文催。
環節三
委托催債(zhai) 公司武催
如果文催也沒有效果,銀行就會(hui) 將催收業(ye) 務打包給社會(hui) 上的專(zhuan) 業(ye) 追債(zhai) 公司,這些追債(zhai) 公司一般是掛著“財務公司”、“谘詢公司”等名頭,追債(zhai) 的職能一般不會(hui) 被寫(xie) 入經營範圍內(nei) 。他們(men) 之所以敢明目張膽地去上門追債(zhai) ,主要是因為(wei) 欠款人欠錢在先不敢報警。武催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首先是向客戶打追款電話,但不排除有追債(zhai) 公司工作人員素質低下,在電話中對客戶進行要挾恐嚇的情形。其次,是上門追債(zhai) ,會(hui) 出現追債(zhai) 公司工作人員坐在欠款人家裏不走,甚至在欠款人家裏或工作單位吵吵鬧鬧。再者,不排除部分素質不高的工作人員會(hui) 采取其他手段對欠款人進行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