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八大行業兼並重 近四成上市公司卷入

統計顯示,在上述八大行業(ye) 的新一輪的兼並重組中,涉及高達近900家上市公司4.44萬(wan) 億(yi) 元的市值,始終強調做強做優(you) 的央企將在其中扮演極為(wei) 重要的角色。[注冊(ce) 美國公司知識]

困境

八大行業(ye) 淨利下滑37%

當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證監會(hui) 等九部委正在醞釀相關(guan) 政策,著力推進鋼鐵、汽車、水泥、機械製造、電解鋁、稀土、電子信息、醫藥等八大重點行業(ye) 兼並重組。公開數據顯示,目前,由於(yu) 產(chan) 業(ye) 集中度低,重複建設問題突出,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上述八大產(chan) 業(ye) 大都麵臨(lin) 著企業(ye) 經營利潤下滑甚至大幅下滑的困境。

W IN 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按照申萬(wan) 行業(ye) 分類,27家公布三季報的鋼企前三季度共計實現歸屬於(yu) 母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3.66億(yi) 元,同比下滑98%;27家鋼企的平均銷售毛利率僅(jin) 為(wei) 5.40%,較去年同期的7.99%進一步下滑,其平均淨資產(chan) 收益率則僅(jin) 為(wei) -2.09%。

72家公布三季報的汽車類(含整車與(yu) 零部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則共計實現淨利潤182.00億(yi) 元,同比下滑18%;17家水泥行業(ye) 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則為(wei) 71.49億(yi) 元,同比下滑57%。324家機械製造類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淨利潤則為(wei) 314.24億(yi) 元,同比下滑了35%。15家鋁業(ye) 類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15.67億(yi) 元,同比下滑了43%。24家稀土永磁概念類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則實現淨利潤60.40億(yi) 元,同比下滑了36%。207家電子信息類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共計實現淨利潤111.56億(yi) 元,同比下滑18%。160家醫藥生物類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則實現淨利潤225.63億(yi) 元,同比僅(jin) 上升6%。

總的來看,上述八大行業(ye) 所涉及的已經公布三季報的829家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共計實現淨利潤985億(yi) 元,同比下滑36.9%。829家企業(ye) 中,有448家三季報淨利潤出現了下滑,占比高達54%,有86家當期淨利潤甚至出現了虧(kui) 損。另外,W IN D統計數據顯示,上述829家上市公司已有387家公布了2012年年報,其中,有355家公布了淨利潤增長下限,355家中有213家預計淨利潤將出現下滑,占比高達60%;有361家公布了淨利潤增長上限,361家中有127家預計淨利潤將出現下滑。

上述八大行業(ye) 的上市公司普遍反映,經濟低迷、需求不振是導致淨利潤出現下滑的重要原因。前三季度虧(kui) 損24.6億(yi) 元的安陽鋼鐵在三季報中表示,國內(nei) 需求疲軟,鋼材價(jia) 格持續走低,雖然公司采取各種措施,但預計公司2012年年度累計淨利潤仍為(wei) 虧(kui) 損。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上述包括鋼鐵、水泥等在內(nei) 的行業(ye) 都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ye) ,這些行業(ye) 目前產(chan) 能普遍較為(wei) 分散,產(chan) 業(ye) 集中度低,無序競爭(zheng) 的情況普遍存在,因而導致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在經濟向好的時候,這些企業(ye) 大肆擴充產(chan) 能,甚至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因而導致庫存高企,一旦進入經濟下行周期,上述行業(ye) 的整體(ti) 盈利水平就會(hui) 出現惡化,企業(ye) 被迫去庫存化。[注冊(ce) 美國公司常見問題]

W IN D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期,上述829家上市公司的存貨餘(yu) 額高達9221億(yi) 元。而截至三季度末,上述鋼企的存貨餘(yu) 額達到了1808.7億(yi) 元。

市值

近四成上市公司卷入

WIN 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收盤,上述八大行業(ye) 共計涉及898家上市公司,占到目前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36%,總市值為(wei) 4.44萬(wan) 億(yi) 元,流通市值則為(wei) 3.13萬(wan) 億(yi) 元。九部委對八大行業(ye) 並購重組的推進,將對相關(guan) 行業(ye) 的上市公司尤其是龍頭企業(ye) ,產(chan) 生重要影響。

以產(chan) 能嚴(yan) 重的鋼鐵行業(ye) 為(wei) 例,我的鋼鐵網谘詢總監徐向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cong) 鋼鐵行業(ye) 來看,在經曆了半年多時間全行業(ye) 虧(kui) 損後,相比較此前高速發展的時期,目前兼並重組的時機已經來臨(lin) ,隨著虧(kui) 損的加劇必然會(hui) 有更多的企業(ye) 因為(wei) 經營困難而選擇“被兼並”,對於(yu) 有實力的優(you) 勢大企業(ye) 而言,無論從(cong) 談判還是議價(jia) 成本都會(hui) 更加劃算。

徐向春估計,從(cong) 規模、效益等綜合實力分析看來,鋼鐵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寶鋼、武鋼等央企無疑成為(wei) 跨區域兼並重組的重要力量,此外,一些地方性的國有大型鋼廠也將在區域內(nei) 的兼並重組發揮重要作用,例如河北鋼鐵集團、山東(dong) 鋼鐵集團等。不容忽視的是,像沙鋼這樣的一批發展起來的大型民營鋼鐵企業(ye) 也將會(hui) 推進一些“市場化”的兼並重組,不同所有製相結合並組成新的大型鋼鐵集團。

在稀土行業(ye) ,工信部一位人士透露,目前工信部正在牽頭製定的稀土行業(ye) 兼並重組實施方案,其中國資委將主要負責央企稀土整合,上述實施方案也將涉及地方國有企業(ye) 、民營企業(ye) 等相關(guan) 內(nei) 容,以盡早實現大集團戰略目標。

迄今為(wei) 止,除了北方稀土形成以包鋼稀土為(wei) 主導龍頭的稀土產(chan) 業(ye) 格局外,南方稀土由於(yu) 產(chan) 量較分散且涉及省份較多等特點,其整合速度相對緩慢且行業(ye) 格局頗為(wei) 複雜,目前,包括中鋁公司、中國五礦、中國有色、贛州稀土、江西銅業(ye) 、廣晟有色都已“現身”南方稀土整合。

在汽車行業(ye) ,工信部今年7月發布了《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關(guan) 於(yu) 建立汽車行業(ye) 退出機製的通知》,決(jue) 定在汽車行業(ye) 建立落後企業(ye) 退出機製。業(ye) 內(nei) 普遍認為(wei) ,這意味著一批“半死不活”的汽車企業(ye) 將麵臨(lin) 淘汰,未來兩(liang) 年內(nei) 汽車行業(ye) 將迎來新一輪兼並重組熱潮。

據工信部產(chan) 業(ye) 政策司統計,目前汽 車 行 業(ye) 共 有 各 類 車 輛 生 產(chan) 企 業(ye) 1300多家,而在這些企業(ye) 中,有部分企業(ye) 多年來處於(yu) 停產(chan) 或半停產(chan) 狀態,產(chan) 量極少甚至沒有產(chan) 量。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目前北汽、上汽,廣汽等集團都有擴張的趨勢,不排除未來以旗下的上市公司為(wei) 平台進行行業(ye) 整合。

主角

央企兼並潮或將再現

在新一輪的八大行業(ye) 的兼並重組中,央企無疑將扮演極為(wei) 重要的角色。

據一位消息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目前國資委相關(guan) 部門正在就如何推進上述八大行業(ye) 兼並重組方麵進行一些分工,特別是涉及央企的兼並重組。據透露,下一階段,國資委將加強對中央企業(ye) 兼並重組的指導和規範,進一步規範企業(ye) 的兼並行為(wei) 。尤其是針對發展戰略不清晰、盲目追求規模而兼並、跨國兼並能力不夠高、兼並後未能實現有效整合、重組的效果不夠明顯等問題,國資委將下大力氣糾正。同時,深入推進中央企業(ye) 重組整合,圍繞中央企業(ye) 調整發展方式,做強做優(you) ,培育世界企業(ye) 的總體(ti) 目標,繼續推進一批不在重要行業(ye) ,且規模比較小,效益較差的企業(ye) 進行重組。最後是繼續加強對企業(ye) 兼並重組的支持,逐步調整和完善業(ye) 績考核和國有資本支出等。

“作為(wei) 傳(chuan) 統行業(ye) ,鋼鐵、水泥、汽車等行業(ye) 龍頭基本上都屬於(yu) 央企,可以說這些行業(ye) 提高集中度,央企必須承擔大的作用。”上述消息人士表示,從(cong) 國資委對央企的要求來看,推進兼並重組,做大做強一直都是中央企業(ye) 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在這樣的跨區域和跨所有製的兼並重組過程中,央企也可以進行一些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並實現主業(ye) 競爭(zheng) 力的提升,水泥行業(ye) 的中國建材就是一個(ge) 很好的例子。[注冊(ce) 紐約州公司]

記者了解到,八大行業(ye) 中包括鋼鐵行業(ye) 的寶鋼、武鋼等龍頭企業(ye) 、水泥行業(ye) 的中國建材、汽車行業(ye) 的北汽、一汽、上汽等以及資源類央企中鋁、五礦、有色等公司都將會(hui) 在本輪兼並重組中“唱主角”,除此以外,一些地方大型國有企業(ye) 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