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出現銀行高息攬儲(chu) 現象,背後是香港市場因投資渠道放開而對人民幣需求的急切提升,以及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調節
深圳從(cong) 事手機銷售的商人Tommy最近一個(ge) 月經常往返深港兩(liang) 地。除了關(guan) 照自己在香港的生意外,他還打算在幾家香港銀行多開幾個(ge) 個(ge) 人賬戶。
有著敏銳投資意識的Tommy發現了一個(ge) 新現象,在香港九龍彌敦道這片各大銀行網點雲(yun) 集的地段,幾乎每家銀行的櫥窗外都貼滿了高息招攬顧客存人民幣的海報。
南洋商業(ye) 銀行(香港)的服務人員告訴他,按照10月1日的牌價(jia) ,該行香港人民幣活期儲(chu) 蓄存款利率為(wei) 3%,如果存500萬(wan) 元人民幣,12個(ge) 月後他能拿到15萬(wan) 元的利息;如果存半年以上的人民幣理財產(chan) 品,年化率還能達到6%以上。
相比內(nei) 地一年隻有3%的定期存款利率,[注冊(ce) 美國公司費用]或者5%左右的理財產(chan) 品回報率,香港銀行提供的優(you) 惠更令他動心。
抱著貨比三家的心態,Tommy連續谘詢了好幾家銀行。一圈走下來他了解到,澳洲銀行給出的7天定存理財收益率最高,為(wei) 7.6%;南洋商業(ye) 銀行為(wei) 6%;大華銀行為(wei) 4.4%。
即便他不想購買(mai) 理財產(chan) 品,不少香港銀行的人民幣定存率也足夠他樂(le) 開花。南洋商業(ye) 銀行20萬(wan) 元以上定存一年期利率為(wei) 3.38%,永亨銀行為(wei) 3.3%,東(dong) 亞(ya) 銀行為(wei) 3.2%。
Tommy谘詢還得知,不僅(jin) 存款利率有優(you) 惠,銀行還為(wei) 人民幣存款的顧客優(you) 先提供境外代客理財。不僅(jin) 能存(人民幣),還能在香港購買(mai) 各種理財產(chan) 品,甚至投資股市、期市等。
“香港人民幣存款近期出現大幅增長,除了為(wei) 季末或者年末結算做準備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最近該地區人民幣市場需求量增大。這與(yu) 香港最近人民幣投資渠道變寬不無關(guan) 係。”招商證券(香港)宏觀分析師謝亞(ya) 軒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香港金管局自8月1日起,允許香港金融機構向非香港居民的個(ge) 人客戶提供人民幣服務。此後,香港各大銀行高息攬儲(chu) 大戰迅速白熱化。
為(wei) 招攬顧客,不少銀行將定期存款利率調高,還將短期(7天)定期存款利率調高至6%以上,推廣期為(wei) 1個(ge) 月。[美國公司年審報稅]更多的香港銀行將上述短期(7天)定存利率優(you) 惠的推廣期限由30天延長至兩(liang) 個(ge) 月乃至更久。
對於(yu) 近期香港市場人民幣高息攬儲(chu) 現象,專(zhuan) 家的另一種解釋是,今年上半年市場看漲美元,銀行、機構投資者、企業(ye) 手中囤積了大量美元,QE3後美元急跌,加上企業(ye) 年末需要人民幣結算,因此銀行、機構紛紛調倉(cang) 。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也許隻是市場為(wei) 了賺取匯差。
“銀行將客戶存入的人民幣、外幣以同業(ye) 拆借或者貸款的方式借出以賺取利差。如果人民幣出現升值預期,人民幣遠期價(jia) 格比現貨價(jia) 格高,兌(dui) 換存在利差,銀行會(hui) 將美元存款賣出並買(mai) 入人民幣,同時購入DF(人民幣可交收遠期外匯)合約;當人民幣存款到期時,就可以獲得大量利差;反之亦然。”一位不願署名的銀行外匯理財人士對記者解釋。
上述原因同樣可以解釋,為(wei) 何今年以來銀行頻頻向顧客提供高息的人民幣/美元的理財產(chan) 品——短期內(nei) 銀行從(cong) 顧客處能獲得大量人民幣資產(chan) ,待理財產(chan) 品到期後,也能用NDF(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合約中賺取的匯差來支付顧客的利息。
而在香港離岸市場上,NDF合約則比內(nei) 地市場DF合約更加緊俏。
在QE3後,盡管人民幣一改之前貶值的趨勢迅速走強,且令市場大感意外,央行卻並沒有出手幹預人民幣走強,一切似乎隻是市場自發的行為(wei) 。
“從(cong) 之前的貶值到最近的升值,市場力量影響越來越大,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也在加大,均衡的匯率水平正是在有漲有跌的市場波動中形成的。”[注冊(ce) 美國公司流程]暨南大學金融係教授楊星認為(wei) ,央行此前表示有意讓匯率市場化調節,現在就是市場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