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海集團總裁許立榮接受記者采[注冊(ce) 香港公司]訪時坦承中海已確定新造10艘超大型油輪(VLCC)。同一天,大連中遠總經理孟慶林亦透露該公司將新下VLCC訂單達30艘。加上此前招商局已經公布的10艘油輪訂單,三大航運企業(ye) 將拋出50艘VLCC訂單。
50艘的VLCC訂單,總價(jia) 值約45億(yi) 美元,約合300億(yi) 元人民幣。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該批訂單將被國內(nei) 幾大國有造船廠所分食,將大為(wei) 緩解幾大船廠訂單之荒。
船廠壓力雖解,油輪市場卻大為(wei) 緊張起來,隻因這批VLCC訂單將新增運力超過1500萬(wan) 載重噸,將國內(nei) 現有VLCC運力翻了一番,而更加劇油輪市場的運力過剩,租金運價(jia) 更難反彈。
三大航運企業(ye) 這一“異常”行為(wei) 背後的邏輯是什麽(me) ?許立榮稱正在尋求與(yu) 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更為(wei) 緊密的合作關(guan) 係。中遠方麵也表示一直在與(yu) 中石化做同樣的合作談判。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小平指出,近期50艘VLCC訂單的落定,或是這種意願在高層背後已有共識。
新增50艘油輪
在50艘VLCC訂單公開之前,市場一年前就開始傳(chuan) 言中國政府將巨資拋出60-80艘VLCC訂單。邏輯既是出於(yu) 國油國運的政策驅動,也有政府欲救造船業(ye) 和鋼鐵業(ye) 之打算。
中國造船工業(ye) 協會(hui)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1-8月,受全球船舶市場繼續低迷的影響,我國船舶工業(ye) 發展受到了嚴(yan) 峻考驗,三大造船指標同比下降,船舶出口出現下滑,利潤亦惡化。
中國造船工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王錦連表示造船業(ye) 形勢的惡化可能導致出現倒閉潮。在這一時間三大航運企業(ye) 拋出的50艘新造船訂單,無疑大大緩解了造船企業(ye) 訂單之憂。
許立榮向記者表示,鑒於(yu) 國油國運政策和中海的油輪發展需求,中海決(jue) 定籌資訂造10艘VLCC,使其油輪船隊中的VLCC增至22艘。目前中海集團擁有包括12艘VLCC在內(nei) 的73艘油輪,總噸位為(wei) 691萬(wan) 載重噸。
在許立榮坦承10艘VLCC新造船訂單之前,今年年初的2月,招商輪船(601872.SH)已披露了將籌資56億(yi) 訂造10艘VLCC。
比上述兩(liang) 家更為(wei) 龐大的油輪擴容計劃當屬中遠。大連中遠總經理孟慶林向記者透露,公司近期將敲定一項高達30艘VLCC的巨額造船訂單。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大連中遠船務、南通中遠川崎以及中船龍穴造船三家造船廠分別獲得5艘+備選5艘VLCC訂單。
據Frontline公司統計,2012年上半年已有33艘VLCC竣工,按計劃,下半年還有37艘VLCC竣工。當下,全球VLCC船隊規模為(wei) 610艘,首次超過600艘,VLCC市況嚴(yan) 重下滑。
可是,在企業(ye) 看來,如此低迷的市場,卻是低成本擴張的最好時機。招商輪船董事長李建紅認為(wei) ,當前油輪市場正處於(yu) 低迷,公司實施擴張戰略,在提升競爭(zheng) 實力的同時,大大降低了擴張成本。
孟慶林也持相同的觀點。VLCC船價(jia) 最高峰時曾達到1.56億(yi) 美元,如今隻有9000萬(wan) 美元,船價(jia) 跌去了42%,幾乎腰斬。而中遠訂單多很可能更便宜,隻需每艘8000多萬(wan) 美元。
油運資本新紐帶?
無論許立榮、李建紅還是孟慶林,這把[香港公司注冊(ce) ]豪賭,賭的是國家對“國油國運”政策的支持力度。根據交通部統計,中國 90%以上的進口石油需要從(cong) 海上船運,但直到2010年僅(jin) 有約38%的海上進口原油由中國油輪船隊承運,距離“十二五”政策目標規劃的 85%由國輪承運差距仍然相當大。
長江證券分析師吳紅英分析道,假設我國原油進口的年海運量2.4億(yi) 噸,則約需要144艘載貨量28萬(wan) 噸的VLCC型油輪,考慮85%的國有國運比例也需要122艘VLCC。而截至今年年初,國內(nei) 船東(dong) 擁有並運營的VLCC運力僅(jin) 為(wei) 63艘、1874萬(wan) 載重噸。
不過,令人尷尬的是,之所以國油國運喊了多年進展不大,是因為(wei) 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大油企分配給國內(nei) 航運企業(ye) 的運量極為(wei) 有限。廣東(dong) 油氣商會(hui) 油品部部長姚達明透露,大部分的原油進口運輸是交給外資油輪公司完成。
在投入50艘的VLCC運力之後,多出來的運力如何獲取貨源?無疑需要從(cong) 中石化、中海油等獲得更多的原油運輸訂單。
孟慶林透露,大連中遠正在與(yu) 中石油和中石化磋商更為(wei) 緊密的戰略合作協議,許立榮也表示尋求與(yu) 三大油企新的合作方式,不排除股權合作關(guan) 係。
記者了解到,事實上,三大航運企業(ye) 都已經和中石油、中石化有了合資公司。
2003年,中國船舶燃料供應總公司改製為(wei) 中國船舶燃料有限責任公司,中石油與(yu) 中遠集團分別占50%股份,該公司資產(chan) 100億(yi) 元,淨資產(chan) 32億(yi) 元。
中石化與(yu) 中海集團也有類似公司,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應有限公司是由中國石化(600028.SH)與(yu) 中海集團共同合資合作組建。
另外,中石化長江燃料有限公司是由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和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全國最大的內(nei) 河水上成品油銷售企業(ye) 。
這些油品供銷並未過多涉及原油和天然氣的運輸。因此,三大航運企業(ye) 與(yu) 中石油、中石化等三大油企也試圖在油氣運輸的合資合作領域有所突破。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液化天然氣的運輸上,中海集團的突破力度最大。
中海集團分別與(yu) 中石油、中石化成立北方液化天然氣運輸投資有限公司、中國東(dong) 方液化天然氣運輸投資有限公司合資公司,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進口LNG項目運輸業(ye) 務。兩(liang) 家公司由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在這兩(liang) 家公司裏,中石油、中石化的股權比例分別為(wei) 10%和30%。
在進口運輸量最大的原油進口市場,幾家公司的合作模式卻更多是以長期協議的方式呈現。雖然中海集團與(yu) 中石油成立了華海石油運銷公司,但其原油運輸量極為(wei) 有限,2012年上半年運輸周轉量為(wei) 8.9億(yi) 噸海裏,營業(ye) 收入7755萬(wan) 元,淨利潤僅(jin) 692萬(wan) 。
中遠集團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向記者表示,中石油的進口量不大,中石化才是進口量的重頭。中石化2011年度進口原油1.7億(yi) 噸,其采購原油費用為(wei) 8390億(yi) 元,同比增長38.4%,2011年外購原油加工量為(wei) 16685萬(wan) 噸,同比增7.6%。因此,能夠與(yu) 中石化達成合作協議或者股權關(guan) 係,才是保障今後VLCC運營的關(guan) 鍵。
據記者了解,與(yu) 中石化有股權關(guan) 係的,隻有招商局旗下的招商輪船。至今中石化及其全資子公司合計持有招商輪船股份10.71%。
中石化和中石油是否有意願與(yu) 三大航運企業(ye) 達成[注冊(ce) 德國公司]更為(wei) 緊密的股權關(guan) 係?“估計他們(men) 沒有,需要國家層麵來推動才行。”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小平指出,近期50艘VLCC訂單的落定,或是這種意願在高層背後已有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