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各類城投公司融資需求旺盛。記者19日獲得的中債(zhai) 資信數據顯示,2012年1至8月份,城投公司企業(ye) 債(zhai) 券發行額達到2278億(yi) 元,遠超過2011年的1587億(yi) 元規模,發債(zhai) 規模大幅增長。若再加上9月以來新發行超200億(yi) 元規模,截至9月19日,城投公司企業(ye) 債(zhai) 發債(zhai) 規模近2500億(yi) 元。[注冊(ce) 香港公司條件]與(yu) 此同時,用益信托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在各類信托產(chan) 品中投向基礎設施類的信托產(chan) 品共成立551款,規模達1257.94億(yi) 元,占比為(wei) 26%,相對於(yu) 前7月23%占比,呈上升趨勢,而此類產(chan) 品融資主體(ti) 也以城投公司為(wei) 主。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地方政府為(wei) “穩增長”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在銀行融資渠道受限情況下,承擔主要基建任務的地方融資平台不得不通過債(zhai) 券、信托等途徑融資。業(ye) 內(nei) 人士同時提醒,警惕地方政府盲目投資背後隱藏的金融風險。
升溫
城投公司發債(zhai) 、信托融資規模加大
由於(yu) 銀行針對地方融資平台實行嚴(yan) 格信貸限製,采取“降舊控新”信貸原則,在麵臨(lin) 基建投資加大和資金短缺雙重壓下,通過債(zhai) 券、信托等非銀途徑融資成為(wei) 各級城投公司的首選。
中債(zhai) 資信數據顯示,2012年1至8月份,城投公司企業(ye) 債(zhai) 券發行額達到2278億(yi) 元,遠超過2011年的1587億(yi) 元規模,發債(zhai) 規模大幅增長。若再加上9月以來超200億(yi) 元新發行規模,截至9月19日,城投公司企業(ye) 債(zhai) 發債(zhai) 規模近2500億(yi) 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hui) 上月公布了《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非金融企業(ye) 資產(chan) 支持票據指引》,允許非金融企業(ye) 發行資產(chan) 支持票據(簡稱A BN )。此後,包括寧波城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南京公用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浦東(dong) 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城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市房地產(chan) 信托集團有限公司在內(nei) 5家企業(ye) 已完成注冊(ce) ,其中前3家企業(ye) 已經發債(zhai) 成功。不難看出,城投公司成為(wei) A BN的主要發行主體(ti) 。
除此之外,在信托融資領域,基礎設施類信托產(chan) 品今年以來日漸升溫。用益信托數據顯示,上周投資於(yu) 基礎產(chan) 業(ye) 領域的信托產(chan) 品成立14款,共募集資金36.02億(yi) 元,占總成立規模的46.81%,在各類信托產(chan) 品中占比最大。而從(cong) 前8月數據來看,基礎設施類信托產(chan) 品共成立551款,規模達1257.94億(yi) 元,占比為(wei) 26%,相對於(yu) 前7月23%的占比,呈上升趨勢。
同時,中國信托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信政合作類信托在二季度餘(yu) 額達到3254.32億(yi) 元,與(yu) 一季度末相比淨增加了744億(yi) 元,實現了信政合作類信托從(cong) 2010年三季度納入統計以來,連續7個(ge) 季度下降後第一次餘(yu) 額回升。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jun) 對《經濟參考報(微博)》記者表示,地方融資平台資金以往更多來源自商業(ye) 銀行貸款,但從(cong) 去年監管層開始治理地方融資平台以後,商業(ye) 銀行收緊了相關(guan) 貸款,加大了地方的資金壓力。但一些已經啟動項目仍需繼續推進,不得不通過債(zhai) 券、信托等非銀行渠道融資。在他看來,地方融資平台資金來源逐步從(cong) 銀行信貸為(wei) 主走向多元化融資轉變是今後的趨勢。
意願
地方基建投資熱情高漲
對於(yu) 地方城投公司頻繁借道債(zhai) 券、信托途徑融資且日漸升溫態勢,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除銀行融資渠道收緊因素外,與(yu) 地方政府在“穩增長”壓力下加大投資以及麵臨(lin) 償(chang) 債(zhai) 壓力下再融資意願加強密切相關(guan) 。
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石磊告訴記者,地方政府換屆後規劃了很多項目,融資平台資金需求比較旺盛,而銀行貸款除受嚴(yan) 格監管外,審批和手續也十分繁雜,因此通過非銀渠道融資逐漸成為(wei) 主流;同時,由於(yu) 今年整體(ti) 信用環境惡劣,包括銀行、信托在內(nei) 金融機構也樂(le) 於(yu) 傾(qing) 向具有政府背景的城投類項目。[注冊(ce) 香港公司好處]“供需兩(liang) 旺,量自然就起來了。”石磊指出。
石磊還表示,目前發改委項目審批進入一個(ge) 較快通道,很多地方政府在政策鼓勵下,抓住機會(hui) 上馬項目,但前提是必須有充足資金支持。另外,城投債(zhai) 在今明兩(liang) 年麵臨(lin) 償(chang) 債(zhai) 高峰,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再融資壓力進一步加大。
在針對融資平台信貸監管上,中國銀監會(hui) 下發了《關(guan) 於(yu) 加強2012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該文件要求各銀行原則上不得新增融資平台貸款。對於(yu) 今年到期的融資平台貸款,銀行與(yu) 平台要共同製定詳細的還款方案。
中債(zhai) 資信評級業(ye) 務部霍誌輝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2年以來,國家監管部門對前期嚴(yan) 格的融資平台監管政策有所放鬆,有利於(yu) 緩解城投企業(ye) 麵臨(lin) 的流動性風險。監管政策放鬆主要源於(yu) 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尤其是近期經濟增速下滑,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放緩(城投企業(ye) 是基礎設施投資的主力軍(jun) )。國家調控政策的放鬆,可以緩解2012年城投企業(ye) 債(zhai) 務集中到期的流動性風險。預計2012年城投企業(ye) 銀行借款規模增速將比2011年有所加快,但不會(hui) 出現2009年和2010年的高速增長水平;2012年全年發行債(zhai) 券等直接融資規模將大幅增長。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王元京告訴記者,城投公司通過發債(zhai) 可以滿足中長期資金需求,且資金成本較低,受到政策鼓勵,但對融資主體(ti) 的資信評級、資本金和管理要求嚴(yan) 格;而信托融資成本雖高於(yu) 銀行,但在其他融資渠道受阻後,通過信托融資也是無奈選擇。
國泰君安研究報告稱,債(zhai) 券和基建信托為(wei)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提供了新的資金來源,這也使得6月以來基建投資顯著回升。銀監會(hui) 的融資平台餘(yu) 額管理政策使基建投資項目幾乎沒有新增貸款,在貸款受限的情況下,中長期企業(ye) 債(zhai) 券和信托已經成為(wei) 信貸的重要補充,在基建投資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hui) 融資總規模中,信貸總體(ti) 平穩,而債(zhai) 券融資擴容趨勢漸明。
風險
警惕盲目投資
今年以來,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穩增長”成為(wei) 地方政府任務之重,加大重大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成為(wei) 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僅(jin) 7月以來,包括寧波、廣東(dong) 、上海、陝西等各地政府都推出了各自穩增長的投資項目。同時,發改委近日在批準了25個(ge) 軌道交通項目、20個(ge) 其他交通倉(cang) 儲(chu) 項目、1個(ge) 能源管道工程項目和3個(ge) 企業(ye) 借用境外商業(ye) 貸款項目總共49個(ge) 項目之後,又再度批準11個(ge) 基礎設施項目以及6個(ge) 與(yu) 道路及港口等基礎設施相關(guan) 的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
趙錫軍(jun) 表示,當經濟增速放緩或下行時,企業(ye) 會(hui) 麵臨(lin) 比較大業(ye) 績壓力,出現財務困境可能性增加。如果個(ge) 別項目前期論證和準備不充分,後期出現管理漏洞或資金銜接問題,對經濟效益會(hui) 造成直接影響,進而會(hui) 加大債(zhai) 券、信托融資的償(chang) 債(zhai) 壓力。一旦資金鏈條崩裂,就會(hui) 傳(chuan) 導到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還會(hui) 波及社會(hui) 投資者,因此必須警惕背後的金融風險。
中金公司認為(wei) ,在政府主導下,城投債(zhai) 發行人內(nei) 部現金流的調整空間大(增加政府資金撥付或者壓縮投資),反映到財務狀況上流動性和償(chang) 債(zhai) 能力仍然良好,短期實際違約風險較小。更長遠深入的問題在於(yu) 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外部融資是否會(hui) 繼續收緊和收緊的程度,二是政府是否有能力持續保持城投債(zhai) 發行人內(nei) 部流動性的靈活性,但這些不影響對其短期信用風險不大的判斷。
石磊告訴記者,城投公司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相比鋼鐵、航空公司較低,再加上目前資金環境改善,出現流動性風險可能性不大。但必須關(guan) 注城投公司未來還款來源。“一是現金流能不能覆蓋本息要打很大問號,另外一些可質押資產(chan) 可能也會(hui) 越來越少,或質量越來越差。城投公司還存在信息不透明問題,無法讓投資者有一個(ge) 非常穩定投資預期,[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所以應謹慎對待。”石磊說。
財政部財科所研究員李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地方政府的債(zhai) 務問題是一個(ge) 長久的問題,如果地方政府的負債(zhai) 是用於(yu) 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結構轉型,則從(cong) 長久來看有利於(yu) 經濟周期的長期修複,但如果投向的是粗放型、抑或以商業(ye) 地產(chan) 等為(wei) 主導的項目,則應重點控製其投資風險。
霍誌輝則表示,城投企業(ye) 主要從(cong) 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業(ye) 務,其業(ye) 務的公益性很強,一般會(hui) 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對於(yu) 城投企業(ye) 信用風險,應關(guan) 注城投企業(ye) 自身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地方政府的信用水平及地方政府對城投企業(ye) 的支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