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4日發表的一份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就報告稱,黨(dang) 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工業(ye) 化進程深入發展,工業(ye) 整體(ti) 實力迅速提高,工業(ye) 經濟結構不斷優(you) 化,[香港公司注冊(ce) ]工業(ye) 水平奠定世界地位。
報告顯示,我國工業(ye) 生產(chan) 規模不斷擴大,工業(ye) 實力不斷增強。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達到84.2萬(wan) 億(yi) 元,比2002年增長6.7倍;資產(chan) 總計達到67.6萬(wan) 億(yi) 元,增長3.6倍;利潤總額達到6.1萬(wan) 億(yi) 元,增長9.6倍。
工業(ye) 在全球製造業(ye) 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大企業(ye) 迅速增加。據美國經濟谘詢公司環球通視數據,2010年我國製造業(ye) 產(chan) 出占世界的比重為(wei) 19.8%,超過美國成為(wei) 全球製造業(ye) 第一大國;2011年,《財富》雜誌公布的世界500強中,中國內(nei) 地企業(ye) 上榜57家,比2002年增加46家。
十六大以來,我國工業(ye) 經濟結構不斷優(you) 化。一是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取得成果。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ye) 國有控股企業(ye) 實現產(chan) 值22.1萬(wan) 億(yi) 元,占規模以上工業(ye) 的26.2%。私營企業(ye) 快速壯大。2011年,私營企業(ye) 工業(ye) 總產(chan) 值達到25.2萬(wan) 億(yi) 元,比2002年增長18.5倍,占規模以上工業(ye) 的29.9%。
此外,港澳台及外商投資經濟仍發揮重要作用。2011年,規模以上港澳台及外商投資工業(ye) 企業(ye) 實現工業(ye) 總產(chan) 值21.8萬(wan) 億(yi) 元,比2002年增長5.7倍,占規模以上工業(ye) 的25.9%。
[注冊(ce) 香港公司程序]二是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效果明顯。裝備製造業(ye) 實力顯著提升。2011年,裝備製造業(ye) 總產(chan) 值達到27.7萬(wan) 億(yi) 元,比2002年增長6.4倍,占規模以上工業(ye) 比重達到32.8%;高技術製造業(ye) 總產(chan) 值達到8.8萬(wan) 億(yi) 元,比2002年增長4.9倍,移動電話、彩電、計算機、部分藥物等主要高技術產(chan) 品的產(chan) 量居世界第一。
三是中西部地區工業(ye) 發展快於(yu) 東(dong) 部。2011年,中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達到16.1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的19.1%,比2002年提高5.5個(ge) 百分點。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達到11.8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的14%,比2002年提高2.9個(ge) 百分點。
此外,工業(ye) 經濟效益水平不斷改善。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達到92.1萬(wan) 元/人年,比2002年增長3.6倍;規模以上工業(ye) 總資產(chan) 貢獻率達到16.1%,提高6.6個(ge) 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達到7.7%,提高2.1個(ge) 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ye) 單位增加值資源消耗量和汙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十年來,我國工業(ye) 出口保持較快增長,進出口結構不斷優(you) 化。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ye) 出口交貨值達到10萬(wan) 億(yi) 元,比2002年增長4倍。[注冊(ce) 香港公司費用]同時,先進技術、設備、關(guan) 鍵零部件進口快速增長。據海關(guan) 統計,2011年我國進口機電產(chan) 品7533億(yi) 美元,比2002年增長3.8倍;進口高新技術產(chan) 品4630億(yi) 美元,增長4.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