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幫人帶貨嗎?”9月2日,一個(ge) 坐在上水地鐵站口的大叔詢問《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他旁邊的小推車上裝著滿滿四箱奶粉。
這裏是香港境內(nei) 的最後一站,下一站就到深圳羅湖。剛剛過去的這個(ge) 周末,羅湖讓很多本打算辦理“升級版”赴港簽注的非深圳戶籍居民撲了個(ge) 空。[開曼公司費用]就在實施前一天的8月31日,這項優(you) 惠政策被暫時叫停。
當天,香港特首梁振英召開記者會(hui) 宣布,有關(guan) 內(nei) 地居民“一簽多行”及異地簽注的新安排,他向中央反映港人意見後,內(nei) 地表示未來三星期不會(hui) 發出新措施下的簽注,特區政府會(hui) 成立小組與(yu) 內(nei) 地商討香港的承受能力。
作為(wei) 一項出入境便民措施,擴大赴港澳“自由行”普遍被認為(wei) 有助香港旅遊和消費行業(ye) 發展,這次難道表錯情了?個(ge) 中原因頗為(wei) 複雜微妙。
這恰好映射了在內(nei) 地和香港加速互動之下港人的糾結心態——一麵是內(nei) 地消費大軍(jun) 助推香港經濟,另一麵則是既有資源如何分配。事實上,香港社會(hui) 對於(yu) “自由行”影響的討論,在去年“雙非”(指夫妻雙方均非香港永久居民)嬰兒(er) 熱潮等事件中便逐漸發酵。[開曼公司特色]
不少具有自省精神的香港專(zhuan) 業(ye) 人士認為(wei) ,香港應以開放的心態、更充分的配套措施迎接全球旅客,當然包括內(nei) 地同胞。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內(nei) 地赴港“自由行”推出10年來的幾次重大節點均是在香港經濟低迷之時,其刺激經濟的作用也有目共睹。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香港特區第四屆立法會(hui) 主席曾鈺成此前在接受本報專(zhuan) 訪時指出,內(nei) 地、香港自然融合不應“刹車”,自由行不應暫停或停止擴大。
非深戶“一簽多行”緊急暫停
9月1日起,公安部門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州和深圳推出非本市戶籍就業(ye) 人員和在讀大學生辦理出入境證件的便民措施,其中包括往來港澳通行證及各類簽注。
赴港“一簽多行”政策一度被認為(wei) 是6個(ge) 城市辦理出入境證件便民措施中深圳所獨有的政策。但在8月31日,媒體(ti) 從(cong) 深圳市公安局獲取的信息是,原本9月1日正式啟動的出入境證件的便民業(ye) 務中,非深戶“一簽多行”優(you) 惠政策被暫時叫停,其他非深戶出入境業(ye) 務仍可正常辦理。叫停原因為(wei) 香港方麵旅遊設施承受能力不足。
同樣是在8月31日,梁振英召開記者會(hui) 宣布了暫緩的消息,並表示香港社會(hui) 近日對內(nei) 地居民“一簽多行”及異地簽注的新安排表達了不少意見,而他已向中央政府反映,中央政府表示非常重視,並同意在放寬內(nei) 地居民來港旅遊的同時,必須考慮香港的接待和承受能力,按實際情況調節來港人數。
梁振英稱,內(nei) 地有關(guan) 方麵表示,在未來三星期不會(hui) 發出新措施下的簽注。特區政府會(hui) 成立小組,在未來三星期與(yu) 有關(guan) 當局繼續商討,務求到港旅客不會(hui) 對香港社會(hui) 各方麵的服務和設施造成壓力。
9月1日,不少到深圳市公安局出入境梅林辦證大廳辦理“一簽多行”的非深戶籍居民撲了個(ge) 空,被告知暫不受理“一簽多行”,隻能辦理其他個(ge) 人類簽注。
深圳市公安局出入境網站和梅林辦證大廳當日均通告稱,6個(ge) 城市公安機關(guan) 出入境管理部門為(wei) 非本市戶籍人員辦理往來港澳通行證和“個(ge) 人遊”簽注實行統一的政策。“一年多次”簽注簽發對象為(wei) 深圳戶籍居民。
“水客”之憂
“奶粉大叔”背後的“水客”(靠代購賺取差價(jia) )擾民盡管隻是少數,但依然是香港居民的憂慮所在。
上水地鐵站站口常設著人流管製鐵欄,拿著大型行李的旅客必須沿鐵欄排隊後再進入地鐵站月台。據當地居民說,周一至周五下午4點後的下班時間,是“水客”人潮最洶湧之時,他們(men) 混入下班人群,令出入境工作人員難以查驗。
有說法稱,代人運貨從(cong) 香港到深圳,一趟可以賺數百元,價(jia) 錢視貨品品種而定,奶粉、尿片、藥品藥膏、洗發水沐浴液不一而足。[開曼公司上市]
昨天,本報記者跟隨多名“水客”從(cong) 上水乘東(dong) 鐵到達羅湖發現,他們(men) 都從(cong) 遊客通道進入深圳。一對中年夫婦告訴本報記者,所帶貨品是拿回自家雜貨店售賣,包括方便麵、尿片和藥品等。
一名祖籍內(nei) 地的香港少婦向本報記者感歎,上水的日常用品都被水貨客“搶貴了”。
如何雙贏
國家旅遊局的數據顯示,1997年內(nei) 地赴香港旅遊236萬(wan) 人次,2011年為(wei) 2810萬(wan) 人次,增長11倍,年均增長18%。2011年,內(nei) 地赴港過夜遊客人均消費8220港元。
內(nei) 地赴港“個(ge) 人遊”自2003年7月施行,當時香港經SARS一疫後元氣大傷(shang) 。很多機構分析師並沒有忘記,“自由行”挽救了香港經濟。
另一個(ge) 重要的節點是2009年4月1日,深圳戶籍居民可以辦理一年多次往返香港簽注。當時在歐美金融危機影響的背景下,香港在深圳發放2000套總價(jia) 值超過400萬(wan) 港元的消費現金券。
一係列經濟數據證明,內(nei) 地和香港的良性互動是不可逆之大勢。
但亦有一些政商界人士認為(wei) ,“自由行”對香港經濟再繁榮的意義(yi) 重大,而由於(yu) 香港資源有限,大量內(nei) 地遊客通過“自由行”特別是“一簽多行”湧入後,對香港市民心理和教育、醫療、就業(ye) 、民生等各方麵的社會(hui) 影響不容忽視。
香港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大會(hui) 於(yu) 4月26日討論通過,2013年香港公立醫院將停止接受非本地孕婦預約分娩。醫管局表示,這是為(wei) 了保留足夠名額應付本地孕婦的需求。
香港的主流意見是,兩(liang) 地人員溝通中表現出的文化差異,可隨時間變化而改變。不少具有自省精神的香港專(zhuan) 業(ye) 人士更是認為(wei) ,香港應以開放的心態、更充分的配套措施迎接內(nei) 地同胞。
“我們(men) 是否應該對內(nei) 地旅客過分設置關(guan) 卡和重重防範呢?假如內(nei) 地以同樣心態限製港人,那將會(hui) 如何?”香港一名知名人士撰文指出,“或者日後香港經濟轉差,改而請求內(nei) 地多放人來港,那麽(me) 現在提出反對,是否隻看到樹木,而看不到森林呢?”
他認為(wei) ,積極的做法是敦促政府加快規劃並實行配套措施,增加基礎建設等硬件配套;在非旅遊區加強商鋪、娛樂(le) 等設施,疏導旅客前往;要求內(nei) 地旅遊機關(guan) 向有意訪港者,介紹香港的法規、習(xi) 慣等,消除兩(liang) 地的文化差異和矛盾,給個(ge) 人遊計劃帶來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