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商業地產薪酬泡沫 四成商管總經理年薪破百萬

近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公布了17個(ge) 行業(ye) 的工資指導線,頗為(wei) 出人意料的是,飽受調控煎熬的房地產(chan) 開發經營業(ye) “鹹魚翻生”,以10萬(wan) 元的平均年薪重回榜首。市場分析人士認為(wei) ,在住宅市場遭受嚴(yan) 厲調控的背景下,商業(ye) 地產(chan) 的異軍(jun) 突起或是推動房地產(chan) 業(ye) 平均薪水上漲最為(wei) 重要的力量。

如今,不少人已經用“搶地、搶錢、搶人”來形容國內(nei) 商業(ye) 地產(chan) 的火爆。一位人力資源谘詢公司的負責人稱:[如何注冊(ce) 香港協會(hui) 社團]“以前挖商業(ye) 地產(chan) 人才,年薪漲幅一般是其原先職位的20%~30%,但去年開始普遍升高到50%。今年初,這個(ge) 數字已經飆升到80%,有些高管的開價(jia) 甚至超過了200%。”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nei) 商業(ye) 地產(chan) 供需失衡的狀況已非常明顯,商業(ye) 地產(chan) 掀起的新一輪“搶人”風潮的強度,已不亞(ya) 於(yu) 此前一直“野蠻生長”的電商和團購行業(ye) 。

“萬(wan) 達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找了我很多次。”一位第三方設計顧問公司的總監理對本報記者坦言,伴隨著商業(ye) 地產(chan) 的“瘋狂”,現在這個(ge) 行業(ye) 的人才已“極度缺乏”,由此帶來的各種問題也非常嚴(yan) 重。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1年全國房地產(chan) 開發和銷售情況》顯示,在投資、施工麵積、新開工麵積、銷售麵積、銷售額等指標上,商業(ye) 地產(chan) 的同比增速已經全麵領先住宅。

與(yu) 此同時,隨著大量開發商進入商業(ye) 地產(chan) ,對各種商業(ye) 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成都貝氏設計總經理貝月森對記者表示,目前商業(ye) 地產(chan) 的從(cong) 業(ye) 人員很多都是從(cong) 住宅轉過來的,有些甚至對商業(ye) 地產(chan) 一竅不通,真正的商業(ye) 地產(chan) 專(zhuan) 業(ye) 人員已大大缺乏。

“特別是中高層的管理人員最為(wei) 搶手。”[注冊(ce) 香港公司條件]貝月森認為(wei) ,底層的人才可以慢慢培養(yang) ,但在商業(ye) 地產(chan) 供過於(yu) 求的大背景下,具備總攬全局能力的中高層人才顯然是最珍貴的資源。

據悉,對於(yu) 商業(ye) 地產(chan) 來說,前期的設計與(yu) 後期的招商、運營是最為(wei) 關(guan) 鍵的環節,對相應的人才需求亦大增。項目總經理、設計總監、工程總監、招商總監、運營總監等職位一度成為(wei) 各大商業(ye) 企業(ye) 爭(zheng) 相搶奪的“大紅人”。

一位商業(ye) 地產(chan) 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除了企業(ye) 自己培養(yang) 外,這幾類人才主要來源於(yu) 三個(ge) 渠道:一是通過萬(wan) 達、華潤、中糧、凱德置地等知名企業(ye) ;二是通過百貨企業(ye) ,如銀泰、恒隆等;三是通過以“五大行”為(wei) 代表的知名商業(ye) 谘詢機構。

伴隨著 “搶人”的進行,商業(ye) 地產(chan) 的薪酬水平自然也水漲船高。

滬上一位獵頭公司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過去一兩(liang) 年,商業(ye) 地產(chan) 領域的薪資增長確實很快,特別是萬(wan) 達、凱德置地等龍頭公司。“這類公司的管理者如果選擇跳槽,薪資增長就更厲害了,翻幾番的都有。”

上述獵頭公司負責人稱:“普通的一次跳槽,薪資增長在15%~20%之間,但如果是從(cong) 萬(wan) 達等大公司跳槽到一般的公司,薪資漲50%~100%都有可能。”

一位在商業(ye) 地產(chan) 領域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人士告訴記者,如果一個(ge) 商業(ye) 中心開業(ye) ,一開始空鋪率很高的話,後期是很難救活的。因此,這就非常考驗招商部門的能力,所以招商經理的薪資自然就很高。

貝月森稱,目前運營總監、[注冊(ce) 香港公司好處]招商總監的平均年薪已在70萬(wan) ~80萬(wan) 元左右;尤裏克獵頭公司發布的《2011年房地產(chan) 行業(ye) 人才研究報告》則顯示,有40%左右的商管總經理的年薪已經突破100萬(wan) 元。

盡管國內(nei) 商業(ye) 地產(chan) 人才缺乏已是不爭(zheng) 的事實,但這似乎仍無法阻擋商業(ye) 地產(chan) 繼續擴張的步伐。中國商業(ye) 地產(chan) 聯盟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王永平(微博)認為(wei) ,商業(ye) 地產(chan) 過剩會(hui) 引起很多問題,主要就是後續的招商問題和運營問題。

“現在商業(ye) 地產(chan) 的開發模式將來一定麵臨(lin) 洗牌,第一個(ge) 是搶人,商業(ye) 地產(chan) 的人才會(hui) 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短缺;第二是搶奪資源,就隻有這麽(me) 多商業(ye) 資源,而有那麽(me) 多商家需要就會(hui) 形成爭(zheng) 搶的局麵。”王永平稱。

記者了解到,在人才處於(yu) 供求失衡的狀況下,連一些“生手”都能在頻繁的跳槽中炒高薪資,不僅(jin) 行業(ye) 的薪酬泡沫正在積聚,整個(ge) 行業(ye) 的係統性風險已在醞釀。

貝月森表示,現在不少商業(ye) 策劃和設計機構的主力人員多是一些剛畢業(ye) 不久的大學生,這樣出來的顧問報告後期肯定會(hui) 出問題。同時,行業(ye) 內(nei) 各種“拔高任命”、“跨界任用”現象的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一個(ge) 住宅項目的營銷總監轉身就成為(wei) 商業(ye) 項目的運營專(zhuan) 家,甚至大型超市的負責人也打著商業(ye) 綜合體(ti) 負責人的幌子到處‘漫天要價(jia) ’。”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ye) 內(nei) 人士坦言,百貨、超市等行業(ye) 雖然與(yu) 商業(ye) 地產(chan) 有密切關(guan) 係,但術業(ye) 有專(zhuan) 攻,跨界或被拔高任用的職業(ye) 經理人,往往麵臨(lin) 很大局限性。

他表示:“即使從(cong) 萬(wan) 達等大公司挖來的人,也不一定能夠在新環境下把活幹好,因為(wei) 萬(wan) 達背後有一個(ge) 巨大的商業(ye) 體(ti) 係在支撐,如果到別的地方,沒有了背後的強大支撐,其價(jia) 值也不一定能夠發揮出來。”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